崔方圓 ,張解語 ,高志強 ,蘇金虎
(1.河南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2.河南省機電裝備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 新鄉 453003)
液壓傳動技術在以往的傳動控制技術的基礎上取得了更顯著的成績,其優勢主要體現在易于控制、使用方便、系統設計優化、配置參數高、工作效能高等。因此,在綜合考慮以往傳動控制技術的基礎上,對傳統傳動技術進行改進,使用液壓技術,對現代機械的基本機構進行優化,進一步為現代控制技術帶來新的參考[1-3]。本設計基于熱處理的相關特性與技術要求,結合液壓傳動技術的基本概念,經過系統計算,確定液壓傳動技術系統的參數范圍,進一步形成系統的液壓系統控制圖件,經過計算得出液壓技術的設計參數值。經過后期數據的處理,熱處理綜合了傳統液壓傳動的特性,進一步優化了系統結構,以其結構優化、電氣化程度高、快捷便利、自動化程度高等特性,在傳動技術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
早在17 世紀,Pascal 就提出了液壓傳動的基礎理論[4-5],在工業程度較高的西方其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當中,技術一度保持領先地位。在工業界,液壓傳動技術一直被稱為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標準線。后來,經過國外液壓傳動技術的傳入,我國液壓元件備件在借鑒傳統低壓液壓傳動技術的基礎上,實現了高壓的突破,并結合先進的工業化技術,生產出適用于石油、機械、水處理等行業的多種數字控制閥等新型元件[6-7]。
在對以往相關技術進行改進革新的基礎上,在確保產品質量和性能的基礎上,大力研發符合國內標準的液壓傳動裝置新產品。在對傳統液壓裝置的研究上,采用國際高標準要求,對國內的一些產品進行改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也為我國液壓傳動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8-11]。所以,隨著科學工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液壓控制技術在國內外機械行業迅速發展起來,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本設計中機械臂的液壓傳動技術主要用于工業及重體力搬運行業,實用性主要體現在對物品搬運過程中的旋轉、伸縮、夾緊放置等標準型動作上。相對于傳統的傳動控制技術,液壓傳動控制技術的主要優點集中表現為機械控制結構簡單、操作靈活、成本低廉及控制精度高等。
本設計在對液壓傳動控制技術的選擇上,主要考慮到參數的可取范圍。根據實踐參數選擇,工作壓力選擇為7 MPa 的單桿活塞液壓缸。在充分考慮參數設置的基礎上,液壓有桿腔工作狀態的工作單位面積A2應該為液壓缸無桿腔工作面積A1的1/2。其標準參數如公式(1)所示:
式中,d為活塞桿直徑,單位為mm;D為缸筒直徑,單位為mm。
3.1.1 液壓缸內徑及外徑參考值的確定
本研究在對液壓缸進行內徑及外徑確定時,以實踐中較為常見的單活塞桿液壓缸為例,通性地解釋液壓傳動控制的相關計算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單活塞桿液壓缸計算示意圖
式中,p1為液壓缸進油腔的壓力,單位為Pa;p2為液壓缸回油腔的壓力,單位為Pa;F為液壓缸推力,單位為N;ηm為機械效率。
所以,通過參考《機械設計手冊》的相關數據表征值[12],缸內徑d=40 mm,外徑D=80 mm。
3.1.2 液壓缸實際所需流量計算
液壓缸所需最大流量q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ηv為液壓缸的容積效率,取0.96;v1為活塞桿運動速率,單位為m/s。
根據公式(6)可得:夾緊缸工作時,所需最大流量q1為:q1=13.8 L/min。伸縮缸工作時,所需最大流量q2為:q2=52.8 L/min。升降缸工作時,所需最大流量q3為:q3=45.2 L/min。
3.2.1 確定液壓泵規格和驅動電機功率
根據《機械設計手冊》的相關參數設置,對前期工作情況進行系統分析(主要對液壓馬達的型號和最大工作壓力進行分析),對液壓泵工作時的壓力值進行選取。液壓泵最大工作壓力pi初步定為5 MPa,壓力損失∑Δp為0.5 MPa,可通過式(7)計算得到液壓泵系統的靜態壓力pp:
考慮到液壓泵的一定壓力貯備量,并確保泵的壽命損耗值,取靜態壓力pp的80%來作為液壓泵的額定壓力pn,即
液壓泵的額定流量qp應為:
式中,K為液壓控制系統泄漏系數,取1.2;∑qmax為同時動作的各執行所需流量之和的最大值。
1)選擇液壓泵的規格。
由于在以往工作中出現的液壓系統壓力較低、功率不高等特點[13],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對本研究中的液壓系統控制進行優化,尋求具有精確度高、密封性好、壽命較長等特點的葉片泵進行系統調節。根據實踐優勢,選取變量泵或者優點突出的三聯泵。葉片泵的使用要點如下:
①結合效能學說,考慮提高泵的性能、使用壽命等優化條件,建議考慮抗磨液壓油。
②在有效控制清潔度的基礎上,液壓控制系統中需要考慮的過濾精度不低于25 μm,在吸油口外優化安裝過濾精度為70 μm~150 μm的過濾器。
③安裝泵的時候,首先在泵軸與主電機軸之間安裝彈性聯軸器,同軸度必須小于0.1 mm,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泵軸不承受徑向力的作用。
④為進一步防止漏氣,達到密封的效果,在進行安裝時,泵吸油口距離油面高度不得大于500 mm。
⑤安裝時,一定要注意泵軸轉向(正確)。
根據《機械設計手冊》中的相關參數控制內容的參考范圍,計算出pp和qp。按照最優化原則,選用YB-B48B 型號雙聯葉片泵,排量48.3 mL/r,額定壓力7 MPa,額定轉速1 000 r/min,驅動功率6.9 kW,容積效率≥92%,重量25 kg。
2)與液壓泵匹配的電動機的選定。
液壓泵的實際驅動功率P可按下式進行計算:
式中,pn為液壓泵的額定壓力,單位為Pa;qp為液壓泵的額定流量,單位為m3/s;ηp為液壓泵的總效率,取0.7;Ψ為轉換系數。
代入數據,求得液壓泵的實際驅動功率P為5.94 kW,留出閥和管路損失的壓力余量,P可取6.9 kW。根據電機手冊,選擇Y2-132M-4 三相異步電動機,電機功率為7.5 kW,額定轉速為1 440 r/min。
3.2.2 閥類元件及輔助元件的選擇
1)對液壓閥元件的要求:
①在工作時,能夠保持沖擊振動小、安全、靈敏度高。
②結構緊湊,密封完好,安裝維護較為便捷,通用性強。
2)閥元件及附屬元件的型號和規格。
閥元件及附屬元件的型號和規格如表1 所示,在對閥元件及附屬元件的型號和規格進行選擇時,充分考慮實際流量計工作壓力大小。在此基礎上,還應考慮閥門的作用、安裝固定方便性、壓降值大小、工作性能參數和使用壽命等條件。

表1 閥元件及附屬元件的型號和規格
3.2.3 管道尺寸的確定
在考慮管道尺寸時,首先,應根據工作環境和使用的要求進行最優選擇。從材質上來看,本研究將橡膠管及鋼管作為首選。主要原因在于其價格低、韌性程度高以及耐腐蝕性能較好。在充分考慮材質的優先性的基礎上,由于本設計的承壓為p0=7 MPa(p0>6.3 MPa),選取鋼管及橡膠管的承壓較好,可以進行彎曲。
1)管接頭的選用。
在油管之間以及油管和液壓件之間的連接處的管接頭,應該具備拆卸方便、密封不漏氣、體積不應該太大及可塑性強的特點。
2)管道內徑尺寸的確定。①鋼管管道內徑d計算:
式中,q為管道內流量,單位為m3/s;v為管內流速,單位為m/s。
②軟管管道通流截面積A計算:
式中,A為軟管的通流截面積,單位為cm2;q為管道內流量,單位為m3/s;v為管內流速,單位為m/s,綜合考慮軟管內流速v≤6 m/s。
液壓系統各管道管內流速推薦值如表2所示。

表2 液壓系統各管道管內流速推薦值
3)油路油管尺寸的確定。
①升降缸的進口及出口油路油管的直徑參數為:
取v=4 m/s,v回=3 m/s,則
根據《機械設計手冊》的相關參數設置:鋼管內徑取值d=20 mm,外徑取值D=28 mm;管接頭連接螺紋M27×2。
②夾緊缸的進口及出口油管道的直徑參數為:
取v=4 m/s,v回=3 m/s,則
根據實驗要求,結合參考《機械設計手冊》的相關參數設置:內徑取值d=10 mm,外徑取值D=15 mm。
③伸縮缸的進口及出口油路油管的直徑參數為:
取v=4 m/s,v回=3 m/s,則
根據實驗要求,結合參考《機械設計手冊》的相關參數設置:內徑取值d=22 mm,外徑取值D=28 mm。
4)壁厚尺寸的確定。
①管道壁厚δ的計算:
式中,p為管道內工作壓力,單位為Pa;d為管道內徑,單位為mm;[σ]為管道材料的許用應力,單位為Pa;σb為管道材料的抗拉強度,單位為Pa;n為安全系數,對鋼管來說,p<7 MPa時,取n=8;7 MPa≤p<17.5 MPa時,取n=6;p≥17.5 MPa時,取n=4。
根據上述的參數可以得到,在對材料延展性進行對比后,實驗選取的鋼管的材料為45#。由此可得,σb=600 MPa,[σ]=600/6 MPa=100 MPa。
②升降缸油管壁厚的驗算:
所用升降缸的壁厚為8 mm,符合設計要求,所以壁厚尺寸可以接受。
綜合考慮塑料管的韌性及價格低等特點,壓力缸以及伸縮缸的油管為塑料管,其規格符合設計要求,塑料管的標準設計壓力為28 MPa。
上文對液壓控制系統進行計算,回油管的內徑分別為10 mm 和20 mm。在最優化參數值的控制指標范圍內,對液壓傳動控制系統進行初步參數設定,并對實際設計的系統各部分指標性能優良性進行綜合分析。其核心主要是對液壓傳動控制系統的壓力損失、系統效能、壓力沖擊等方面進行參數驗證。然后根據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不符合實際的設計參數進行系統調整,以期達到最優化的參數系統。
3.3.1 系統壓力損失的驗算
各種液壓閥的壓力損失如表3所示。

表3 各種液壓閥的壓力損失
在實際工作中,壓力損失主要包括沿程壓力損失Δp1以及閥類元件的局部壓力損失Δp2,總的壓力損失∑Δp計算為:
式中,l為管道的長度,單位為m;d為管道內徑,單位為mm;ˉv為液流平均速度,單位為m/s;ρ為液壓油密度,單位為kg/m3;,為沿程阻力系數;ζ為局部阻力系數;υ為液體的運動粘度,單位為m2/s。
充分考慮工作時的狀況,其有限閾值管路的沿程壓力損失Δp1為:
根據液壓控制系統圖,液壓閥的局部壓力損失Δp2為:
所以其工作時總的壓力損失∑Δp為:
由以上的步驟及公式計算,總壓力損失為∑Δp=0.9 MPa,系統的總壓力損失符合系統的假定設定。
3.3.2 系統溫升的驗算
綜合考慮系統總能及工作循環時的消耗,在綜合計算總發熱功率時,要進行散熱狀況及散熱面的綜合計算。假設P輸入為電動機的輸入功率,P輸出為電動機的輸出功率,則電動機的功率損失ΔP為:
假定系統的散熱狀況一般,取K=2 0×1 0-3kW/(cm2·℃),油箱的體積為V,單位為m3,則油箱的散熱面積A散為:
系統的溫升Δt為:
參考《機械設計手冊》的相關參數要求,進行參數驗證:液壓控制油箱的溫度一般控制在最低30 ℃,最高50 ℃的取值。所以,上述對元件最優化的選型在安全許可范圍內。
本研究對搬運機械臂液壓系統進行了計算和元件優化選型,在以往傳統液壓傳動裝置的基礎上,確定搬運機械臂液壓缸的主要參數、液壓泵的規格和電機的驅動功率,最后結合工業實際,對機械臂液壓系統進行計算,最終得出搬運機械臂液壓系統計算和元件最優化的選型。
本研究工作研制的超載機械手部件,其運動特性和結構受力能很好地滿足工業實體化設計要求,安全無誤地進行超載作業,減輕重體力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鑒于所研究的機械臂液壓系統,未來的目標是設計簡單、方便、快捷,采用自動化電氣控制,可以實現機、電、液一體化生產,自動化程度高的液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