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首都功能核心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東城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文化深厚、文物古跡集中、資源稟賦優越、區位優勢顯著,擔負著十分重要的功能使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價值作用。新時代新征程,東城區積極建構首都功能核心區的使命體系和價值體系,探索創新工作機制和行動路徑,全速推進核心區建設發展,以強烈使命責任詮釋東城政治擔當。
[關鍵詞] 首都功能核心區;? 使命價值;? 崇文爭先;? 首都發展
[中圖分類號] D616?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3)07-0071-04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中心任務的提出,深刻反映了我們黨把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引領時代發展的歷史主動精神和責任擔當。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新時代首都發展,本質上是首都功能的發展,全部要義就是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東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在新時代首都發展中肩負著特殊使命,發揮著獨特價值。
牢牢把握首都功能核心區的六項使命與十大價值
在一個國家乃至全球的發展體系中,每一個區域都因資源稟賦、區位條件、歷史文化、經濟活動、政治需要等因素,擔負著不同功能和使命,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價值。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既有與其他區域相一致的“城”的一般價值屬性,也具有“都”的特殊使命和價值。東城區結合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與區域實際,優化構建“戰略—行動—機制”工作體系,搭建包含使命體系和價值體系兩方面內容的新時代首都功能核心區使命價值體系,努力實現以更高站位承接黨和國家使命、以更高標準更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以更好的方式開創首都功能核心區發展模式。
新時代首都功能核心區使命體系主要包括六項使命。從不同定位、不同解析角度看,首都功能核心區的使命是多維多樣的。從歷史文化傳承角度看,肩負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傳承使命。從服務黨政軍領導機關角度看,肩負中央政務安全運行保障使命。從關系國家發展大局角度看,肩負服務央企總部管理功能、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國際交流與發展三個領域使命。從服務人民群眾生活角度看,肩負建設一流人居環境使命。圍繞功能定位,六項使命互為影響,相互交織,共同構成新時代首都發展格局下首都功能核心區的使命體系。
新時代首都功能核心區價值體系主要包括十大價值。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落實到一個區域來看,首都功能核心區使命價值包括了區域發展的經濟價值、政治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五個維度。從經濟價值維度解析,具有高端服務產出價值與商業品牌引領價值;從政治價值維度解析,具有安全穩定守護價值、民心民力凝聚價值、國際交往窗口價值;從文化價值維度解析,具有老城保護典范價值、文化旅游服務價值;從社會價值維度解析,包括和諧宜居示范價值及城市治理標桿價值;從生態價值維度解析,具有古典園林遺產保護價值。
探索創新實現發展目標的五大工作機制與六大行動路徑
新時代首都發展目的是牢牢守住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實現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發展、首都的高質量發展和首都的新發展。實現首都功能核心區使命價值與新時代首都發展的本質、要求緊密契合,具有相同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強化使命、創造價值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提高站位、強化認識,也需要全面謀劃、明確任務,優化構建“戰略—行動—機制”的強化使命價值實現工作體系,全面推進首都功能核心區高質量發展。
通過五大機制筑牢使命價值實現根基。使命價值的實現離不開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謀劃。東城區著眼使命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探索建立五大機制,為實現使命價值筑牢思想根基。強化黨建引領工作機制。貫徹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要求,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全區黨員干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東城不折不扣落地落實。健全央地雙向聯動機制。進一步深化上下協同的央地合作聯動機制,推動央地議事協調向常態化、制度化轉變。健全“市—區—街—社區”聯動管理體系,統籌市、區、街道、社區層級權屬,增強各部門、各街道服務保障工作的主動性和創新性。理順條塊結合統籌機制。按照重心下移、條專塊統、責權一致的原則,完善“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和接訴即辦機制,深入推進以街道為主體的網格化、區域化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處理好“都”“城”功能對空間資源的需求,以城市單元為塊,實現供需在空間單元的重組平衡。探索推行區域規建管一體化、項目集成化實施模式。推行政策集成實施機制。堅持用好存量政策、出臺創新政策并重,加快構建服務保障的政策工具箱。加強政策創新與研究完善,突破現有政策局限,集中力量破解歷史遺留問題。完善社會共建共治機制。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通過六大行動建構使命價值實現路徑。以首善標準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首都功能核心區轉化為生動實踐,是實施好強化使命價值實現的具體體現。從使命價值維度謀劃核心區發展是一個全新的視角,要立足區域價值實現來謀規劃、定政策、做安排,著重實施好以功能價值重組為基礎、以資源價值轉化為中心、以品牌價值塑造為引領、以組織價值建設為支撐、以活動價值提升為依托、以數字價值賦能為助力的六大行動。實施功能價值重組行動,提高空間利用效率。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為依據,明確不同類空間的功能建設導向,構建“一核一帶、三區六片,四線多點”的價值功能空間。實施資源價值轉化行動,激發區域發展能量。做好駐區中央機關服務的同時,爭取駐區政務資源轉化為政策資源,爭取文化旅游、中醫藥管理等領域的先行先試機會。實施品牌價值塑造行動,擴大東城品牌影響力。堅持守正創新,開創以文化引領區域發展的新范式,加快構建“1+N+M”的品牌體系,1形成全國知名的文化矩陣。實施組織價值建設行動,匯聚多元主體力量。發揮政府組織的引領引導作用,進一步優化配套支撐體系,做好駐京黨政軍領導機關服務保障工作,落實好各級各類企業支持、穩崗就業等支持政策,強化首都功能核心區使命擔當。實施活動價值提升行動,盤活節展賽事體系。以重要國事活動、重大紀念活動、重要國際會議為平臺,依托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北京文化論壇、“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學生電影節”等國際高端活動,匯聚核心宣傳推介力量,發揮重大節事活動輻射效應。實施數字價值賦能行動,加快數字東城建設。推動安檢、彩排、演習等環節數字化、智能化,加強道路、建筑、重點區域等城市實施監控和智能調度,匯總實時智慧監控,數字賦能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
做深做細實現使命價值的六字文章與五大突出要點
近年來,東城區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堅守“紅樓初心”,樹牢“紅墻意識”,全面落實“崇文爭先”理念,從優化“都”和“城”關系入手,牢牢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全面強化首都功能建設,以六字文章為推動使命價值實現的戰略支撐,不斷書寫新時代首都功能核心區高質量發展新答卷。六字文章是東城區面向未來的發展思路和目標追求,也是在新起點上架構起東城堅守使命、實現價值的“路線圖”。通過做好社會秩序“靖”字文章,推動政治保障力提升,確保中央政務核心區域絕對安全;做好城市品質“凈”字文章,推動環境親和力提升,確保大街小巷整潔利落、人與自然和諧相濟;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推動文化影響力提升,確保軟實力和硬實力相得益彰;做好產業發展“勁”字文章,推動區域生產力提升,確保主導產業扛起大梁、新興產業錦上添花;做好社情民聲“靜”字文章,推動社會凝聚力提升,確保民本鞏固殷實、社會公正平等、人心安定從容;做好干事創業“競”字文章,推動隊伍戰斗力提升,弘揚摩拳擦掌、不甘人后的組織文化。實施六字文章的根本目的是激發全區各界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建功新時代,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突出以疏解謀發展,優化空間布局支撐國家政務。緊扣“兩軸一城一環”城市空間格局,核心區控規三年行動計劃任務全部完成,中軸線、長安街“一縱一橫”重點區域品質持續提升。實現區域性專業市場有序退出,批發功能相關倉儲物流和一般制造業全部疏解。全面完成全市首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天壇醫院整體搬遷和全區中職在校生疏解工作,前門旅游集散中心實現外遷。實現無證無照、占道經營、新增違建、違規“開墻打洞”、地下空間違規住人等動態清零。出臺加強疏解騰退地下空間再利用管理的實施意見,打通再利用路徑。統籌騰退空間利用,推動政務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機融合,以更大的空間容量支撐國家政務活動。
突出以安全保運行,圓滿完成重大活動服務保障。圓滿完成黨的二十大、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任務,高標準完成安全維穩、環境整治、景觀布置等各項工作,重大活動服務保障常態化機制日漸完善成熟。建立與駐區中央單位常態化聯絡機制,高標準保障中央單位需求,支持中央單位參與區域發展,央地協同潛能不斷釋放。圓滿完成“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市級驗收,全國首創商務樓宇訴前調解對接工作站,創新“和立方”“信訪超市”等矛盾糾紛調解一體接訪新模式,安全生產和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扎實推進,核心區安全穩定根基不斷夯實,出色完成了為黨中央站好崗、放好哨的神圣使命。“四個服務”工作在北京市滿意度調查中一直名列前茅。
突出以文化塑品牌,持續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嚴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和“留住鄉愁”的囑托,以中軸線申遺為抓手,全面推進老城保護復興。完成太廟、社稷壇等文物騰退,實施隆福文化街區修繕更新項目,推進皇史宬、曹雪芹故居開放利用,完成鐘鼓樓保護修繕及北大紅樓周邊、前門大街等環境綜合整治。首屆北京文化論壇精彩亮相,打造具有中國風韻、國際影響的全國性文化品牌活動。推動會館煥發新活力,建設新型文化業態集聚的“文巷”。成立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獲得優秀等級認定,建成“美后肆時”“角樓圖書館”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構故宮—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啟動“故宮以東”共創計劃,打造國際頂級文化矩陣。加快“書香之城”建設,深化“大戲東望”品牌建設,中央歌劇院劇場落地啟用,百年大華電影院變身城市表演藝術中心。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位居全市前列。大力提高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文明程度,實現“全國文明城區”五連冠。
突出以實事惠民生,不斷改善公共服務水平。牢固樹立“民生優先”理念,緊扣“七有”“五性”,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就業優先政策實施力度,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推動學區制教育綜合改革,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實現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積極創建國家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區,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區,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率居全市第一。東城區成為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全區各街道養老服務聯合體機制有效建立,東花市街道南里社區、龍潭街道幸福社區被評為2022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兒童友好城市”。核心區首個危舊樓房改建試點——光明樓17號簡易樓改建試點項目實現回遷入住。
突出以黨建引全局,全面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層層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健全“大黨建”格局。制定黨建主體責任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實現全面從嚴治黨(黨建)考核和績效考核全覆蓋。強化理論武裝,建立完善重大理論集中輪訓制度,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提前籌備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傳承紅色文化基因。發掘“紅樓初心”精神內涵,梳理核心區精神文化譜系。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黨建引領接訴即辦改革,探索形成“小巷管家”“東城社工”等鮮活的基層治理經驗。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積極推進紀律檢查體制、國家監察體制和紀檢監察機構三項改革,在全市先行試點開展街道紀檢監察體制改革。
新時代新征程,東城區將全力推進首都功能核心區建設發展,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首善一流標準完成好黨中央賦予的重大使命任務。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2023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
(作者簡介:孫新軍,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 / 王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