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軍艷 魏明明 李玉先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重癥監護室,南陽 473000
腦出血是指腦實質內血管破裂而引發的出血,常見于中老年人,患者神經纖維生理性通路傳導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可導致患者出現頭痛、失語、意識障礙等癥狀,腦出血具有發病急、進展迅速等特點,患者往往病程較長,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2]。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方案,但患者容易復發,且較多患者出現感染、再出血等并發癥,故需在治療的同時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患者預后[3]。腦出血患者大部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如語言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肢體障礙等,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4]。目前,多數學者強調個體化干預,通過分析患者個性化特點,制定針對性干預策略[5]。本研究探討對腦出血康復期患者應用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為隨機對照試驗。選取2020 年2 月至2022 年1 月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腦出血康復期112 例開展前瞻性研究。(1)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制訂的腦出血診斷標準[6];②患者均處于康復期;③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配合度較高;④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2)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腦卒中史;②病發前存在活動受限或肢體功能障礙者;③患者合并癌癥、糖尿病及營養不良;④患者合并心、肝、腎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⑤患者存在精神或意識障礙,無法正常溝通交流。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導向組和傳統組。導向組56 例,男34例,女22例,年齡37~85(64.51±6.79)歲,出血部位:基底節區33 例,腦葉9 例,腦室8 例,小腦及腦干6 例;傳統組56 例,男33 例,女23 例,年齡34~86(65.66±6.03)歲,出血部位:基底節區35 例,腦葉10 例,腦室7 例,小腦及腦干4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202001234)。
傳統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囑咐患者遵醫囑用藥,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導向組給予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具體措施:(1)成立神經功能導向一體化小組,針對不同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干預措施,每周以會議形式開展康復針對性討論;(2)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腦出血患者認知水平,告知患者腦出血急性期和康復期的區別,并對患者詳細講解藥物作用、用法、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3)對于腦出血后偏癱患者,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如廁、穿衣等,并協助患者進行運動功能訓練,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4)對于腦出血之后出現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將床頭抬高15~30°,并用注射器從健側向口腔之內注水,幫助患者進行吞咽功能鍛煉;(5)對于語言障礙患者,幫助患者從發音到說日常語言,然后與患者進行簡單對話;(6)護理人員對腦出血患者病情和心態進行綜合評估,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內心需求,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可借助視頻、音樂或報刊雜志等方式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解答,鼓勵患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患者戰勝疾病信心;(7)患者出院后,對患者定期進行電話隨訪,了解其恢復情況,并針對患者具體情況提供專業康復指導。兩組患者均持續干預3個月。
(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erve Functional Insufficent,NFI),運動功能采用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量表(FMA),精神狀態采用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評價;(2)比較兩組治療護理依從性,包括保健飲食、用藥、康復鍛煉和遵囑復診評分;(3)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存質量特異性量表(QSQL)評價;(4)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包括便秘、顱內壓升高、下肢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等;(5)使用滿意度評價器評價患者護理滿意度。以上指標均由本科室護理人員進行評估。
使用SPSS 21.0進行統計分析。NFI、FMA、MMSE評分、依從性評分、SDS 和QSQL 評分為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用(±s)表示,采用t檢驗。不良反應、護理滿意度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腦出血康復期患者干預前后NFI、FMA、MMSE評分比較(分,± s)
表1 兩組腦出血康復期患者干預前后NFI、FMA、MMSE評分比較(分,± s)
注:傳統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導向組給予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NFI 為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FMA 為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量表,MMSE為簡易精神狀態量表;與傳統組干預后比較,aP<0.05
組別導向組傳統組例數56 56時間干預前干預后t值P值干預前干預后t值P值NFI 22.49±2.84 9.92±1.06a 31.031<0.001 22.68±2.43 13.88±1.43 23.356<0.001 FMA 47.41±4.89 89.32±8.58a 31.757<0.001 48.15±4.83 61.39±5.16 14.018<0.001 MMSE 20.35±2.41 28.39±3.03a 15.540<0.001 21.75±2.34 24.45±2.68 5.679<0.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NFI、FMA、MMSE 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導向組NFI 評分低于對照組,FMA、MMSE評分高于傳統組(均P<0.05)。
表2 兩組腦出血康復期患者依從性評分比較(分,± s)
表2 兩組腦出血康復期患者依從性評分比較(分,± s)
注:傳統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導向組給予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
組別導向組傳統組t值P值56 56 2.91±0.32 2.02±0.19 17.896<0.001 2.86±0.34 1.81±0.27 18.098<0.001 3.35±0.38 1.96±0.26 22.591<0.001 3.49±0.47 2.17±0.34 17.028<0.001例數健康飲食遵囑用藥康復運動鍛煉遵囑復診
導向組患者健康飲食、遵囑用藥、康復運動鍛煉和遵囑復診評分均高于傳統組(t=17.896、18.098、22.591、17.028,均P<0.001)。
表3 兩組腦出血康復期患者SDS和QSQL評分比較(分,± s)
表3 兩組腦出血康復期患者SDS和QSQL評分比較(分,± s)
注:傳統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導向組給予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SDS 為抑郁自評量表,QSQL 為生存質量特異性量表;與傳統組干預后比較,aP<0.05
組別導向組傳統組例數56 56時間干預前干預后t值P值干預前干預后t值P值SDS 63.11±6.42 41.52±5.37a 19.303<0.001 63.73±6.81 49.38±4.17 13.448<0.001 QSQL 46.29±4.38 13.57±1.22a 53.853<0.001 46.54±4.32 23.32±2.19 35.876<0.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SDS 和QSQL 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導向組SDS和QSQL評分低于傳統組(均P<0.05)。
表4 兩組腦出血康復期患者不良反應比較[例(%)]
導向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5.36%)明顯低于傳統組(19.64%)(χ2=5.224,P=0.022)。
表5 兩組腦出血康復期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導向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96.43%)明顯高于傳統組(78.57%)(χ2=8.163,P=0.004)。
腦出血患者術后康復是一個長期過程,如缺乏相應的專業指導,患者康復鍛煉積極性低,不利于患者預后和疾病轉歸[7-10]。腦出血患者臨床癥狀主要有惡心嘔吐、偏癱、意識障礙等,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運動感覺障礙、意識障礙等,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8,11-12]。
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強調針對患者不同特點制定相應的干預策略,并強化基礎護理[13-14]。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有助于幫助患者提高康復積極性,改善患者訓練效果[1,15-16]。此外,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可使患者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參與康復目標的制定,實施相應的康復策略,改善患者神經缺損程度和肢體運動功能[17-20]。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可使護理工作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根據腦出血康復期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做出預見性干預,保證患者康復效果[21-24]。此外,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可提高患者對腦出血相關知識的認知,以意識為支撐配合進行康復訓練,提高患者依從性,以改善患者預后[25-2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導向組NFI 評分低于對照組,FMA、MMSE 評分高于傳統組,提示通過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明顯改善,患者下肢運動功能明顯提高,患者精神狀態明顯改善;導向組患者健康飲食、遵囑用藥、康復運動鍛煉和遵囑復診評分均高于傳統組,提示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可提高患者治療和護理依從性;干預后導向組SDS 和QSQL 評分低于傳統組,提示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焦慮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導向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組,提示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可減少患者并發癥;導向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組,提示患者對于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接受程度高,此結果與李文亞和張滿霞[29]的研究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干預在腦出血康復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高運動功能,改善精神狀態,提高患者依從性,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值得推廣。但本研究選取樣本量較少,且未進行長期隨訪研究,可能對本次研究結果造成一定程度偏倚,故建議加大樣本量進行隨機對照試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