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霞 陳利娟 謝健儀 黃錦綿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體檢中心,廣州 510180
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HUA)是尿酸合成增加和/或排泄減少引起的血液中尿酸濃度高于正常的一種機體狀態[1-3]。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生活方式疾病的HUA 也隨之增加。HUA 不僅可誘發痛風、尿石癥等疾病,而且血尿酸水平升高與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肥胖、脂代謝紊亂、代謝綜合征等疾病密切相關[4-8]。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和國民收入的兩極分化,空巢和城市低保人群越來越多,這部分人群的健康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命題。追蹤護理模式是一種新興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是醫務人員運用追蹤方法對某種疾病和特殊群體建立的長效管理方法[9-12]。本文將追蹤護理模式應用于低保空巢血尿酸結果異常者的全程管理中,通過對高尿酸血癥患者進行追蹤管理,達到降低患者的血尿酸值,提高其生活質量的目的。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體檢中心參加健康體檢的低保空巢且血尿酸結果異常患者72 例,其中男性45 例,女性27 例,年齡48~77(68.00±3.65)歲,文化程度:初中39例,高中24例,大專及以上9 例,均為長期生活在本地的人群。納入標準:享受城市居民低保待遇的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的體檢者,同時符合HUA 診斷標準[13-16]:男性血尿酸值>420 μmol/L(7 g/L),女性>357 μmol/L(6 g/L),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排除標準:與親人(配偶以外)同住的家庭低保戶;有痛風病史;正在服用降尿酸藥物;有高血壓病史;BMI≥30 kg/m2(肥胖);生活不能自理或患有精神病;智力和表達能力障礙。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原則,所有納入患者均已知情同意。
2.方法
參照納入、排除標準確定研究對象后,以其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體檢中心首次發現高尿酸血癥為研究起點,開始實施追蹤護理模式并記錄相應的觀察指標(BMI、腰圍、收縮壓、舒張壓等),3個月后統計上述指標。
2.1.成立追蹤護理小組 由全體護理人員組成,護士長擔任組長。檢索PubMed、Cochrane、知網、萬方,維普圖書館等數據庫,查閱相關文獻、指南并通過小組討論,共同制定追蹤護理模式。
2.2.追蹤護理模式內容 建立低保空巢血尿酸異常患者的個案追蹤檔案,并通過口頭講解、發放健康教育手冊等方式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指導制定降尿酸的飲食、運動等非藥物干預方案。護理人員在護士長和護理組長的指導下負責全程追蹤管理。通過電話隨訪、微信咨詢和每月1次門診復查等形式對患者進行膳食管理、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和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剖析、探討個案追蹤管理中各環節可能存在的問題。主管護士根據追蹤情況,分析討論追蹤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制定相應改進措施。
2.2.1.建立個案追蹤檔案 內容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和觀察指標信息,包括飲食習慣、運動情況、體重測量指標、血尿酸值、血壓、飲食和運動干預方案等,護理人員每月1次采集患者的飲食、運動信息和血尿酸值等指標信息并記錄在檔案里。
2.2.2.設立個案追蹤目標 (1)嚴格限制飲食中嘌呤的攝入,食物中的嘌呤量控制在每日100~150 g。(2)每日進食脂肪50 g左右,并控制體質量,減少尿酸產生。(3)每日進鹽量控制在5 g 以下,防止尿酸鹽沉積。(4)嚴禁飲用啤酒、白酒及乙醇飲料,多進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避免進食辛辣熱性食物。(5)保證每日飲水量2 000~3 000 ml。(6)每天有氧運動40~50 min。
2.2.3.健康教育追蹤步驟 根據設定的目標,追蹤檢查以下健康教育步驟:第一步(納入研究對象后),一對一的健康教育。主管護士除耐心講解低嘌呤飲食的重要性,水在尿酸排泄中的作用,有氧運動強度、頻率和時間,體重與尿酸產生的關系等相關知識外,每周1 次通過電話或微信了解患者當天的飲食、喝水、運動情況,若發現患者沒有完成設定的目標,立刻與患者共同找出原因,制定補救措施。第二步,家居指導。主管護士每月1 次上門檢查患者的飲食、運動情況,給予測量腰圍、BMI,血壓,并與之前的數據比較,使患者體會到多吃、少運動,均可以引起BMI、腰圍、血壓發生變化。第三步,小組討論與經驗分享。按不同地段把患者分成不同的小組,增加患者在一起運動、交流的機會,每周主管護士組織患者進行學習、討論、成功經驗分享,解決他們的疑難問題,并按他們的實際情況修改目標。第四步,親人的關愛。要求兒女每周最少1 次與患者通電話或回家探望,鼓勵和指導患者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每周的BMI、腰圍、血壓變化,并與主管護士共同制定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復的措施。
2.2.4.評價指標 患者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體檢時首次發現高尿酸血癥后每月由主管護士上門檢查BMI、腰圍、血壓1 次,醫院檢測血尿酸 1 次,3 個月后對以上相關指標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追蹤護理模式干預措施將患者相關指標分為干預前及干預后,對比分析患者干預前后飲食狀況、飲水情況、運動量、體質量變化、血壓、及血尿酸值的變化。
2.2.5.護理滿意度 追蹤者訪問患者在護理干預全過程的感受及建議,通過科室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價表評價延續護理服務流程和質量[9]。評價表包括專業性、護理效果、護理服務態度、護理服務質量4 個方面,每個方面由患者根據滿意度0~10 分進行打分,分數越高表示滿意度越好,總分為0~40 分。評價結果分為不滿意(0~10 分)、基本滿意(>10~20 分)、滿意(>20~30 分)、非常滿意(>30~40分)。
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干預前后BMI、腰圍、血壓比較
根據護理追蹤模式對患者干預前后BMI、腰圍、血壓進行比較。相較于干預前,干預后患者的BMI、腰圍、血壓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72例血尿酸結果異常患者干預前后BMI、腰圍、血壓比較(± s)
表1 72例血尿酸結果異常患者干預前后BMI、腰圍、血壓比較(± s)
注:通過追蹤護理模式干預;BMI為體質量指數;1 mmHg=0.133 kPa
時間干預前干預后t值P值BMI(kg/m2)25.92±3.23 22.14±2.76 7.55<0.001腰圍(cm)90.91±11.19 87.14±10.92 2.05 0.043收縮壓(mmHg)135.23±18.48 131.34±17.88 4.07<0.001舒張壓(mmHg)82.42±9.07 77.23±8.86 3.47<0.001
2.干預前后患者血尿酸的變化比較
干預后男、女患者的血尿酸值與干預前對比下降明顯[男(386.2±46.3)μmol/L 比(440.8±55.9)μmol/L、(331.2±42.5)μmol/L 比(380.6±51.7)μmol/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5.05、3.84,均P<0.05)。
3.干預前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干預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達100%,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78,P<0.05),見表2。
表2 72例血尿酸結果異常患者干預前后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例(%)]
尿酸是嘌呤代謝產物,尿酸在血液中的濃度與尿酸的生成、經腎臟排出密切相關,生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都將導致血中尿酸的增高[17-19]。有研究報道,HUA 的發病率與國家經濟水平呈正相關,其流行趨勢與高脂血癥、糖尿病較為相似,也就是說HUA 與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有著密切關系[20]。無癥狀HUA 易被人們忽視,但是血尿酸水平過高,會在腎臟、肌腱軟組織、軟骨滑囊液、皮下位置以結晶形式沉積,從而導致尿酸性腎結石、痛風性關節炎、關節畸形、慢性關節炎等[21-24]。本組患者文化程度偏低,經濟收入較少,缺少子女的親情和精神慰藉,對自身健康狀況不重視,對疾病相關知識不了解,造成患者BMI、腰圍、血壓、血尿酸均高于正常人群,也高于謝昭寧[25]的研究結果。
本研究通過采用追蹤護理管理模式,成立追蹤護理小組,在全面評估患者的基礎上,制定個性化的降尿酸方案。采用一對一的健康教育方式,指導患者低嘌呤、低鹽、低熱量飲食,并根據患者的BMI、腰圍、血壓情況,提出不同的運動頻率、時間和強度,與患者共同制定減輕體質量的計劃,并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完善。從表1、表2 中可見,干預后患者的BMI、腰圍、血壓、血尿酸明顯下降,說明HUA作為一種代謝性疾病,合理的、健康的飲食,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尿酸水平,另外,適當的運動也能減脂、減輕體質量,達到抑制尿酸水平升高的作用,與Ramirez-Sandoval 和Madero[26]研究結果相符。
本組患者文化水平偏低,經濟壓力大,缺少子女的親情,社會支持缺乏,疾病自我管理意識薄弱。本研究針對患者的特點,通過電話隨訪、微信咨詢、上門指導、兒女參與、定期復查等形式,經常提醒患者,時時督促患者,使他們積極參與和主動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并經常與患者討論、分析、修正干預計劃,使患者感受到護士無微不至的關愛,對延續護理服務流程和質量以及護士的服務非常滿意,與干預前比較有明顯差異。護士長除了對小組成員進行嚴格培訓外,還組織成員對工作進行討論、分析、整改,再追蹤檢查,分析護理流程、健康教育內容、服務意識等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使小組成員的溝通技巧、服務態度、專業技能得到鞏固和提高,也促進了延續護理的規范化。追蹤護理模式是以患者為中心的一種有效評價方法,通過對每名患者進行追蹤管理,能有效地改變患者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達到降低尿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