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石兵 孟慶葉 陳婷 郭峰
1南京中醫藥大學連云港附屬醫院燒傷外科,連云港 222004;2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整形外科,上海 200233
慢性創面是指發生時間超過2 周而未愈合的創面,其中感染性創面是一種常見的情況[1]。在臨床中采用組織皮瓣覆蓋創面、植皮、抗感染局部用藥治療,能夠實現促進慢性感染性創面愈合的效果,但植皮難度比較高[2-3]。目前,負壓創面治療技術(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在開放性創傷治療與護理中應用十分普遍,主要就是用醫用海綿覆蓋創面,利用半透明薄膜封閉創面,之后和負壓吸引裝置相連,加快引流,促進創面愈合[4]。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是一種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的敷料,具有抗菌效果好、安全、作用持久等優勢,在感染性創面修復中得到了廣泛應用[5-7]。基于此,本文為了探討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聯合NPWT 治療的臨床效果,現選取2017 年10 月至2022 年10月在南京中醫藥大學連云港附屬醫院治療的慢性感染性創面患者114例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收集南京中醫藥大學連云港附屬醫院2017 年10 月至2022年10月期間收治的慢性感染性創面患者114例進行研究,根據隨機抽簽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57例。對照組:女27例,男30例;年齡(57.12±3.76)歲(30~75 歲);糖尿病性足潰瘍18 例,壓力性潰瘍15 例,燒燙傷12 例,下肢靜脈性潰瘍7 例,外傷性潰瘍5 例;病程(30.24±4.52)d(5~50 d)。研究組:女26 例,男31 例;年齡(56.85±3.91)歲(31~75 歲);糖尿病性足潰瘍18 例,壓力性潰瘍16 例,燒燙傷13 例,下肢靜脈性潰瘍6 例,外傷性潰瘍4 例;病程(30.01±4.29)d(6~48 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1)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創面診療指南(2015 版)》[8]中慢性感染性創面的診斷標準;②無凝血功能障礙;③認知與溝通無障礙,意識清楚;④對銀無過敏;⑤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①伴有活動性出血;②伴有氣性壞疽;③伴有癌性潰瘍;④伴有肝腎功能嚴重障礙;⑤伴有精神疾病;⑥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
兩組患者及家屬都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過南京中醫藥大學連云港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批準文號:201605160238。
2.方法
對照組給予NPWT 治療:對患者創面進行清理,之后根據創面大小剪切醫用泡沫海綿,于創面上進行覆蓋,用創面封閉負壓引流護創材料(英國施樂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規格:66800795,批號:2021080002)封閉創面,與創面周圍皮膚貼合良好,達到預期的負壓效果。在治療中,負壓吸引裝置壓力設定在75~150 mmHg(1 mmHg =0.133 kPa)之間。每隔3~5 d 觀察1 次創面情況,以此決定是否需要換藥或者重新引流。研究組給予NPWT 與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長沙海潤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型號規格:非自粘型20 cm×40 cm,注冊證號:湘食藥監械(準)字2014 第2640130號,產品批準號YZB/湘0014-2014]聯合治療:對患者創面進行清理后用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進行創面覆蓋或者填塞至深部,按照創面大小對醫用泡沫海綿予以剪切,然后覆蓋在創面上,用無菌創面封閉負壓引流護創材料封閉創面,保證其與皮膚良好貼合,達到預期的負壓效果。在治療中,負壓吸引裝置壓力設定在50~150 mmHg之間。其余處理措施與對照組相同。
3.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炎性因子水平、換藥次數、創面愈合時間、疼痛程度、創面閉合指數。臨床療效:患者經過治療后創面基本愈合,未見滲液情況,為顯效;患者經過治療后創面明顯縮小,分泌物比較少,形成新鮮肉芽組織,為有效;患者經過治療后沒有達到顯效、有效的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炎性因子:超敏-C 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采集治療前后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給予離心處理,分離血清檢測,離心率3 000 r/min,離心時間10 min,離心半徑10 cm,hs-CRP、FIB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PCT 采用膠體金法進行檢測。疼痛程度[9]:以視覺模擬評分法判定,總分為10 分,0 分判定為無痛,10 分判定為劇烈疼痛,即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重。創面閉合指數:對患者受傷部位、損傷類型、循環、呼吸、意識進行評估,總分為120分,分值越高,病情越輕。
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4.0 軟件對兩組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臨床療效(表1)
表1 兩組慢性感染性創面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43,P=0.037)。
2.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表2)
表2 兩組慢性感染性創面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 s)
表2 兩組慢性感染性創面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 s)
注:對照組給予負壓創面治療技術(NPWT)治療,研究組給予NPWT與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聯合治療;hs-CRP為超敏-C反應蛋白,PCT為降鈣素原,FIB為纖維蛋白原;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57 57 hs-CRP(mg/L)治療前11.15±1.62 11.28±1.38 0.461 0.646治療后8.41±0.85a 9.25±0.89a 5.153<0.001 PCT(μg/L)治療前0.52±0.11 0.51±0.14 0.424 0.672治療后0.33±0.10a 0.40±0.11a 3.555 0.001 FIB(g/L)治療前5.25±0.77 5.08±0.71 1.225 0.223治療后3.94±0.61a 4.42±0.66a 4.032<0.001
與治療前比較,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炎性因子各指標水平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后炎性因子各指標水平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3.換藥次數、創面愈合時間、疼痛程度(表3)
表3 兩組慢性感染性創面患者換藥次數、創面愈合時間、疼痛程度(± s)
表3 兩組慢性感染性創面患者換藥次數、創面愈合時間、疼痛程度(± s)
注:對照組給予負壓創面治療技術(NPWT)治療,研究組給予NPWT與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聯合治療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57 57換藥次數(次)9.78±3.54 15.34±4.34 7.495<0.001創面愈合時間(d)19.43±5.13 25.67±5.51 6.258<0.001疼痛程度(分)3.89±1.34 4.76±1.51 3.254 0.002
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換藥次數更少,創面愈合時間更短,疼痛程度分值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4.治療后不同時間的創面閉合指數(表4)
表4 兩組慢性感染性創面患者治療后的創面閉合指數評分比較(分,± s)
表4 兩組慢性感染性創面患者治療后的創面閉合指數評分比較(分,± s)
注:對照組給予負壓創面治療技術(NPWT)治療,研究組給予NPWT與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聯合治療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57 57 7 d 39.54±4.46 36.40±4.38 3.792<0.001 14 d 56.34±3.74 54.25±3.35 3.143 0.002 21 d 80.24±5.85 70.46±5.18 9.450<0.001 28 d 96.03±3.24 87.65±4.32 11.716<0.001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治療7 d、14 d、21 d、28 d 后創面閉合指數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近些年,在創傷治療與護理中,NPWT 應用日益普遍。相較于傳統換藥方式,NPWT 治療能夠有效促進潰瘍創面愈合,加快患者病情康復[10-11]。在NPWT 治療中,通過負壓作用,可促進周圍組織內聚,以此實現了創面快速愈合[12]。與此同時,通過負壓作用,能夠加快毛細血管血液流動,改善組織水腫癥狀,加快新血管生成,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10,13]。除此之外,通過負壓作用,還可以除去創面表面壞死組織,減輕炎性反應,促進創面周圍組織生長,有助于加快創面愈合[14]。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是一種廣譜抗菌敷料,對促進新肉芽組織的形成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15]。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中存在一些納米級銀離子顆粒,可增大銀離子表面積,抗菌效果極強[16]。帶電荷銀離子顆粒能夠黏附并穿透細菌細胞壁,對細菌DNA 有著一定的破壞作用,同時對部分蛋白和酶的合成有著一定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細胞壁透性[17]。在慢性感染性創面治療中聯合應用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與NPWT,能夠充分發揮協同作用,提高療效。本文研究表明: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更高(P<0.05);治療后,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炎性因子各指標水平更低(均P<0.05),與有關文獻[18]報道基本相符。由此可知,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聯合NPWT 治療慢性感染性創面患者療效更確切,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炎性反應。
本研究顯示,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換藥次數更少,創面愈合時間更短,疼痛程度分值更低(均P<0.05);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治療7 d、14 d、21 d、28 d 后創面閉合指數更高(均P<0.05)。與相關文獻[19-20]的報道結果十分相似。由此可知,慢性感染性創面患者應用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聯合NPWT 治療時,可有效減少換藥次數,促進創面愈合,緩解疼痛程度。究其原因可能如下:銀離子抗菌敷料適用于創傷、Ⅰ和Ⅱ類手術切口、褥瘡、潰瘍和感染性傷口的創面護理,具有抗菌、消炎、護創的作用,能防止感染,促進傷口愈合,具有縮短創面愈合時間、減少換藥次數、較強殺菌能力的優勢,聯合NPWT 治療,能夠進一步加快創面愈合,減輕疼痛程度。在NPWT 治療中,應對以下事項予以注意[21-22]:針對骨、神經、血管、肌腱及腫瘤切除術后創面來說,需慎重選擇負壓治療;治療中應密切觀察引流液性質,一旦出現阻塞、渾濁等現象,或者創面過敏、紅腫等,應及時更換負壓裝置。
綜上所述,慢性感染性創面患者應用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聯合NPWT 治療效果更確切,能夠進一步減輕患者炎性反應,減少換藥次數,減輕疼痛程度,加快創面愈合,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吳石兵: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起草文章,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統計分析;孟慶葉: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統計分析;陳婷:醞釀和設計試驗,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統計分析;郭峰: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