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一
相比普通開放式基金2億元的成立規模,發起式基金可謂寬進嚴出,但是三年之后“清盤隱患”值得警惕。
今年權益類新基發行遇冷,6月全市場成立規模不到200億元。在發行低迷期,多家基金公司通過發起式的形式募集產品,年內采取發起式的主動權益基金占比接近30%。究其原因,基金公司使用固有資金、公司股東以及高管作為基金發起人認購一定份額,只需5000萬元即可成立,但也加設了成立三年后的規??己酥笜耍瑢嶋H將風險后置。
年內共成立發起式基金50只,24只從名稱中看就帶有鮮明的主題特征,先進制造、高端裝備涉及的基金數量較多,而過去兩年基金公司樂于發行的新能源、碳中和主題也隨著板塊行情震蕩,發行數量銳減。
今年成立的基金暫時未披露重倉情況,可以通過相同基金經理管理的老產品分析判斷,以年初成立的匯添富制造業升級研究為例,基金經理同時也在管理匯添富先進制造、匯添富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主題基金,從這些基金的走勢和持倉來看,基金經理基本還是維持了一致的選股思路。
重倉股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向:如以陽光電源、寧德時代為代表的光伏、電動車為代表的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又如以川儀股份、泉峰控股為代表的傳統機械設備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今年以來基金的持倉也是漲跌參半:川儀股份年內上漲20%以上,儀器儀表行業空間大但參與公司較少,下游企業從供應鏈安全和降本增效的角度尋求國產替代。另外數字經濟政策引導下,流程工業智能化趨勢也給公司帶來新領域和新產品拓展;而在高增的年報和一季報數據背后,儲能逆變器龍頭固德威出現30%左右的跌幅,其背后是當行業產能擴大、供應擴大、競爭加劇時,市場對各家能否維持盈利產生分歧。
而部分公司也專門發行了契合今年主題的產品,例如數字經濟概念就有紅塔紅土、永贏、安信等布局,紅塔紅土信息產業精選的基金經理同期管理的產品以偏債混合型為主。以紅塔紅土盛世普益為例,基金過去一年的持倉也主要以TMT板塊為主,今年以來,受人工智能概念催化,基金在去年下半年相繼布局的工業富聯、科大訊飛、廣和通表現不俗;各類半導體產品中,面板價格率先企穩反彈,京東方、TCL科技在今年也累積了一定漲幅。不過,像該基金一樣踩好建倉時點的TMT主題產品并不多,諸如永贏數字經濟智選開始高倉位運作時遭遇了TMT的高位回調,因此參與認購的投資者體驗并不理想。
對于中小公募來說,證監會發行批文是稀缺資源,從擴充產品線或者卡位角度,獲得批文后多數會選擇發行。這些非頭部基金經理發行產品時如果擔心市場接受度不高,發行效果不夠理想,就會采用發起式基金這種形式。
今年以來發行的50只發起式基金,平均發行規模僅有6000萬元,相當比例的基金是貼著監管下限成立的,這就會催生未來3年運作期滿,面臨清盤壓力的問題。實際上,過去幾年基金發行火爆的市場,中小基金公司也積極通過發起式基金參與。2019年初的發行潮后,2022年許多產品也面臨了三年大考。以部分消費主題的發起式基金為例,這些產品投資方向本就受限,消費板塊近兩年遭遇了公募抱團瓦解以及宏觀環境轉弱的雙重打擊,弘毅遠方消費升級、合煦智遠消費主題等發起式基金不管是份額還是規模幾乎沒有增長。前者今年以來跌幅為7.81%,在一季報的十大重倉股中,除了山西汾酒、瀘州老窖等白酒公司表現不佳外,絕味食品年內也出現較大跌幅。

數據來源:Wind
除受累板塊近兩年表現不佳的產品,中小基金公司的發起式基金同樣面臨著競爭力不足、曝光較少,投資者甚至基金經理頻繁調動的問題。中科沃土沃瑞成立以來總回報高達211.32%,成立以來每個自然年份以及今年以來均排位全市場前50%。2021~2022年不錯的收益主要來自于階段對于處于景氣拐點的行業判斷,例如2021年二季度就對于兆易創新、華潤微等高景氣的芯片板塊的提前布局,以及對科達利、震??萍歼@類在鋰電板塊的細分領域占據優勢的中小型公司提前布局。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業績表現不俗,但是公司較低的曝光度還是讓沃瑞規模增長緩慢,基金經理林皓也于2022年3月離任,新任基金經理徐偉改變了之前景氣挖掘的打法,更多將投資重心放于煤炭、火電、地產等傳統行業,在任期內也獲得了相對不錯的表現,不過基金目前也不足兩億元,市場認可度有待提升。
發起式基金的考核較普通開放式基金嚴格,3年大考時若基金規模低于兩億元,基金合同自動終止,且不得通過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延續基金合同期限。發起式基金大多成立時規模小、流動性差,即便業績不錯,但后期缺乏持續的營銷宣傳,難免會有一些基金規模發展受限。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會選擇清盤一些競爭力不足、性價比比較低的產品;而長期業績優秀、具有完善產品線布局、有一定代表性作用的產品,公司會通過持續營銷、放開申購等方式做大規模,但如果收效甚微,基金經理穩定性可能會受一定影響。
對于投資者來說也是如此,如果當時僅因為公司營銷或者看好某一主題而選擇入場,如果產品運營不佳可以考慮及時離場,規避產品突然清盤的風險;此外,今年以來,也有不少新銳在市場較低位置加入基金經理行列,臨近大考也給了這些基金經理“露臉”的機會,投資者可以適當關注。
(作者系上海某券商基金分析師。文中所提基金僅為舉例,不作為買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