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曲忠慧 王璐 趙翠 霍靜 王國玉
(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老年病科,河北 承德 067000)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和主要致死原因,是21世紀心血管治療領域的主要挑戰之一〔1,2〕,我國患者數呈逐年增加趨勢。隨著心力衰竭病情的發展,導致心源性惡病質,是一種營養不良綜合征〔3〕。生長激素釋放肽(Ghrelin)是近年來研究發現的一種新型氨基酸,能夠影響心臟能量代謝〔4〕;同時Ghrelin 可通過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及正向調控中樞單胺能神經傳遞,參與焦慮抑郁的發生與發展〔5〕。心力衰竭能夠促進機體釋放大量炎癥因子,其中IL-17由淋巴細胞分泌,與相應受體結合后釋放趨化因子、黏附因子等,加重炎癥反應,促進心肌重構〔6〕。營養不良、焦慮抑郁在我國心力衰竭患者中普遍存在,但目前相關研究仍較少。本研究探討營養不良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焦慮抑郁及Ghrelin、IL-17水平的相關性。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278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2007年頒發的慢性心力衰竭診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左室射血分數<40%;②年齡≥60歲,紐約心臟學會心功能分級Ⅱ~Ⅳ級;③被告知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免疫系統功能障礙、急慢性感染;②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③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異常,無法配合本次研究。根據微型營養評定(MNA)量表評分將患者分為:營養良好組(MNA≥24分)136例,潛在營養不良組(17≤MNA<24)70例,營養不良組(MNA<17分)72例。營養良好組男78例,女58例;年齡61~74歲,平均(66.82±5.90)歲。潛在營養不良組男39例,女31例;年齡60~76歲,平均(67.18±6.35)歲。營養不良組男41例,女31例;年齡61~75歲,平均(67.30±6.97)歲。3組性別構成比、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營養狀態評估 使用MNA量表評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營養狀況。MNA量表包括4個維度18個條目:①人體指標測量:體質量指數、小腿圍、上臂圍、近期體質量下降情況;②日常膳食情況:每日餐次、食物攝入量變化、水果蔬菜、蛋白質食物、飲品、自主進食;③綜合評定: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狀態、心理狀態、活動情況、服用藥物情況、疼痛水平;④主觀評價:自身健康和營養水平的評價。患者納入研究后次日清晨,空腹并排空大小便后測量身高、體質量,使用軟尺測量上臂圍和小腿圍,測量精度精確到0.1 cm。
1.3精神狀態評估 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RSD)評估不同營養狀態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兩個量表的檢測項目包含精神、軀體兩個方面癥狀,對于焦慮、抑郁的評估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將HAMA≥8分且HRSD<8分定義為單純焦慮;HAMA<8分且HRSD≥8分定義為單純抑郁;HAMA≥8分且HRSD≥8分定義為焦慮合并抑郁。
1.4血清Ghrelin、IL-17及營養相關指標檢測 患者納入研究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加入肝素抗凝并離心,1 500 r/min,5 min,3 ml加人促凝管中,靜置60~120 min,使其自然凝固,然后離心,2 000 r/min,5 min,分別吸取上層血清置于EP管內,在-80 ℃冰箱保存,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檢測IL-17、Chrelin,試劑盒購于河北貝博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血紅蛋白。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t檢驗、χ2檢驗、多元線性回歸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和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
2.1不同營養狀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精神狀況 單純焦慮、單純抑郁、焦慮合并抑郁的比例在不同營養狀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營養不良組單純焦慮、單純抑郁、焦慮合并抑郁的比例明顯高于潛在營養不良組和營養良好組(P<0.05);潛在營養不良組單純焦慮、單純抑郁、焦慮合并抑郁的比例明顯高于營養良好組(P<0.05)。見表1。

表1 不同營養狀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精神狀況〔n(%)〕
2.2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營養狀況與精神狀況的關系 一般線性回歸分析顯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營養狀況與精神狀況明顯相關(P<0.01);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單純焦慮、單純抑郁、焦慮合并抑郁患者的營養狀況均明顯低于無焦慮抑郁患者(P<0.01),其中焦慮合并抑郁患者營養狀況與無焦慮抑郁患者比例低1.970個單位水平。見表2、表3。

表2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營養狀況與精神狀況的回歸分析模型

表3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營養狀況與精神狀況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
2.3不同營養狀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Ghrelin、IL-17水平比較 血清Ghrelin、IL-17水平在不同營養狀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營養不良組血清Ghrelin、IL-17水平明顯高于潛在營養不良組和營養良好組,潛在營養不良組血清Ghrelin、IL-17水平明顯高于營養良好組(P<0.05)。見表4。

表4 不同營養狀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Ghrelin、IL-17水平比較
2.4不同營養狀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人體指標比較 體質量指數、小腿圍、上臂圍、三頭肌皮褶厚度在不同營養狀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營養不良組體質量指數、小腿圍、上臂圍、三頭肌皮褶厚度明顯低于潛在營養不良組和營養良好組(P<0.05);潛在營養不良組體質量指數、小腿圍、上臂圍、三頭肌皮褶厚度明顯低于營養良好組(P<0.05)。見表5。

表5 不同營養狀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人體指標及血清生化指標比較
2.5不同營養狀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化指標比較 血清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血紅蛋白在不同營養狀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營養不良組血清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潛在營養不良組和營養良好組(P<0.05);潛在營養不良組血清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營養良好組(P<0.05)。見表5。
2.6老年心力衰竭患者Ghrelin、IL-17水平與營養相關指標的相關性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Ghrelin水平與體質量指數、小腿圍、上臂圍、三頭肌皮褶厚度及血清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血紅蛋白水平呈正相關(r=0.815、0.763、0.849、0.827、0.872、0.855、0.820、0.758;均P<0.01)。IL-7水平與體質量指數、小腿圍、上臂圍、三頭肌皮褶厚度及血清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血紅蛋白水平呈正相關(r=0.782、0.719、0.774、0.805、0.790、0.816、0.768、0.829;均P<0.01)。
2.7MNA、Ghrelin、IL-17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終點事件的預測價值 ROC曲線分析顯示,MNA、Ghrelin、IL-17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終點事件均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其中MNA、Ghrelin、IL-17聯合檢測的預測價值最高,靈敏度和特異性也高于各指標單獨檢測。見表6、圖1。

圖1 MNA、Ghrelin、IL-17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終點事件預測的ROC曲線

表6 MNA、Ghrelin、IL-17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終點事件的預測價值
心力衰竭主要表現為心排出量下降、呼吸困難、體液潴留,會造成消化系統功能異常,導致營養不良;而營養狀態會顯著影響患者的預后水平和生存質量〔7〕。MNA適用于老年患者的營養狀態評估,其分值高低評估老年人群的營養狀況、膳食調查、人體測量、生化檢測結果的總體趨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8〕。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營養不良的主要表現包括體質量下降、低蛋白血癥、貧血等,主要病理機制為:心力衰竭會引發胃腸道細胞缺血、缺氧,損傷胃黏膜上皮細胞,抑制多種消化酶的合成與分泌,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不良影響〔9〕;同時心力衰竭還會合并炎癥反應,炎癥因子會誘發心室重構和心肌萎縮,加重患者營養不良程度〔10〕。本研究結果提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易出現抑郁、焦慮情緒,營養狀況的惡化加重心臟代謝障礙的同時,還會促進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形成心力衰竭-營養不良-抑郁焦慮-心力衰竭加重的惡性循環。
Ghrelin是最先從大鼠胃組織中提取得到的心血管活性多肽,廣泛分布于心血管系統,在抑制交感神經過度活化,維持自主神經功能平衡中發揮關鍵作用〔11〕。相關研究顯示,在高血壓心臟病、心肌病、主動脈瘤等多種心血管疾病中Ghrelin表達水平明顯升高〔12〕。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發生和進展時人體出現缺血、缺氧狀態,合成并釋放大量炎癥因子,誘發心室重構,促進心力衰竭的發生與發展。活化的CD4+淋巴細胞能夠分泌IL-17,與特異性受體相互結合后可促進炎癥反應,同時還能夠影響免疫應答,增加心肌纖維化和心肌重構的發生風險〔13〕。本研究結果提示,血清Ghrelin、IL-17可能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營養狀況存在相關性。
目前臨床用于評價患者營養狀態的血清生化指標包括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血紅蛋白等。其中血清總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兩大類,能夠維持血液正常酸堿度、膠體滲透壓,運輸代謝產物,調節免疫和營養等多種功能〔14〕。前白蛋白由肝細胞合成,能夠反映人體中蛋白質相關的營養不良,敏感度優于白蛋白和轉鐵蛋白〔15〕。血紅蛋白是負責紅細胞內運輸氧的特殊蛋白質,其水平下降提示存在貧血、大量失血等病理因素〔16〕。人體指標中體質量指數、小腿圍、上臂圍、三頭肌皮褶厚度也能夠直接反映營養狀態。本研究結果提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Ghrelin、IL-17水平變化與營養狀態明顯相關,能夠用于反映患者的營養狀態。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和能量時,能夠維持腸道正常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促進微生態和炎癥因子平衡,有利于改善治療預后,降低心血管終點事件發生率〔17〕。本研究結果提示,血清MNA、Ghrelin、IL-17可用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評估,指導臨床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