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琳琳 張妮 孫樹倫
(1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海慈醫院(青島市中醫醫院)檢驗科,山東 青島 266000;2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肝病一科)
乙肝肝硬化是指慢性乙肝發展到后期引起的肝臟彌漫性損害,早期患者由于肝臟功能正常,無明顯臨床癥狀,中晚期患者由于肝功能損壞,會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腹脹及肝脾腫大等癥狀,為患者帶來較多困擾〔1,2〕。乙肝肝硬化發生后,患者肝功能降低,尤其是老年患者,身體功能退化,易引起強烈的應激及炎癥反應,損傷肝細胞;腸道微生態系統是人體最大的貯菌庫,腸道菌群可參與調節生物代謝、免疫等生理過程,與人體健康情況息息相關,尤其是與肝臟關系密切,腸道菌群研究已成為肝病熱門研究話題〔3,4〕。本研究探討乙肝肝硬化老年患者腸道菌群與肝功能的關系。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收治的163例乙肝肝硬化老年患者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10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觀察組男102例,女61例;年齡60~76歲,平均(64.41±3.18)歲;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45例、B級78例、C級40例。對照組男63例,女37例,年齡60~75歲,平均(64.37±3.14)歲;兩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觀察組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5〕中乙肝肝硬化的診斷標準;對照組入選人員經檢查為健康人群;兩組入選人員年齡均≥60歲。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肝臟疾病者;近期有益生菌類藥物使用史者;精神、認知功能異常者。
1.2方法 抽取兩組入選人員空腹靜脈血7 ml,在離心機中離心并分離上層血清(設置離心速度為3 600 r/min),放置在-40 ℃的冰箱中備用。使用雅培6000i全自動生化檢測儀檢測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水平。采集兩組入選人員晨起糞便,采集完成后30 min內送檢:取約1 g標本加入9.9 ml生理鹽水,使用10倍連續稀釋法稀釋,完成后取1 ml分別置入腸桿菌、腸球菌、雙歧桿菌、乳桿菌培養基,前兩種放入37 ℃溫箱直接培養24 h,后兩種放入厭氧菌培養箱37 ℃培養48 h用細菌三級鑒定法鑒定,計算獲得標本菌落水平。
1.3觀察指標 ①兩組肝功能及腸道菌群水平間差異。比較兩組ALT、AST、ALP及腸桿菌、腸球菌、雙歧桿菌、乳桿菌水平間的差異。② 比較不同Child-Pugh分級患者肝功能及腸道菌群水平的差異。③ 腸道菌群指標與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相關性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關性分析。
從2006年開始,俄羅斯政府基于市場化原則發展國內天然氣市場,天然氣價格從政府管控逐步向市場化發展。除了保留對居民用戶的氣價管控外,非居民用戶的天然氣批發價格將按價格公式進行計算,定價公式基于國外國內銷售同等收益原則,與國際成品油價格掛鉤,實現天然氣價格由政府管控向定價公式定價轉變。雖然俄政府推出了天然氣定價公式,價格信息比之前完全由政府公布批準價格公開透明,但定價公式中的部分計算系數和參數依然由政府控制,與價格完全市場化還相距甚遠。

表1 兩組及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肝功能及腸道菌群水平比較
2.2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肝功能及腸道菌群水平比較 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ALT、AST、ALP及腸桿菌、腸球菌、雙歧桿菌、乳桿菌水平差異顯著(P<0.001);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ALT、AST、ALP及腸桿菌、腸球菌水平A級B級>C級,差異顯著(P<0.05),見表1。
乙肝的傳染途徑較多,血液傳播、性接觸等,老年群體由于免疫力低下,發病率更高,且近年來乙肝的發病率有增長趨勢,肝硬化是由慢性乙肝發展所致的進行性肝病,隨著疾病不斷進展,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肝衰竭或肝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6,7〕。腸道微生態變化與乙肝的關系是臨床研究的熱點,研究指出,肝臟疾病患者存在腸道菌群紊亂,并提出了“腸-肝軸”的概念,發現腸道菌群與肝臟疾病的進展關系密切〔8,9〕。
2.3腸道菌群指標與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相關性分析 腸桿菌、腸球菌與ALT、AST、ALP呈正相關,雙歧桿菌、乳桿菌與ALT、AST、ALP呈負相關(P<0.001),見表2。

表2 腸道菌群指標與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相關性(r/P值)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企業規模也不斷擴大,企業經營環境也發生了變化,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及管理會計對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的提高也有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許多企業會計工作推行的是財務會計主外,管理會計主內,這種模式下,企業會計職能無法高效發揮,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發展。現行經濟形勢下,對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的呼吁越來越高,企業應當加快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進而更好地提高企業管理效率,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2.1兩組肝功能及腸道菌群水平比較 觀察組ALT、AST、ALP及腸桿菌、腸球菌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雙歧桿菌、乳桿菌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1),見表1。
腸道菌群是一種復雜的、動態的生態系統,主要由細菌組成,還包括真菌、原生動物、病毒等〔10〕。在人體健康情況下,腸道菌群與集體存在共生關系,腸道菌群參與機體消化、免疫調節、血管生長和神經功能等多種生理過程,與機體的免疫代謝、防御等功能關系密切,其中肝臟、腸胃、心血管等系統發揮功能也需要腸道菌群的調控〔11,12〕。腸道菌群的組成受遺傳及外界環境的影響,包括機體的年齡及飲食情況等。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是有益菌,可促進腸道蠕動,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長,分解有害、有毒物質等;腸桿菌、腸球菌屬于中性菌,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可對機體造成損傷〔13~15〕。乙肝肝硬化患者腸壁結構改變,造成腸道通透性增加,促使病理性細菌移位,會導致腸道細菌過度增殖;且肝臟的代謝、分泌功異常,導致解毒、降解和清除功能受損,造成腸道菌群紊亂;且患者胃酸分泌減少,腸道運動功能受到限制,防御素的抗菌活性降低,膽汁酸分泌減少,從而降低抗菌作用〔16~18〕。陸暉等〔19〕研究顯示,腸道菌群及糖脂代謝可能參與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惡化。武瓊等〔20〕研究顯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腸道菌群失調,且變化程度與肝功能有密切關系。
對于Reduce階段,其過程包括3個子階段,分別是:Shuffle子階段、Sort子階段、Reduce子階段,具體執行過程如圖2所示。其中,Shuffle子階段從每一個運行Map任務的節點上將屬于自己處理的數據分片并通過網絡傳輸到運行Reduce任務的節點內存中,當內存緩沖滿時再溢寫到本地磁盤中去;Sort子階段在Shuffle復制完所有Map輸出期間,循環對Map的輸出數據進行歸并排序,以保證數據整體的有序性。Reduce子階段對已排序輸出的數據中的每個鍵迭代地調用Reduce函數,執行用戶編寫的Reduce函數代碼,產生最后的輸出數據,并寫入最終的HDFS中。
綜上,乙肝肝硬化會對患者肝功能產生損傷,且患者腸道菌群處于紊亂狀態;隨著肝硬化病情變化,肝功能、腸道菌群指標均出現顯著變化;肝功能與腸道菌群指標關系密切,因此,在乙肝肝硬化的治療中需要關注腸道菌群變化〔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