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光 梁嘉迪 方藝蓉
(東莞市人民醫院肛腸科,廣東 東莞 523059)
肛周濕疹是肛腸科比較常見的一種非傳染性皮膚病,發病部位多居中在肛門周圍皮膚,嚴重時可侵犯臀部、會陰部,屬于特殊部位的濕疹〔1〕。老年人身體功能每況愈下使免疫抵抗能力變弱,營養狀況不佳使肌膚失去彈性,一旦老年人局部組織長期受到壓迫而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同時在摩擦、潮濕的刺激下誘發肛周濕疹,且患者痊愈后續極易發作,導致病情纏綿不愈,影響治療效果〔2,3〕。臨床采用激素類、抗過敏等西藥治療肛周濕疹患者能在短時間內緩解臨床瘙癢等癥狀,但長期使用這類西藥容易使肛門處皮膚干燥刺痛且極易產生耐藥性。地苯乳膏是復方制劑,主要成分為醋酸地塞米松、鹽酸苯海拉明等,地塞米松為糖皮質激素,具有抗感染、抗過敏作用,但治療效果有限。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較常見〔4〕,中醫學認為肛周濕疹通常因濕熱內蘊導致。自擬清熱利濕止癢湯由茵陳、金錢草、黃芩、白芍、山梔等多種中草藥做成,具有清熱祛濕、防風止癢等功效。該病病變主要集中在肛周,內服中藥效果有限,中醫熏洗療法具有起效快、操作簡單、毒副反應少等優勢,在肛門疾病中得到廣泛應用〔5,6〕。本研究探討自擬清熱利濕止癢湯加減熏洗聯合地苯乳膏治療老年患者肛周濕疹的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東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肛周濕疹患者90例,隨機分為聯合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男19例,女26例;年齡60~85歲,平均(70.36±5.27)歲;病程1~6個月,平均(2.37±0.96)個月。聯合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60~80歲,平均(69.54±5.32)歲;病程1~6個月,平均(2.46±1.03)個月。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肛周濕疹診斷標準〔7〕:證候為發病急,肛門皮膚潮紅,伴有丘疹、水皰、黃水淋漓,局部皮膚灼熱、瘙癢,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滑或弦數。西醫診斷標準:符合《肛腸病學》〔8〕和《濕疹診療指南(2011版)》〔9〕中肛周濕疹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入組前2 w內未接受藥物治療;年齡≥60歲;臨床資料完整患者。排除標準:對該項研究中所使用藥物過敏者;存在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肛門畸形或功能異常患者;語言障礙或精神障礙患者。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審核批準本項研究內容,且患者同意簽署知情書。
1.2方法 對照組清洗肛門后在患處涂抹地苯乳膏(院內制劑),輕柔按摩保證藥物充分吸收,早晚各1次,連續使用1個月。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采用自擬清熱利濕止癢湯加減治療。清熱利濕止癢湯加減方劑組成:茵陳30 g、金錢草30 g、黃芩10 g、山梔10 g、白芍15 g、白蒺藜10 g、車前草10 g、制大黃5g、炒薏仁15 g、茯苓10 g、白術10 g、炙甘草6 g。加水2 500 ml煎煮至1 500 ml,以藥液熏蒸患處,藥液卻至38 ℃后患者坐于藥液中10 min。1劑/d,2次/d,以2 w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地苯乳膏使用方法同對照組一致。對于癥狀嚴重患者可添加苦參和蛇床子,增強療瘡殺蟲、燥濕清熱的功效。兩組治療期間禁止食用濃茶、咖啡、酒類等飲品,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
1.3.1臨床療效 比較兩組老年肛周濕疹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候診療療效標準》〔7〕擬定,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具體評價標準:痊愈:老年肛周濕疹患者皮疹、瘙癢癥狀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0%;顯效:老年肛周濕疹患者皮疹、瘙癢癥狀得到明顯改善,60%≤療效指數<90%;有效:老年肛周濕疹患者皮疹、瘙癢癥狀有所改善,部分患者存在皮疹、瘙癢情況,20%≤療效指數<60%;無效:老年肛周濕疹患者皮疹、瘙癢等癥狀未得到任何改善。總有效率為痊愈率、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3.2臨床癥狀評分 比較兩組老年肛周濕疹患者治療前后肛周瘙癢程度、肛周滲液和皮損面積情況評分變化。(1)采用0~3分制評估肛周瘙癢程度:0分:無瘙癢;1分:輕度瘙癢,可忍受;2分:中度瘙癢,對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3分:重度瘙癢,時常發作難以忍受。(2)肛周滲液評分:無滲液情況計為0分;少許滲液,偶有濕潤感計為2分;肛門處大量滲液,明顯感覺到浸漬感,感覺到潮濕計為4分;肛門處有嚴重滲液,經常有潮濕感甚至污染內褲計為6分。(3)皮損面積評分:0分:無皮損;2分皮損直徑<1 cm;4分:皮損直徑1~2 cm;6分:皮損直徑>2 cm。
1.3.3血清炎癥因子水平 采集老年肛周濕疹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分離取上清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購于廣州奧瑞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和IL-8水平。
1.3.4復發情況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 統計老年肛周濕疹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肛周濕疹痊愈患者治療后3個月內復發(停藥3個月內出現肛周皮疹、瘙癢等相關主癥)情況。復發率=復發人數/痊愈人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治療后總有效率(93.33%,其中痊愈21例、顯效13例、有效8例、無效3例)與對照組(77.78%,其中痊愈13例、顯效16例、有效6例、無效10例)差異顯著(χ2=4.406,P=0.036)。
2.2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瘙癢程度、肛周滲液和皮損面積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聯合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評分比較分)
2.3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IL-6、IL-8和TNF-α水平差異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聯合組老年肛周濕疹患者IL-6、IL-8和TNF-α水平明顯下降,且聯合組IL-6、IL-8和TNF-α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4兩組痊愈患者復發分析 治療后3個月內,聯合組1例(4.76%)復發;對照組4例(30.77%)復發。聯合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0.433;P=0.038)。
2.5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均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聯合組輕度嗜睡1例,對照組2例,治療停藥后嗜睡癥狀消失,該過程未中斷治療。
肛周濕疹屬臨床常見的慢性皮膚疾病,具有復發特性,臨床主要表現為肛周瘙癢、糜爛滲液,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肛周皮膚會出現紅斑、結痂及脫屑等變化〔10〕。中醫學認為肛周濕疹屬于“血風癥”“肛門圈癬”“風濕瘍”等范疇,其發病病因多為脾胃受損,濕熱內生,同時受到風、濕、熱邪入侵客于肌膚所致〔11〕。中醫藥在治療肛周濕疹具有獨特的優勢,且臨床長期療效較佳。
本研究結果表明,自擬清熱利濕止癢湯加減熏洗聯合地苯乳膏在治療老年肛周濕疹方面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中藥熏洗治療方式中將湯藥成分直接接觸肛周患處,通過透皮吸收原理增加藥物吸收率,此時皮膚藥物濃度遠遠大于經胃腸道吸收到達皮膚的濃度,也極大地提高治療效果〔12〕。方中白芍具有清熱涼血作用;白術具有健運脾胃,運化濕濁功效;黃芩、茯苓均具有清熱利濕止癢功效;白蒺藜具有祛風止癢功效;車前草具有利水祛濕功效;大黃具有清熱解毒祛濕的功效;甘草性甘平偏涼,具有良好的清熱瀉火的功效。多種中草藥聯合使用發揮奏殺蟲滅菌、消腫止癢,清熱祛濕的作用,該方劑與地苯乳膏聯合應用可緩解皮膚瘙癢、皮疹等癥狀,有助于破損皮膚修復。同時臨床通過將含有多種中藥的湯劑進行加熱,患者患處的皮膚浸泡在溫熱的湯劑中促進血液循環,及時將營養物質運輸至破損患處,發揮藥物最大藥效,達到消除瘙癢、消腫的作用,促進肌膚愈合結痂脫落〔13〕。既往研究顯示,濕熱型肛周濕疹患者經清熱化濕止癢湯熏洗治療后肛門瘙癢、滲液等臨床癥狀明顯得到緩解,這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4~17〕。本研究結果表明,自擬清熱利濕止癢湯加減聯合地苯乳膏治療老年肛周患者可有效止癢,減少患者肛周患處皮膚破損癥狀。且經自擬清熱利濕止癢湯加減聯合地苯乳膏治療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明顯低于單一用地苯乳膏治療患者,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類似〔4〕。本研究結果表明,自擬清熱利濕止癢湯加減熏洗聯合地苯乳膏治療老年肛周濕疹患者可以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進肌膚愈合。本研究說明,自擬清熱利濕止癢湯加減熏洗聯合地苯乳膏治療老年肛周濕疹患者的長期效果更明顯,且安全性可靠,能有效降低復發率。但本研究臨床樣本量較小,可能導致分析結果存在一定的偏移;研究對象均來自同一家醫院收治的患者,樣本量缺乏代表性,存在選擇性偏移。今后需擴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