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包志超
從教育戰線到黨政部門,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疫情防控再到文明城市創建,方向明的崗位、工作內容一直在變,但有一樣卻從未改變,那就是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不變。
2022年8月,時任鄂州市梁子湖區太和鎮黨委副書記的方向明被授予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從北京載譽歸來后,方向明說:“只要心中裝著老百姓,就會充滿力量,再難的工作都能想出辦法,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幸福!”
做群眾的貼心人
今年49歲的方向明,曾從事教育工作21年,2016年9月進入梁子湖區太和鎮人民政府工作。從人民教師到人民公仆,在群眾眼里,方向明“不像官”,也“不是官”,而是信得過、靠得住的貼心人。
陳太村是太和鎮幾個較偏遠的行政村之一,交通不便。修路,一直是村民的“心頭盼”。
2019年,該村“四好農村路”建設項目動工,道路坡度大、彎道急、施工難度大,分管該項工作的方向明幾乎將自己“釘”在了施工現場。“方書記總是親力親為,他住在鎮上,早上五點多就已經到工地了。晚上也走得晚,經常上門做群眾思想工作。”陳太村黨支部書記陳國民說。
方向明的舉動感染了村民,大家紛紛拿出家中的砂石料,支持公路建設。2020年,陳太村“四好農村路”通車。9.7公里的通村柏油路,讓偏僻的山村與外界緊密相連。此后有一次,太和鎮開展干部徒步活動,80余人沿“四好農村路”徒步到陳太村時,村灣群眾自發送來了茶水,感謝鎮里干部修路之舉。
在分管太和鎮“四好農村路”建設期間,方向明帶領干部籌集資金9000余萬元,改造危橋4座,修建了涵蓋全鎮16個村100余公里的“四好農村路”。2020年,該鎮獲得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稱號。
“涉及各村的20多個產業基地,方書記都親自參與謀劃,他總是千方百計為百姓辦實事。”太和鎮鄉村振興辦公室負責人柯斌說。
2021年夏,陳太村村民種植的甜瓜大量成熟,但接連雨天影響了銷路。方向明聽說后,立即主動聯系武漢白沙洲果批市場,幫助銷售。
“聽說方書記聯系了武漢的銷路,我們很意外。如果沒有他,我們第一批兩萬八千多斤的甜瓜就爛在地里了。他總是在想辦法帶領我們致富,答應群眾的事,都會盡心盡力做到。”陳太村村民陳太平很感動。
再難也要想辦法
在同事眼里,方向明做事有種“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韌勁。“急難險重的任務都是他來挑擔子,而且件件事情都做得好,不得不服。”太和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石滔對方向明十分佩服。
2018年,梁子湖區開展“散亂污”企業“清零行動”和“清流行動”。胡進村貧困戶胡某的豬場被列為整改對象,后因治污提升緩慢而被拉閘斷電。胡某因此與供電部門發生矛盾沖突,妻子在拉扯中受輕傷,引發胡某堵門、上訪。
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刻不容緩。方向明臨危受命,接下這個“燙手山芋”。
“第一次上門的時候,他不見我們;第二次,我坐在門前石頭上跟他隔空交流,他不松口;第三次,我買了些東西,和干部一起去醫院看望他的愛人,他心里還是有氣;第四次,考慮到他兒子和孫子都是我的學生,我去做了年輕人的工作;直到第五次,胡某才開門讓我們進去,但還是不肯整改……”
一次次登門,胡某的思想慢慢松動。方向明和他講畜禽養殖污染的危害,談清理整治的意義,說生態養殖思路,表示將幫助爭取資金、建設糞污處理設施。在登門近10次后,胡某最終打消疑慮,同意整改。胡某做好化糞池后,還邀請方向明去看是否符合要求。
“做任何工作一定要有耐心,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方向明說。
為了太和鎮的經濟發展,方向明想邀請在武漢從事建筑行業的太和企業家葉佳斌回鄉投資。方向明第一次去公司時,葉佳斌事務忙,跑了空;第二次去,見到了葉佳斌,卻因當地落戶政策的限制,沒有談成。
“我們去了四五次,我都不抱希望了,方書記卻從不氣餒,一有時間就說‘走,去武漢找葉總。”太和鎮黨政辦負責人柯勝兵告訴記者。
方向明一行半年時間上門拜訪將近二十次后,葉佳斌被感動,最終在太和鎮注冊了兩家公司,投資近千萬元建生態休閑采摘公園,并為家鄉美麗村灣建設投入近3000萬元,如今已成為網紅打卡點。
實干甘為孺子牛
方向明對自己提出“四態”要求,即時刻保持學無止境的學習常態,永遠保持吃虧是福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一心為民的奮斗姿態,長期保持廉潔奉公的政治生態。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剛剛告別三尺講臺、來到太和鎮擔任黨委委員時,面對陌生的領域、截然不同的工作性質,方向明出現了“本領恐慌”。
“那段時間我整夜失眠,不知道第二天要做什么,又會有什么事情等著我處理。”方向明說,好在他有主動學習的習慣,在會議室、食堂、村委會、群眾家里,他抓住一切能學習的機會,把耳朵“豎得老高”,認真做好筆記。漸漸地,他能理清頭緒,有效應對群眾訴求了。
當時正值鄂州市創建全國衛生城市,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方向明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門,看城管人員怎么管街,看環衛工人如何掃地。每天傍晚天黑后,他又上街看路燈亮不亮,看白天安排的工作有沒有完成。他在微信朋友圈給自己打氣:“熬得住,精彩;熬不住,出局。”
“每天早上起來剛打開微信步數,方書記就已經走了一萬多步。”在同事們眼里,方向明對工作總是充滿了干勁。
疫情防控期間,有一天晚上9時許,方向明剛結束工作返回家中,就接到區排查專班電話,需要他用最快的時間,摸排上報86名次密接人員的信息。
時間緊、任務急,方向明立即拿起電話對著86個號碼一個個撥打。手機沒電了邊充邊打,電話沒接通反復打。直到第二天早上8時許,才將信息全部匯總完畢。那一刻,他才感覺到手酸了、耳朵麻了、嗓子啞了。
“要問我累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看到太和鎮的百姓們都平平安安,再累都值!”方向明說。
多年來,方向明先后獲得“湖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鄂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鄂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他卻把錦旗、獎章、獎杯都鎖進了柜子里。他說:“榮譽只代表過去。不如把榮譽當成動力,踏踏實實為老百姓多做些實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