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城組
鄂州市鄂城區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理念,持續推進資源服務平臺下沉,整合各方力量向小區(灣組)治理一線傾斜,建設城鄉紅色驛站,實現“大事全域聯動、小事一站解決”,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盤活資源、聯動共建,推進紅色驛站服務陣地標準化。堅持“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原則,采取“三個一批”方式建設571個紅色驛站。改建一批,在城市依托網格內現有崗亭、物業管理公司(業委會)辦公用房、網格黨支部活動陣地等場所和閑置房屋,改建紅色驛站312個;在農村依托宗族祠堂轉化、灣組文化活動中心等改建紅色驛站112個。捐建一批,動員黨員群眾主動捐贈個人閑置房屋、閑置門面房等資源,建設紅色驛站69個。共建一批,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優勢,動員轄區單位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共同建設紅色驛站78個。濱湖社區聯合轄區商超沿街用房建設紅色驛站,不僅為轄區居民提供服務,也為周邊商家、外賣小哥等提供便利。
多方參與、形成合力,推進紅色驛站服務力量多元化。推動“三支力量”下沉紅色驛站,實現互聯互動、協商共治,共同下好治理“一盤棋”。推動黨組織向下延伸覆蓋,依托紅色驛站建立網格(灣組)黨支部357個、樓棟(灣組)黨小組1380個,建立下沉黨員“四單、四雙、四掛鉤”服務機制和農村黨員“三三制”分類積分管理和星級評定機制,推動1.3萬余名共建單位下沉黨員、7900余名農村黨員在紅色驛站中亮牌承諾、聯系群眾、積分評星。推動專業力量參與,堅持以城鄉網格員為牽引,積極發動片區民(輔)警、駐村(社區)律師、衛生服務站(室)醫務人員、物業服務企業等專業力量下沉紅色驛站,完善“轄區情況必熟、重點人群必訪、突發事件必到”工作機制,實現服務全天候、便民不打烊。推動群眾力量參與,吸納社會組織、志愿者、五老及熱心群眾等力量進駐紅色驛站,自發組建灣組理事會、紅白理事會、志愿服務隊等“五會兩隊”805個。
聚焦需求、創新載體,推進紅色驛站服務體系精細化。打造便民服務點,將流動黨員服務、殘疾人服務、下崗失業登記、社保醫保辦理等67個代辦事項下沉紅色驛站,推動矛盾化解、群眾訴求、政務服務“一站服務、一站兜底”,為群眾幫辦、代辦、上門辦理公共服務事項5853件,讓居民切實享受到最精細、最便捷、最放心、最暖心的家門口服務。打造議事協商點,在城市依托小區紅色驛站,定期開展三方聯動會議,推動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物業企業、業主委員會三方深度融合、有機聯動,協商解決設施維修、鄰里糾紛處置等小區治理難題;在農村依托灣組紅色驛站,建立灣組黨小組動議、灣組理事會商議、群眾代表會決議的“三步議事”機制,實現灣組事灣組議、灣組事灣組定。打造就業咨詢點,以優化就業服務為切入點,依托紅色驛站,打造“放心用工、安心就業、方便群眾”的用工務工服務平臺,日均進場求職人數達4600余人次、提供崗位信息3700余條,進駐企業670余家,實現供需雙方高效對接。打造文化傳承點,深入挖掘小區(灣組)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打造屬于老百姓自己的精神家園,依托紅色驛站,建設儒學社區林業局小區“紅色記憶站”、岳石洪村上張灣“牌子鑼文藝站”等群眾文化活動場所,定期開展鄰里節、紅白宴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精神生活。打造暖蜂關愛點,依托紅色驛站,開展暖“新”活動,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飲水充電、應急藥品、就業咨詢等暖心服務,引導成立5支志愿者隊伍,著力把服務做進去、把作用帶出來,激發基層治理新效能。 ? ? ? ? ?(作者單位:鄂州市鄂城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