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平
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很多,仔細品味,這些蘊含哲理的語句,常常發人深省,受益匪淺。比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人多讀書。又如“開卷有益”“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人常讀書。再如“讀書深思心知其意”教人會讀書。我國古代對于讀書人特別尊重,讀書而有所成就的人被稱為“士”。而和“士”有關的名言,人們常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意思是說人在發展變化,不要用舊的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他人。即便只有短短的兩三天不見,別人的進步也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由此我想到,讀書三日,也當令人刮目相看。可以說讀書與不讀書差距是相當明顯的。隨著社會發展,生活、工作、學習節奏逐漸加快,能夠靜下心來讀一讀書,已漸成一種奢求,但是,越是這樣,越提醒人們,要想進步大、變化快,還是需要多讀書、常讀書,唯有讀書才會奠定進步的基礎。
人們熟知的諸葛亮是酷愛讀書的典范。相傳諸葛亮小時候跟隨水鏡先生學習,水鏡先生養了一只公雞,公雞一到上午就會鳴叫,影響到他的讀書。后來,諸葛亮想了一個好辦法,當快要上午的時候,諸葛亮就把一把米投喂給公雞,公雞有了米就不再叫了,諸葛亮就能再多讀書學習一段時間。讀書的人把讀書作為人生的一大樂趣,讀到書成為了他們人生的一大追求,為了能夠讀到好書,他們常常以堅韌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孜孜不倦,在書中勤懇求索。是書中的至理名言和真知灼見,感染和吸引著他們,不曾耽誤一分一秒。可以說讀書成就了他們的事業、追求和夢想。是讀書使他們成為了超凡脫俗的文人雅士,是讀書使他們走上了人生的巔峰,是讀書促成了他人無法比擬的成就。人們常常追求成功,如果說成功有捷徑的話,我想,那就是讀書,讀書、讀書、再讀書。以忘我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當中,感悟作者所感悟到的,和作者嘗試感悟而未能明了的。展開想象的翅膀,和書中的人物觀點對話交流,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探討人生和世間真諦。
為什么讀書能使人進步呢?讀書,其實是人們主動改造自我主觀意識能力結構,獲取認知能力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徑。首先,一般說來,書是前人知識經驗的系統總結。任何一本有價值的書,都不是也不可能是某個人信手拈來,一蹴而就的。而是寫作者勞動智慧的結晶,書作者把自己幾年、幾十年,甚至畢生的經驗和智慧通過反復思考,整合思路,謀篇布局,字斟句酌,仔細錘煉,精益求精,用精煉而極富表現力的文字加以簡要概括和系統梳理,將內容優美完整地呈現于讀者的面前,使閱讀者可以沿著作者引導的方向,以作者獨特的視角,繞過“泥濘”“彎道”和“斷崖”,直達巔峰,撥開“迷霧”疑團,拔除荊棘,闊步前行,從而帶領讀者直奔精神世界的瑰麗殿堂。
有人要問,那又為什么有的人書沒少讀,讀起書來手不離卷,廢寢忘食,甚至可以稱得上愛不釋手,讀過很多書,卻并沒見長進多少呢?在我看來,其原因之一可能在于沒有思考。因為可以說,讀書不思考,其實不能算作真正的讀書,充其量頂多算是在念書,只有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使書中內容收納于心,對照自我,讓自我心靈和作者對話,產生刻骨銘心的碰撞,或討厭,或喜歡。在讀者的心中再造作者的情感體驗,或清晰,或迷茫。讀書的過程應該是讀者與作者思想交融,物我抗爭、交匯和互化,最后達到知識體系和思想境界新維度的感悟提升的過程。經過提升重塑自我認知體系,達到新“我”構建。經歷如此一番“提煉仙丹式”的歷練修養,必然讓人“刮目相看”。
其實讀書,要想做到開卷有益,還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讀書先立志。這里的“志”首先是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思想方法。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讀書多了,就會發現書籍不光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而且書中的觀點不同,思想各異。即使有關某一內容的書,作者們所持觀點卻大相徑庭,不一而足。比如在談論當代要不要向雷鋒學習的問題上,人們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經濟社會當以經濟衡量一切,做好事、不計個人得失可能助長一些人的懶惰思想,不利于競爭意識的培養。而大多數人認為,雷鋒精神是社會主義主流思想的精髓,是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光榮的革命傳統的繼承和發展,無論什么時候都不過時,理應受到每個社會主義公民的尊崇和贊揚。我們應當贊成什么反對什么,顯而易見。應當說,雷鋒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和踐行。讀書要有所選擇,要有所側重,要選擇好的、思想健康的,有教育意義的書,對于書中的觀點要學會分辨良莠,學會采取“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
讀書先立志。這里的“志”再說就是方向,要有明確的目標。書,浩如煙海,如果讀書只是漫無目的泛泛而讀,盡管讀了不少的書,卻收效甚微。而我們讀書的目的或是陶冶思想情操,或是提高學習和工作水平。因此,和我們個人思想提升有關的、工作有關的書多讀一點,和這些關系不大的書少讀一點,這樣才有利于個人思想覺悟和專業能力的發展需要,從而讓我們體會到讀書的好處,提高自己讀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擴大知識面。
讀書先立志。也包括遠大的思想抱負。讀高尚的書,讀那些能極大陶冶情操的書。不讀低級趣味的書,少讀純屬消遣娛樂的書,因為這樣的書,更多的是讓人浪費時間和精力,最終一無所獲甚至誤入歧途。要堅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要多讀有關現代科學技術的書,無論是生命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這些書是帶領我們認識自然規律,改善人類或自我生活環境,創建美好明天的通途,也是引領我們走向社會主義美好明天的盞盞明燈。
在現今社會背景下,能夠靜下心來,捧起書本仔細研讀一兩本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書,便能夠以點滴欣喜滋養心靈,以點滴進步彌補能力不足,實屬生活中的一大樂事。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從讀書中尋找到那份本應屬于自己的久違的幸福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