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萌
作為一名14年高血壓和5年糖尿病史患者,61歲的馬文平每天要吃4種以上的藥片,“有治療高血壓的、有降血糖的、護肝的,還有對血管好的。”
馬文平并不是個例。據《全國第六次衛生服務統計調查專題報告》顯示,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等重大慢性病占我國疾病經濟負擔超90%,55歲至64歲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達48.4%,65歲及以上老年人發病率達62.3%。
慢性病患者基數的不斷擴大,對給患者、醫生和醫保都帶來巨大負擔。打贏慢病防控這場“持久戰”,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這個過程中既需要醫學技術和醫療手段,但最關鍵的是“源頭”控制,即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
“所有的慢性病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所以我們跟患者強調生活方式的管理。”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原主管營養師盧世琰在臨床營養治療方面有超過36年的經驗,在上世紀80年代臨床營養在我國還是一門新興醫學學科時,醫學世家出身的盧世琰就從外科護士轉型營養師,她堅信合理的營養支持、科學的營養治療是會提高治愈率,縮短住院周期,惠于病人的。
“人的生存是靠食物而不是靠藥物,要讓食物成為我們的藥物,而不是讓藥物成為我們的食物。”人體的代謝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中老年患者常同時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多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盧世琰認為,這些慢病疾病有共同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即熱量攝入過剩造成體重超重或腹型肥胖。另外,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還包括食鹽攝入過多、精神緊張和吸煙飲酒等。
“慢性病是因為長期不良的不正確的生活方式導致,所以也需要有一個較長的時間來不斷地糾正。”在盧世琰看來,重要的是提高大眾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而真正的健康教育應該有具體的、落地的方案。她舉例道,比如減重,雖然有各種科學的減重方案,但是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要“以人為核心”。“比如高蛋白飲食、間斷性飲食這些方法適合沒有基礎性疾病的年輕人,但是老年人生理代謝減弱,這些方法可能會不適合。就像輕斷食也不適合生長發育期的兒童。”
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已經被重視,國家先后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政策,對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方面作了整體部署。但實踐中可行性措施仍亟待完善,“雖然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但我國的營養學水平總體還是比較低,學科發展比較緩慢,營養學人才匱乏。而對于大眾,不僅要了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實踐。”盧世琰說。
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關注,社會上也誕生了一批偏向營養科普、健康教育等傳播工作的公共營養師。
2006年加入健康管理行業的高麗萍,最開始從事營養科普工作,在工作中她逐漸意識到要真正解決問題,僅僅需要給大眾進行科普是不夠的,還要針對問題找解決方案。“在學習營養之初,前輩老師們就不斷告誡我們,營養一定要把營養原則和飲食方案這兩張皮粘起來。”高麗萍說。
后來高麗萍加入到長輕營養食療的營養科學中心,“人為什么會生病”成為她在每天工作都要思考的問題。作為國內營養食療線上服務模式的開創者,長輕營養食療專注于通過營養食療激發人體自愈力,以無傷害的方式從根源上改善健康問題。
高麗萍帶著團隊一起研發出了“4816營養食療體系”。從細胞層、代謝層、器官層、系統層4大層次出發,根據細胞修復、胰島修復、激素平衡修復、肝膽修復、腸道修復、消化修復、免疫修復、血管修復8大維度制定出16大階段營養食療方案。她認為,“選擇食物不能止于教科書上的營養原則,還需要更多的細化,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和代謝情況來選擇更適合其健康狀況的食物清單,讓整體狀態得到提升。”
根據每位客戶具體的身體狀況給予營養食療建議,陪伴客戶在健康管理路上堅持下去,就是營養師張釗源的工作。他形容自己的角色為“客戶健康蛻變過程中的一個拐杖”。
在健康管理行業從業5年,張釗源發現,隨著慢性病增加和患者年輕化的趨勢,大眾對健康管理的意識已經從單一的減重、塑形進化到身體健康狀態的改善。他接觸過一位來自新疆的年近50歲的客戶,這位客戶有著15年的高血糖史,并在10年前確診糖尿病。根據客戶的身體檢查報告和具體情況,張釗源為她定制了飲食調整方案,從戒掉含糖量高的水果、增加蔬菜量到適量補充復合維生素,客戶每半個月的復查指標都在慢慢改變,直到第四個月趨向正常。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營養師的張釗源每天和這位客戶進行溝通交流,慢慢讓她建立更好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個過程等于我們又培育了一位‘營養師。因為這個人不僅可以成為自己的營養師,還可以成為整個家庭的營養師。”
對于公共營養師所發揮的價值,盧世琰認為,相比于有限的醫療資源,目前很多健康管理機構或者公共營養師可以在大眾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方面起到具體的指引和督促作用。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過去五年,健康管理市場的規模從人民幣39320億元增長到76560億元,將近翻一倍;預計到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36570億元。同時,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形態,各企業以不同角度進行健康管理發展探索,市場多產業協同發展的步調已逐步形成。
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對個人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以有效控制疾病的發生或發展,降低實際醫療支出。“但傳統的健康管理模式痛點十分顯著,客戶普遍缺乏專業指導,健康管理方式繁瑣不便捷,客戶依從性差。”長輕營養食療CEO 夏金聲在品牌創立之初就希望以互聯網手段改變這一切。

長輕營養食療小程序頁面。
夏金聲認為,健康管理除了“源頭”上保障方案的科學性,有針對性地找到客戶的問題根源,并制定改善目標外,更要在過程中關注客戶的體驗、改善效果,以及培養客戶健康生活方式的可持續性。在長輕,客戶進入調理營后,營養師提供全程陪伴式服務,全程跟蹤、隨時反饋,并根據數字化的健康數據分析,動態調整方案。并且每個客戶都會由多位營養師共同服務,并設置服務質量監督員以及客戶評價系統,定時復盤,以及強制的高效反饋機制,讓營養師在高標準的要求下,不斷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
目前,長輕營養食療已經累計為60萬多客戶提供健康指導或調理服務。北京營養師協會針對長輕營養食療方案的效果評價報告《健康生活方式在體重管理實踐中的效果評價》顯示,長輕營養食療服務過的人群中,健康指數都有較好的改善,89%以上學員慢病得到了明顯的緩解,有 80% 以上的參與者體重可以減少 10%~30% 不等,九成左右參與者養成了健康的生活習慣。
面對藍海市場,作為營養食療細分領域的深耕者,長輕既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夏金聲表示,下一步長輕將繼續注重服務質量和體驗,更加聚焦于解決客戶痛點問題,在方案的科學性上和慢性病的覆蓋面上不斷擴展。
推進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聚焦慢病預防控制和對因治療,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源頭和根本,在這個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需要更多專業人才,也需要更多行業破局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