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波,陳愛雪,王 偉,仇惠麟
(1 內蒙古民族大學,通遼028000)(2 東北農業大學)
隨著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的不斷推進,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我國鄉村發展和旅游業發展的強勁動力。采摘果園能夠將果業和旅游業有機結合,形成一種全新的休閑農業產業模式,一方面,在加速農村產業發展、促進三產融合、增加農民收入和就業、促進區域農村經濟發展和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滿足城市居民回歸自然和享受愜意生活的向往。采摘果園產業作為休閑農業發展的新業態,極大地豐富了全域旅游業態,已成為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徑。休閑農業和采摘果園在國內均尚處于起步階段,自采摘果園出現以來,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采摘果園機械現狀、采摘作業平臺設計、采摘果園規劃設計、病蟲害防控技術、生產管理、營銷推廣等問題,而對于采摘果園發展路徑和模式的總結研究相對較少[1-9]。為此,筆者對現階段我國采摘果園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模式進行了系統總結和分析,最后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我國采摘果園發展提供參考。
采摘果園是旅游業和果園種植業有機結合的新型產業,截至目前,休閑農業和采摘果園在國內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尚未形成統一的采摘果園定義。相關研究提出,采摘果園是利用果業資源為基礎的現代農業,是集農業景觀、農產品加工、規劃設計、科學、藝術、商業等為一體的新型產業,為游客提供觀光、品嘗、采摘、購買、休閑度假等休閑服務[10-12]。采摘果園可以充分利用區域資源,通過合理規劃設計,將果品、休閑度假、生態旅游融為一體,為游客提供以果園采摘為主題的特色農業休閑旅游。在產業發展模式方面,學者們主要從經營現狀、政府政策、經營環境、果園規劃、生態康養等多個角度對采摘果園進行了深入探討,主要側重于對某一地區或某一果園展開研究,對其發展模式進行系統總結的研究未見報道[13-19]。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以觀光、休閑、度假為載體的觀光采摘園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采摘果園在促進果業三產融合,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打造區域特色果品經濟,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 世紀80 年代,我國第1 個觀光采摘果園在北京誕生,開啟了我國果業多元化發展的新模式。目前,采摘果園作為一項重要的旅游休閑項目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正逐漸發展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據統計,僅北京市開放的觀光采摘果園就有1 000 個左右,總面積約2 萬hm2,采摘果園的經濟效益高出普通果園數倍以上,667 m2效益3 萬~5 萬元,最高的可達10 萬元[20]。現有采摘果園開發不僅實現了果業單一經營向多元化經營模式轉變,而且有效促進了區域農業生產向區域成片發展轉型升級,同時也為我國旅游資源開放和建設開拓了新的領域。
觀光采摘園多選在交通條件相對便利的區域,一般以賞花品果、采摘游樂、旅游觀光為主,還有的包括生態示范、科普教育、休閑度假等功能。目前,觀光采摘園的選址分布非常廣泛,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出行方便的城市郊區,形成了典型的都市旅游觀光產業帶,還有的選在城市機場附近、旅游景點附近及高速路口附近等地。發展采摘果園能夠充分考慮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發展效益一般較好,但是也有的采摘果園選在很偏僻的山村,或者由原有的生產園改建而成,很多果園由于交通條件落后、游客資源匱乏、旅游資源不足,其發展受限。從采摘果園規模來看,采摘果園以家庭經營和小規模土地流轉聯合經營為主,大規模企業相對較少。采摘果園發展水平良莠不齊,大部分采摘果園在經營規劃中缺乏專業高度,對果園的休閑理念認識不足、重視度不夠,開發程度不深,經營模式比較單一,觀光采摘功能項目雷同,景觀設計單調,缺乏藝術性。特別是部分經營者專業管理技能不足、綠色安全生產和服務意識缺乏等問題嚴重。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很多具有區域特色的果園采摘產業受到各地政府重視,被列入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納入當地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政府注重政策引導,并且不斷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例如北京市平谷區政府出臺了《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資金獎勵辦法》《發展設施果品、設施蔬菜資金獎勵辦法》等7 項獎勵政策,積極鼓勵發展現代果業。未來觀光采摘果園具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
2020 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高德地圖達成戰略合作,啟動了“全國采摘果園一張圖”計劃,使用高德地圖App 搜索“采摘果園”關鍵詞,便可以搜索到該省(自治區、直轄市)所有的采摘果園,或者直接搜索附近的采摘果園,還可以根據果園采摘的果品類型等信息來選擇果園,點擊即可一鍵導航到達選定的采摘果園目的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還部署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國采摘果園一張圖”工作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林草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供采摘果園經營者的培訓指導,細化制定標準,選擇一批有營業執照、具備一定規模、經營聲譽好的樣板采摘果園指導入駐“全國采摘果園一張圖”。以北京市為例,作為“采摘果園一張圖”試點,2020 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遴選了首批130 家認證觀光果園入駐高德地圖App,并通過優選指導,打造了50 家圖片美觀、果品采摘時間標注清晰、信譽度好的采摘果園樣板,形成了果園免費上圖、發布信息等標準入駐流程。截至目前,北京市在高德地圖上標注的觀光采摘果園已經累計3 000 余家[21-22]。
采摘果園以果園資源為依托,以生產功能為主,配合豐富的農田景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將果園、休閑、生態、科普有機結合在一起。采摘果園發展類型和模式多種多樣,依據資源特點和經營規模可分為綜合性生態觀光園(生態觀光景區、生態農場旅游區、休閑農場等)、果樹采摘園、果樹科技示范園3 類。
生態觀光園一般規模較大,除了采摘果園外,還包括周邊自然風光、村落、人工生態工程景觀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形成綜合性的服務功能齊全的生態農業觀光園。此類采摘果園多依托其周邊豐富的旅游資源,景色秀麗,服務設施齊全,管理規范,旅游項目多樣,一般由所在地村集體或控股公司經營管理,或者直接由實力企業投資興建。生態觀光園經營多以生態休閑為主、果園采摘為輔,旅游休閑內容豐富,除了采摘項目外,還包括種植示范、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例如北京市門頭溝區谷山村大型綜合旅游園區。谷山村位于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東北部的擔禮村附近,這里是京西著名的旅游風景區、中國民俗學文化發祥地之一,擁有享譽京城的皇家御品京白梨、大桃、蘋果、蓋柿、白杏、馬牙棗、核桃等,還有各種珍稀樹木、花卉、竹、草藥等植物。谷山村環山抱水,倡導綠色、生態種養理念,形成了以農耕體驗、蔬果采摘、懷舊主題餐廳、活動拓展、親子樂園、住宿游覽等為一體的準4A 級大型綜合農業生態觀光旅游園區[23]。再如深圳市光明農場大觀園旅游區,該園區位于深圳西北部,距市區較近,占地面積55 km2,擁有山林31 km2,森林覆蓋率達到70%。光明農場大觀園始建于2002 年,由深圳市光明集團投資建設,是深圳光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重點項目、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等,是一家集農牧業生產、科研、自然生態、農業科普、休閑體驗于一體的現代農業休閑觀光旅游區。園內項目主要包括樂活農場、瓜果采摘、奇異果世界、蠶桑文化館、晨光奶牛示范場、光明騎士會、特種動物養殖區、兒童樂園、滑草和摸魚等[24]。
相對于生態觀光園,果樹采摘園以果樹采摘項目為主、生態休閑和旅游觀光為輔,果園規模大小不一,多由農民或村集體投資興建和經營管理。果樹采摘園多以單一果樹或多種果樹為主,生態樹種、時令作物、景觀小品、游樂設施等為點綴內容。游客以果品采摘、品嘗、農事體驗為主,果品生產銷售是果園的主要收入。小規模采摘園發展水平不一,在全國分布較廣,數量最多,不勝枚舉。大規模采摘果園也有不少,如沂源中華大果園。園區主要包括中莊蘋果觀光采摘園、北部林果大觀園、燕崖鄉萬畝櫻桃采摘園、土門茨峪桃花源景區、西里魯中桃花源景區、張家坡毫山生態園等景區。沂源全縣現有各種果品4.7 萬hm2,年產各類果品10 億kg,是全國果品生產百強縣和無公害果品生產示范基地縣。這里一年四季有花,三季有果,植物茂盛,環境優美,是林果觀光、林果采摘、休閑度假、鄉村旅游和農家樂體驗的理想目的地。園區每年舉辦桃花節、大櫻桃采摘節、中華大果園金秋采摘節等一系列采摘活動[25]。再如江西省的西海葡萄采摘園。該園位于南昌市近郊,園區擁有上萬株葡萄樹,每年7 月中旬開始上市,其最大特色是純天然,采用山泉澆灌,生產中施用有機肥,不用農藥,綠色安全,非常適合夏季園區觀光采摘。
果樹科技示范園多由國家或科研機構投資建設,或者是以高校科研院所為依托建設而成的科技型果園,一般包括露地果園和日光溫室,是新品種科技示范基地,規模以小到中等水平不等。該類果樹采摘園以果樹種質資源豐富、科研力量雄厚、設備先進等為主要特點。例如北京市延慶區果樹生態科技示范園。該園區位于延慶區東北部7 km,距龍慶峽旅游區2.5 km,占地面積70 余hm2,按照標準化生產的要求,以名特優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和旅游觀光采摘為主要項目內容。園區內種植了以葡萄、李、梨、桃、杏五大樹種為主的70 多個品種,年產優質果品50 萬kg。該園區以北京市各大科研院校為依托單位,推廣了一系列綠色果品生產技術,并取得了北京市食用農產品安全認證。園區建設有效提升了延慶區果品產業發展水平和旅游接待能力,促進了旅游設施建設等。目前已經發展成為集果樹、蔬菜、花卉的生產加工及種質資源保存于一體,兼有果樹觀光采摘、垂釣宮休閑養生、玉泉池滑冰、首農湖賞荷花、燒烤廣場野炊、立體溫室栽培等設施功能齊全的現代化生態農業觀光園。再如,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果源生態采摘園。該園以鄭州市蔬菜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為依托,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設施農業,是一家集設施農業、科研示范、科普教育、休閑觀光于一體的高科技農業示范園區。園區位于鄭州市馬寨鎮上田河村,區內種植作物以草莓、口感番茄、禮品西瓜、陽光玫瑰葡萄為主,占地面積12 hm2,擁有高標準節能日光溫室70 余棟,連棟智能溫室2 hm2。近年來,鄭州市二七區果源生態采摘園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鄉村田園風光資源,圍繞特色農產品的功能定位,積極培育發展反季節優質果蔬,打造綠色、生態、無污染、無公害的健康農產品。該采摘園以社區團購、休閑采摘為載體,推廣“種植+觀光”的產業模式,聚力打造集生態、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現代農業觀光采摘園,讓“采摘”成為鄉村旅游的一大亮點。目前,該采摘園已成為鄭州市以及周邊地區人們休閑觀光和體驗現代農業的好去處。在“公司+基地+農村合作社”模式的帶動下,該采摘園還積極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加快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除了以上按照資源類型和規模劃分外,還可以依據果園經營主體將其劃分為農戶經營型、集體經營型、企業經營型等,或者依據銷售途徑將其劃分為采摘主業型果園、采摘副業型果園等。
發展采摘果園首先需要綜合考慮區域果樹優勢樹種、市場需求、地理區位優勢、當地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因地制宜地規劃和建設觀光果園。同時還要充分調研市場,從滿足不同年齡和不同文化層次的游客需求出發,配置采摘、品嘗、加工、銷售、住宿、餐飲、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等特色服務,形成多功能的綜合采摘果園。最后,還要依據果園規模進行果園功能的精準定位。發展觀光采摘園需量力而行,需要分別從人工成本、土地資源成本、管理能力等方面綜合考慮,合適的經營規模是成功的前提條件。因此采摘果園規劃建設不能盲目求大,但是有基礎建設條件的除外。例如河北省石家莊市的果樹資源豐富,種植面積廣泛,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環省會經濟林和太行山綠化林工程的實施,開始出現許多大規模果園,這就為集生產、觀光采摘、旅游休閑、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觀光果園建設提供了優勢基礎。
采摘果園建設理念要與時俱進,新時期下人們對高品質果品的需求與日俱增。采摘果園要以安全綠色無公害產品生產為目標,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注重果品質量,以安全放心的優質果品吸引游客。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加大科技投入,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科技水平。同時,可以通過政策引導、政府資金支持等方式,制定惠農和激勵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積極調動各方面資源,拓寬資金渠道,可形成“企業+采摘果園”“科研院所+采摘果園”“景點+采摘果園”等多種綜合發展模式;鼓勵和組織科技人員到果園,促進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管理水平。
加強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在采摘果園中的應用和推廣,推進產業鏈數字化、標準化、智能化升級。新時期下,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果園數據上線,實時更新農產品產地信息、生產過程、農殘檢測、物流跟蹤等數據。在采摘果園推廣方面可以加強景觀景致鏈接推廣,讓消費者可以掃碼查看果園花、果的觀賞時間和優美景觀。此外,信息化時代,流量就是效益。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渠道大力宣傳,開展互聯網果樹認購、同城網銷等模式,開辟采摘果園電商新渠道。同時還可以通過開展以果樹為主題的活動,或者直接在采摘果園舉辦文化娛樂、婚紗攝影、書法大賽、青少年教育等活動,既可以讓消費者在體驗中消費,還可以延長產業鏈,真正做到觀光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