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晨 鄭雪文 馬智玲 王弋 全振炫 李偉才 胡桂兵



摘 要 為揭示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果實各有機酸組分的含量特征,給種質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參考,以九份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成熟期果肉為試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果肉中的草酸、酒石酸、甲酸、蘋果酸、抗壞血酸、乳酸、乙酸、馬來酸、檸檬酸、琥珀酸、富馬酸等11種有機酸組分進行測定分析。結果表明:特早熟、早熟荔枝果肉中總酸含量為12.38~32.87 mg·g-1,平均值18.42 mg·g-1,含量最高的是‘D13,含量最低的是‘白糖罌;有機酸以蘋果酸含量最高,占總酸的51.80%,其次是乳酸,占總酸的13.96%,酒石酸占總酸的10.63%,抗壞血酸占總酸的9.99%,這4種酸占總有機酸的86.39%;所測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均屬于蘋果酸優勢型。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果肉中草酸、酒石酸、蘋果酸、抗壞血酸、乳酸、檸檬酸、琥珀酸與總酸含量呈正相關;而乙酸、馬來酸、富馬酸與總酸含量呈負相關。
關鍵詞 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有機酸組分;測試分析
中圖分類號:S667.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9.005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為無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屬(Litchi Sonn.)常綠果樹。我國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和最多的國家,已有2 200多年的栽培歷史,種質資源豐富(擁有種質600多個,占全世界的60%)。有機酸組分是決定水果果實品質和風味物質的主要成分,有機酸組分及含量的差異使得果實各具獨特的風味。根據有機酸含量最高的組分可將水果劃分為蘋果酸優勢型、檸檬酸優勢型和酒石酸優勢型[1]。
根據已有的文獻報道,荔枝屬于蘋果酸優勢型,但荔枝果肉中的有機酸組分尚未有定論[2]。Paull等報道成熟荔枝果肉主要有機酸為琥珀酸和蘋果酸[3];孟祥春等利用HPLC法測定5個荔枝品種的有機酸發現,蘋果酸是荔枝果肉中的主要有機酸,其次是檸檬酸和琥珀酸,普通品種的蘋果酸含量最高,優質品種的檸檬酸含量高于普通品種[4];喬方等采用HPLC測定了不同產區妃子笑、懷枝、糯米糍及深圳南山妃子笑、糯米糍和桂味荔枝的有機酸含量發現,荔枝中主要含有草酸、酒石酸、乳酸和蘋果酸等8種有機酸,其中酒石酸和蘋果酸含量較高,草酸、莽草酸、富馬酸的含量較低,同一品種在不同產區有機酸含量及組分存在差異,優質品種的總有機酸含量較普通品種的低[5-7];蔡燦軍等應用UPLC分析烏葉和蘭竹荔枝果肉有機酸組分,發現荔枝果肉有機酸組分均以積累蘋果酸為主,其次是富馬酸,二者含量占有機酸總量的90%[8]。黃桂穎等用RP-HPLC測定增城桂味果肉中的10種有機酸發現,蘋果酸是主要的有機酸,其次是乳酸、酒石酸、乙酸、琥珀酸、檸檬酸、草酸、莽草酸、富馬酸、丙酮酸[9];胡志群等利用HPLC發現荔枝果肉中主要有機酸是蘋果酸和酒石酸,此外還有少量的抗壞血酸和草酸[10];王思威等通過HPLC-MS/MS技術對5個荔枝品種的10種有機酸進行檢測發現,蘋果酸是主要的有機酸,其次是乳酸、檸檬酸、富馬酸[11];黃沛蒼等利用HPLC測定荔枝中的有機酸含量時發現,果肉中含有蘋果酸、酒石酸、琥珀酸等[12];溫青玉對桂味、妃子笑、懷枝3個荔枝品種果實成熟過程中的有機酸進行含量分析表明,荔枝果肉中的有機酸主要組分是蘋果酸、酒石酸,其次是琥珀酸和乙酸[13]。目前已有關于荔枝果肉有機酸組分和含量的分析研究報道多以探討方法和定性為主,研究的荔枝品種中缺乏對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果肉的有機酸組成和含量特征系統分析。因此,本研究擬通過對九份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果肉中的草酸、酒石酸、甲酸、蘋果酸、抗壞血酸、乳酸、乙酸、馬來酸、檸檬酸、琥珀酸、富馬酸等11種有機酸組分的含量特征進行分析,揭示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的有機酸組分及含量存在的差異,為荔枝優良新品種的選育及新品種篩選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采集與處理
試驗于2021年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荔枝種質圃進行,選取九份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為研究試材,分別編號為3YH、4YH、9918、9919、D11、D13、HML、NXZS和BTY。樣本樹為正常生長結果的成齡樹,栽培條件相同,管理水平一致。每份種質均在果實成熟期選取3株樣本樹,從樹冠外圍不同方向取30個大小均勻、無病蟲害的果實,采摘后當即取果肉混勻后分3份液氮速凍,置于
-80 ℃超低溫冰箱中保存,備用。
1.2 ?儀器方法
利用LC-20A 液相色譜儀(配紫外檢測器)分析荔枝果實中的有機酸成分,結果以色譜圖、保留時間、峰面積與濃度的比例關系呈現,外標法定量。
1.2.1 ?樣品前處理
1)稱取1.0 g果肉加入5 mL 0.2%偏磷酸研磨提取,4 ℃ 10 000 r·min-1離心15 min,上清液轉入
10 mL具塞刻度試管,殘渣加入4 mL 0.2%偏磷酸繼續在4 ℃ 10 000 r·min-1離心,上清液合并至刻度試管,并定容至10 mL,4 ℃冰箱保存待測。
2)上機前過0.22 μm的水系濾膜裝小瓶。
1.2.2 ?標樣制作
1)配置5 mg·mL-1的各個有機酸(草酸、酒石酸、甲酸、蘋果酸、抗壞血酸、乳酸、乙酸、馬來酸、檸檬酸、琥珀酸、富馬酸)的單標溶液,即每個有機酸稱取50 mg,用0.2% 偏磷酸溶解并定容至
10 mL容量瓶,作為各個有機酸組分的單標溶液。
2)配置各個組分的不同濃度梯度的混合標準溶液,濃度分別為0.001、0.005、0.01、0.025、0.05、0.10、0.25、0.50、1.00 mg·mL-1,4 ℃冰箱中保存,待測。可以先配置1 mg·mL-1濃度的混標溶液,然后再分別稀釋至相應倍數,獲得相應濃度。
1.2.3 ?儀器方法
柱子:shim-pack GIST C18-AQ(5 μm×4.6 mm×250 mm) ;柱子溫度:40 ℃;流速:1 mL·min-1;流動相:B泵100% 50 mmol NaH2PO4水溶液(pH值=2.15,使用H3PO4調配,使用前先過0.22 μm的水系膜,再超聲去氣泡,冷卻后上機使用);波長:UV,210 nm;進樣體積:10 μL。試驗結果以鮮質量計。
1.3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相關性分析采用Person相關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有機酸組分含量
11種有機酸出峰順序為:草酸、酒石酸、甲酸、蘋果酸、抗壞血酸、乳酸、乙酸、馬來酸、檸檬酸、琥珀酸、富馬酸(見圖1)。九份特早熟和早熟荔枝種質資源成熟期果肉有機酸組分及含量、變異情況見表l、表2。除了BTY檢測到11種有機酸組分外,其余的8份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均沒有檢測到甲酸。11種有機酸組分中蘋果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乳酸、酒石酸、抗壞血酸、富馬酸、乙酸、檸檬酸,馬來酸、草酸、琥珀酸這3種有機酸含量較低。
蘋果酸在九份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果肉中含量最高,變化范圍為1.89~22.52 mg·g-1(FW),變異系數為59%。九份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中蘋果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D13>4YH>HML>3YH>D11>9918>9919>NXZS>BTY,D13與其他8份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蘋果酸含量差異顯著,9918、9919、3YH、D11、HML、NXZS的蘋果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
乳酸含量變化范圍為0.83~5.09 mg·g-1(FW),平均值為2.57 mg·g-1(FW),變異系數為48%。九份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中乳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9919>9918>HML>4YH>NXZS>D13>D11>BTY>3YH,其中9919與3YH、D11、D13、BTY乳酸含量有顯著差異,9918、HML、4YH、NXZS、D13、D11、BTY、3YH間沒有顯著差異。
酒石酸含量變化范圍為1.27~3.17 mg·g-1(FW),平均值為1.96 mg·g-1(FW),變異系數為41%。九份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中酒石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D11>D13>HML>9919>9918>4YH>3YH>BTY>NXZS,D11、D13、HML間酒石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3YH、4YH、9918、9919、NXZS、BTY間酒石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D11、D13、HML與3YH、4YH、9918、9919、NXZS、BTY酒石酸含量差異顯著。
抗壞血酸含量變化范圍為0.16~3.32 mg·g-1(FW),平均值為1.84 mg·g-1(FW),變異系數為55%。抗壞血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D13>4YH>NXZS>9919>HML>3YH>D11>9918>BTY,4YH、D13、NXZS間抗壞血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3YH、9918、9919、D11、HML、NXZS間抗壞血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BTY與其他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抗壞血酸含量有顯著差異。
富馬酸的含量為0.11~2.64 mg·g-1(FW),平均值為0.79 mg·g-1(FW),變異系數為104%。BTY中富馬酸含量最高,與其他的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富馬酸含量有顯著差異。D11和SYH間富馬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9918、9919、D13、HML、NXZS間富馬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4YH富馬酸含量最低,與其他的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富馬酸含量有顯著差異。
乙酸的含量為0.04~3.28 mg·g-1(FW),平均值為0.71 mg·g-1(FW),變異系數為142%。乙酸含量最高的種質為BTY,與其他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乙酸含量有顯著差異。9919和D11間乙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3YH、4YH、NXZS、9918、HML、D13間乙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
檸檬酸的含量為0.20~0.84 mg·g-1(FW),平均值為0.50 mg·g-1(FW),變異系數為37%。D13檸檬酸含量最高,BTY檸檬酸含量最低。3YH、4YH、9918、9919間檸檬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D11、HML、NXZS間檸檬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
琥珀酸、草酸、馬來酸在有機酸組分中含量較低。琥珀酸含量為0.12~0.35 mg·g-1(FW),平均值為0.23 mg·g-1(FW),變異系數為34%。草酸含量為0.09~0.23 mg·g-1(FW),平均值為0.15 mg·g-1(FW),變異系數為35%。馬來酸含量為0.02~0.09 mg·g-1(FW),平均值為0.06 mg·g-1(FW),變異系數為43%。
2.2 ?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果實中有機酸組分構成比例及相關性分析
不同有機酸組分在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中的構成百分比分布情況見表3,蘋果酸最高,為51.8%,其次為乳酸,為13.95%,酒石酸為10.63%,抗壞血酸為9.99%,馬來酸最低,為0.31%。蘋果酸含量在不同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中占總有機酸含量的15.85%~68.51%,種質間變異系數為31.07%。乳酸含量在不同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中占總有機酸含量的5.63%~28.03%,種質間變異系數為50.49%。酒石酸在不同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中占總有機酸含量的6.83%~17.24%,種質間變異系數為30.44%。抗壞血酸在不同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中占總有機酸含量的1.32%~16.57%,種質間變異系數為46.92%。
不同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果實有機酸組分的相關性分析見表4,草酸與酒石酸、蘋果酸、乙酸、馬來酸、富馬酸、總酸呈正相關,與抗壞血酸、乳酸、檸檬酸、琥珀酸呈負相關;酒石酸與蘋果酸、抗壞血酸、乳酸、馬來酸、檸檬酸、琥珀酸、總酸呈正相關,與乙酸、富馬酸呈負相關;蘋果酸與抗壞血酸、檸檬酸、琥珀酸、總酸呈正相關,與乳酸、乙酸、馬來酸、富馬酸呈負相關;抗壞血酸與乳酸、檸檬酸、總酸呈正相關,與乙酸、馬來酸、琥珀酸、富馬酸呈負相關;乳酸與馬來酸、琥珀酸、總酸呈正相關,與乙酸、檸檬酸、富馬酸呈負相關;乙酸與馬來酸、琥珀酸、富馬酸呈正相關,與檸檬酸和總酸呈負相關。
3 ?討論與結論
果實中含有有機酸,調控果實的酸度,有機酸的種類和含量直接影響果實風味和加工品質。荔枝有機酸含量為蘋果酸優勢型[2]。本研究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對九份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的有機酸組分及含量的進行系統分析,明確了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果實成熟果肉中的有機酸的組分,各組分的含量范圍以及不同含量種質的分布情況,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均含有草酸、酒石酸、蘋果酸、抗壞血酸、乳酸、乙酸、馬來酸、檸檬酸、琥珀酸、富馬酸。其中蘋果酸含量平均值最高,乳酸次之,除了BTY檢測到11種有機酸組分外,其余8份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均沒有檢測到甲酸。11種有機酸組分中蘋果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乳酸、酒石酸、抗壞血酸、富馬酸、乙酸、檸檬酸;而馬來酸、草酸、琥珀酸3種有機酸含量較低。研究結果表明,有機酸組分中蘋果酸、乳酸、酒石酸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符[5-7,9-11],而與蔡燦軍對荔枝發育期果實和成熟果的分析均未檢出乳酸不符[8]。特早熟、早熟荔枝種質資源的有機酸組分及含量的差異,可為下一步荔枝優良新品種的選育及新品種篩選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 鄭麗靜,聶繼云,閆震.糖酸組分及其對水果風味的影響研究進展[J].果樹學報,2015,32(2):304-312.
[2] ? 蔡小林,潘介春,周煜棉,等.荔枝糖酸代謝特性及其調控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科學,2018,46(4):17-22.
[3] ? PAULL R E , CHEN N J , DEPUTY J ,et al. Litchi growth and compositional changes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1984, 109(6): 817-821.
[4] ? 孟祥春,黃澤鵬,肖志丹,等.5個荔枝品種的品質及揮發性風味比較分析[J].果樹學報.2022,39(1):68-77.
[5] ? 喬方,黃略略,方長發,等.不同產區的妃子笑及懷枝荔枝的甜酸滋味物質比較及電子舌分析[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12,31(9):984-990.
[6] ? 喬方,黃略略,方長發,等.不同產區糯米糍荔枝的滋味物質及電子舌分析[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3(16):62-66.
[7] ? 喬方,黃略略,方長發,等.深圳“南山荔枝”的品質分析與喜好度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3,34(24):355-358,371.
[8] ? 蔡燦軍,郭志雄,潘騰飛,等.應用UPLC分析荔枝果皮、假種皮可溶性糖和有機酸組分的變化[J].中國農學通報,2021,37(31):139-144.
[9] ? 黃桂穎,白衛東,楊幼慧,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荔枝肉中10種有機酸[J].現代食品科技,2009,25(5):568-570.
[10] ? 胡志群,王惠聰,胡桂兵.高效液相色譜測定荔枝果肉中的糖、酸和維生素C[J].果樹學報,2005(5):582-585.
[11] ? 王思威,曾廣豐,劉艷萍,等.基于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技術測定荔枝和香蕉中的草銨膦及3種代謝物[J].色譜,2019,37(1):93-99.
[12] ? 黃沛蒼,吳新.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荔枝中有機酸的含量[J].廣東化工,2010,37(7):108-109.
[13] ? 溫青玉.荔枝果實成熟及貯藏期間有機酸和糖代謝研究[D].廣州:華南農業大學,2012.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