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冠群 蔡景行 吳道明 秦松 范成五 劉桂華 王麗 蔣亞



摘 要 為篩選出低鎘(Cd)累積辣椒品種,在遵義某地分析了大田條件下鎘污染土壤中種植11個辣椒品種的果實Cd富集能力和不同部位Cd轉運差異。結果表明,在土壤Cd含量(0.42 mg·kg-1)超出風險篩選值(0.3 mg·kg-1)的實驗條件下,所有辣椒品種果實Cd含量均超出國標限值(0.1 mg·kg-1);辣椒各部位中Cd含量最低的為果實,其中果實Cd含量最低的辣椒品種為金珠7號和世農錄森,均為0.42 mg·kg-1;辣椒品種中果實Cd富集能力最弱的為金珠7號,果實Cd富集系數為0.99;莖葉向果實的Cd轉運系數與辣椒果實Cd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p<0.05),這表明辣椒地上部營養器官(莖葉)對Cd的再分配能力可能為影響果實Cd含量的關鍵因子。綜上所述,本研究區種植辣椒產品可能會帶來Cd超標風險,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建議種植其他低Cd富集作物或開展相關鎘污染修復措施。
關鍵詞 鎘污染;辣椒品種;富集能力;轉運系數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9.012
鎘(Cadmium,Cd)是一種具有極強生物毒性的重金屬元素,可在土壤環境中不斷累積,當土壤中鎘含量超出了土壤自凈能力范圍將造成土壤鎘污染,從而會降低土壤肥力、影響植物生長發育,并且鎘還可通過食物鏈富集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1]。如今,隨著工業“三廢”的大量排放,以及農業生產中農藥和化肥的大量施用,導致鎘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土壤環境中,加劇了鎘的污染[2]。根據2014年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鎘的點位超標率高達7.0%,在無機污染物中排名首位,其中,鎘重度污染點位比例為0.5%[3]。有研究表明,貴州省耕地土壤Cd背景值遠大于全國平均值[4],貴州種植的農產品可能存在超標風險,需要采取相應措施修復Cd污染土壤,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現階段常用的農田鎘污染修復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復、化學修復、生物修復等[5],其途徑均為降低土壤中鎘的毒性、有效性、遷移性等特性,從而達到修復的目的。同一農作物不同品種對Cd的富集能力存在顯著差異[6],因此,可通過品種篩選出適合不同地區當地種植的鎘低富集農作物。
辣椒是一種茄果類蔬菜,為全球消費量最大的辛辣調味品,因具有調味作用且富含營養物質而受到人們廣泛食用[7]。貴州作為全國種植和食用辣椒最早的省份之一,年種植面積超過37萬hm2,且常年穩居全國第一[8]。然而,研究表明辣椒具有較強富集Cd能力[9],有調查發現在貴州喀斯特地區辣椒果實中Cd的超標率高達85.71%[10],過量的鎘會影響辣椒的光合作用,從而抑制辣椒的生長發育[11]。因此,在貴州耕地土壤中Cd背景值較高的背景下[4],種植辣椒存在潛在Cd超標的風險,對貴州辣椒產業持續發展造成威脅。
研究表明,不同辣椒品種之間存在基因型差異,因此對土壤中Cd的富集能力也不同[12]。有研究者指出,通過作物不同品種對重金屬富集能力的差異,挑選合理品種進行種植,可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風險[13]。辣椒不同部位對鎘吸收累積能力也不同,有研究指出辣椒莖對鎘的富集能力較強,富集系數大于根和果實[14]。另有研究指出,辣椒各部位中根的Cd富集能力最強,其次為莖、葉、果實[15],可見不同試驗條件下或不同辣椒品種種植對辣椒各部位的Cd轉運能力具有一定影響。由此,本研究選取了貴州省遵義市主栽的11個辣椒品種進行鎘富集能力差異的觀察比較,針對辣椒品種對鎘的吸收及轉運能力進行系統分析,以期為貴州省辣椒產業中低Cd累積品種的選育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野外調查
1.1.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貴州省北部遵義市某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1.5~17.5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 250 mm,海拔900~1 300 m。子彈頭辣椒、朝天椒等品種為當地主栽辣椒類型,耕地土壤類型主要為黃壤與石灰土。
1.1.2 ?樣品采集
2021年9月,在研究區采集11個辣椒品種的根、莖、葉、成熟果實,辣椒品種包括艷椒335、湘秀137、長子彈、黔椒8號、金珠7號、世農錄森、龍艷2號、紅亮大將軍、草莓椒2號、黔辣10、銳秀。所有植物樣品均采用超純水洗凈后放置備用。
1.1.3 ?土壤理化性質
研究區土壤屬酸性土壤,pH值為6.02,有機質含量為20.14 g·kg-1,全氮、全磷、全鉀含量分別為1.86、1.05、14.02 g·kg-1,有效Cd、全Cd含量分別為0.13、0.42 mg·kg-1。根據《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2018)表明該研究區農用地土壤已超出Cd風險篩選值(0.3 mg·kg-1)。
1.2 ?品種篩選
針對遵義市主栽的十一個辣椒品種,分析不同品種辣椒Cd富集和轉運能力差異。
1.3 ?樣品處理及測定
所有辣椒根、莖、葉、果實樣品采集完畢后均立即放置于恒溫鼓風干燥箱中在105 ℃下殺青30 min,再置于40 ℃烘干至恒重。將所有植物樣品經FW-100高速萬能粉碎機磨碎,再經球磨儀研磨,過0.149 mm尼龍篩,放置于自封袋中待測。
植物樣品僅測定Cd含量,采用Cadence土壤重金屬分析儀(HD Rocksand,美國XOS)測定,該分析儀基于HDXRF技術。將植物樣品添加約0.300 g至測樣杯中,放置于分析儀測定卡槽中待測,檢測時間約為7 min,測定完畢后記錄數據。采用植物標樣(GBW100355)進行質量控制,標準物質回收率為101%~117%。
1.4 ?評價方法與評價標準
采用富集系數(biological enrichment factor,
BCF)[10]評估不同品種辣椒對土壤Cd的富集能力,用整株辣椒Cd質量濃度與土壤Cd質量濃度比值表示,其計算公式如下:
CBCF=ωCdl/ωCdt (1)
采用轉運系數(transport factor, TF)[16]評估不同類型朝天椒b部位向a部位轉運Cd的能力,用朝天椒a部位與其b部位Cd質量濃度比值表示,其計算公式如下:
CTF=ωCdla/ωCdlb ?(2)
公式(1)(2)中,ωCdl為整株辣椒中Cd的質量濃度(mg·kg-1),ωCdt為根際土Cd的質量濃度(mg·kg-1),ωCdla、ωCdlb分別為辣椒a部位、b部位Cd的質量濃度(mg·kg-1)。
1.5 ?數據分析
辣椒樣品各數據的整理計算均采用WPS Office處理;相關性分析采用皮爾遜法,差異性分析采用鄧肯法,差異顯著水平為5%,平均值、標準差和相關性分析均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處理分析;數據圖的制作使用Origin 2022。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辣椒品種中各部位Cd含量差異分析
不同辣椒品種各部位中Cd含量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所有辣椒品種果實中Cd含量均超出《綠色食品 辣椒制品》(NY/T1711-2020)中Cd含量標準限值0.1 mg·kg-1,其中,果實Cd含量最高的辣椒品種為草莓椒2號,Cd含量為0.94 mg·kg-1,超出標準限值8.4倍;果實Cd含量最低的辣椒品種為世農錄森和金珠7號,Cd含量為0.42 mg·kg-1,顯著小于草莓椒2號、艷椒335、紅亮大將軍、長子彈、黔辣10和銳秀果實Cd含量(p<0.05),其余辣椒品種果實中Cd含量均超標4.2~6.4倍。不同辣椒品種中,根Cd含量最高的為草莓椒2號,為1.28 mg·kg-1,最低的為金珠7號,為0.93 mg·kg-1,其余辣椒品種根Cd含量為0.95~1.26 mg·kg-1;莖Cd含量最高的為草莓椒2號,為1.94 mg·kg-1,最低的為世農錄森,為1.24 mg·kg-1,其余辣椒品種莖Cd含量為1.34~1.89 mg·kg-1;葉Cd含量最高的為黔辣10,為2.17 mg·kg-1,最低的為世農錄森,為1.28 mg·kg-1,其余辣椒品種葉Cd含量為1.47~2.01 mg·kg-1。所有辣椒品種中,艷椒335、黔椒8號、金珠7號、世農錄森、龍艷2號、紅亮大將軍、草莓椒2號、黔辣10和銳秀辣椒不同部位中Cd含量呈葉>莖>根>果實,結果表明,這9個辣椒品種組織中Cd更易在葉中累積,而辣椒品種湘秀137和長子彈不同部位中Cd含量呈莖>葉>根>果實,表明這2個辣椒品種中Cd更易在莖中累積。通過對所有辣椒品種不同部位中Cd含量對比分析,11個辣椒品種不同部位中均為果實富集能力最低。綜上所述,在研究區鎘污染土壤中種植這11個辣椒品種,辣椒各部位中,相較于果實,Cd更易在莖、葉、根中富集,但所有辣椒品種果實Cd含量均超出標準限值,其中,世農錄森和金珠7號果實中Cd含量最低,仍超出標準限值3.2倍。
2.2 ?不同辣椒品種各部位之間的Cd轉運系數差異分析
不同辣椒品種各部位之間的Cd轉運系數如表2所示。由表所示,所有辣椒品種中,根向莖的Cd轉運系數CTF(根→莖)最高的為龍艷2號,為1.77,最低的為艷椒335,為1.13;莖向葉的Cd轉運系數CTF(莖→葉)最高的為金珠7號,為1.50,最低的為湘秀137和長子彈,均為0.93;葉向果實的Cd轉運系數CTF(葉→果)最高的為草莓椒2號,為0.47,最低的為金珠7號,為0.21。十一個辣椒品種,根向莖的Cd轉運系數CTF(根→莖)平均值為1.41,莖向葉的Cd轉運系數CTF(莖→葉)平均值為1.14,葉向果實的Cd轉運系數CTF(葉→果)平均值為0.36,CTF(根→莖)、CTF(莖→葉)大于CTF(葉→果)。結果表明,葉向果實的Cd轉運系數小于根向莖和莖向葉的Cd轉運系數,Cd轉運系數平均值按大小順序為根向莖>莖向葉>葉向果,這可能為果實Cd富集能力小于莖、葉、根的關鍵因子。
2.3 ?不同辣椒品種果實Cd富集系數差異分析
Cd富集系數是反映植物中Cd累積的重要指標。不同辣椒品種果實Cd富集系數如圖1所示。由圖可見,所有辣椒品種中,僅有金珠7號果實Cd富集系數均小于1,其余辣椒品種Cd富集系數均大于或等于1。其中,最低的品種為金珠7號,果實Cd富集系數為0.99,最高的品種為草莓椒2號,果實Cd富集系數為2.24,辣椒品種草莓椒2號較世農錄森的果實Cd富集系數大126.26%(p<0.05);金珠7號的果實Cd富集系數顯著小于草莓椒2號、艷椒335、紅亮大將軍、長子彈、黔辣10和銳秀(p<0.05),與湘秀137、黔椒8號、金珠7號、龍艷2號無顯著差異(p>0.05)。結果表明,辣椒品種是影響果實Cd富集系數的重要因子,在本研究區鎘污染土壤(0.42 mg·kg-1)中種植這11個辣椒品種,金珠7號對土壤中Cd富集能力最弱。
2.4 ?不同辣椒品種根向地上部的Cd轉運系數差異分析
不同辣椒品種根向地上部的Cd轉運系數如圖2所示,所有品種中,根向地上部的Cd轉運系數最大的為黔辣10(4.17),最小的為世農錄森(2.87),其余辣椒品種的根向地上部的Cd轉運系數在2.93~4.05,按根向地上部的Cd轉運系數由大到小為黔辣10>龍艷2號>金珠7號>草莓椒2號>湘秀137>長子彈>銳秀>艷椒335>紅亮大將軍>黔椒8號>世農錄森。其中,世農錄森的根向地上部的Cd轉運系數顯著小于湘秀137、長子彈、金珠7號、龍艷2號、草莓椒2號、黔辣10和銳秀(p<0.05),與艷椒335、黔椒8號、紅亮大將軍無顯著差異(p>0.05)。綜上,世農錄森為根向地上部的Cd轉運系數最小的辣椒品種。
2.5 ?果實Cd含量與不同Cd轉運系數相關性分析
辣椒果實Cd含量與不同Cd轉運系數相關性分析如圖3所示。由圖3A可見,果實Cd含量與莖向果實的Cd轉運系數呈線性正相關,由圖3B可見,果實Cd含量與葉向果實的Cd轉運系數呈線性正相關,果實Cd含量會隨Cd轉運系數的增大而增大,隨Cd轉運系數的減小而減小。莖葉向果實的Cd轉運系數是果實Cd累積的關鍵因子。
3 ?討論與結論
目前,我國土壤環境質量不斷下降,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大量研究表明,土壤鎘污染已對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影響,植物中過量鎘累積會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進而影響植物正常生長發育,導致農作物品質和產量的降低[17],甚至威脅人體健康,人體內過量鎘蓄積會造成腎、肺、生殖系統等器官損傷,并具有長潛伏期、不可逆損傷等特點[18],因此,鎘低富集農作物品種的篩選已刻不容緩。辣椒作為我國蔬菜種植面積的第二位[19],且具有較強Cd富集能力[9],在鎘污染地區種植易造成果實中Cd含量超出標準限值,因此辣椒鎘污染問題不容小視。貴州作為辣椒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一的地區[8],且具有較為完善的辣椒產業,耕地土壤具有較高Cd背景值[4],導致貴州面臨嚴重的辣椒鎘污染風險;辣椒可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進而食用辣椒可能對人體具有潛在健康風險。目前,降低辣椒鎘累積具有多種方式,郭永杰等發現施用葉面阻控劑可降低辣椒產品中Cd含量[20],劉峰等通過辣椒品種篩選在71個品種中篩選出5個辣椒低Cd累積品種[21],文雄等發現施加海泡石可顯著降低辣椒果實中的Cd富集系數[22],王磊等發現施加鉀肥不僅可降低果實中Cd含量,還可提高辣椒產量[23]。這些不同方式對不同地區辣椒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降低辣椒鎘累積提高了更多實踐方案。
前人研究表明,不同辣椒品種具有不同Cd轉運系數和富集能力[24],不同土壤類型中辣椒各部位Cd轉運能力均有差異,造成各部位Cd含量不同[25]。本研究區土壤類型主要為黃壤和石灰土,所有辣椒品種中,艷椒335、黔椒8號、金珠7號、世農錄森、龍艷2號、紅亮大將軍、草莓椒2號、黔辣10和銳秀辣椒不同部位中Cd含量呈葉>莖>根>果實,湘秀137和長子彈不同部位中Cd含量呈莖>葉>根>果實,所有品種均為果實中Cd含量最低,這與楊曉磊等[26]研究一致。該研究結果顯示,莖葉向果實的Cd轉運系數與辣椒果實Cd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這與趙首萍等[27]研究一致;所有品種中果實Cd含量最低的為金珠7號和世農錄森,果實Cd富集系數最弱的為金珠7號,其中,所有辣椒品種中,莖向葉的Cd轉運系數最大的為金珠7號,葉向果實的Cd轉運系數最小的也為金珠7號,而金珠7號為果實Cd富集系數最弱的品種,這表明辣椒地上部營養器官(莖葉)對Cd的再分配能力可能會影響果實中Cd含量,這與邵曉慶等[28]研究一致。綜上所述,本研究中,在本研究區鎘污染土壤中種植此11個辣椒品種,果實Cd富集能力最弱的為金珠7號,但其果實Cd含量仍超出《綠色食品 辣椒制品》(NY/T1711-2020)中標準限值(0.1 mg·kg-1)。
參考文獻:
[1] ? 王娜,魏樣.土壤重金屬鎘污染來源及其修復技術探究[J].環境與發展,2019,31(8):55-56,58.
[2] ? 黃衛,莊榮浩,劉輝,等.農田土壤鎘污染現狀與治理方法研究進展[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22,45(1):49-56.
[3] ? 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Z].2014.
[4] ? 蔡大為,李龍波,蔣國才,等.貴州耕地主要元素地球化學背景值統計與分析[J].貴州地質,2020,37(3):233-239.
[5] ? 張恒,張健,王煥,等.農田土壤鎘污染現狀和修復技術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2(1):174-177.
[6] ? 陳惠,曹秋華,徐衛紅,等.鎘對不同品種辣椒幼苗生理特性及鎘積累的影響[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9):110-115.
[7] ? 鄒學校,馬艷青,戴雄澤,等.辣椒在中國的傳播與產業發展[J].園藝學報,2020,47(9):1715-1726.
[8] ? 趙靚瑜,王洪亮,吳康云.貴州辣椒育種研究進展[J].耕作與栽培,2022,42(3):56-58.
[9] ? 陳玉梅,周根娣,胡潔,等.土壤重金屬復合污染對茄果類蔬菜的影響研究[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5(5):495-501.
[10] ? 張建,楊瑞東,陳蓉,等.貴州喀斯特地區土壤-辣椒體系重金屬元素的生物遷移積累特征[J].食品科學,2017,38(21):175-181.
[11] ? 王林,史衍璽.鎘、鉛及其復合污染對辣椒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107-112,118.
[12] ? 陳惠,曹秋華,徐衛紅,等.鎘對不同品種辣椒幼苗生理特性及鎘積累的影響[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9):110-115.
[13] GAN Y, WANG L, YANG G, et al. Multiple factors impact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in vegetables in high natural background area of China[J]. Chemosphere, 2017, 184: 1388-1395.
[14] 王磊,安志裝,李虎群,等.不同鉀肥對辣椒品質及鎘吸收累積的影響[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52(3):371-376.
[15] LUO K, LIU H, LIU Q, et al. Cadmium accumulation and migration of 3 peppers varieties in yellow and limestone soils under geochemical anomaly[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22, 43(1): 10-20.
[16] ? 邢丹,張愛民,王永平,等.貴州典型土壤-辣椒系統中鎘的遷移富集特征[J].西南農業學報,2016,29(2):332-336.
[17] ? 張蘭,黑兒平,武娟,等.鎘污染稻田土壤調理劑效果研究[J].農業研究與應用,2021,34(1):47-52.
[18] ? 鄒長偉,江玉潔,黃虹.重金屬鎘的分布、暴露與健康風險評價研究進展[J].生態毒理學報,2022,17(6):225-243.
[19] ? 王大州,林劍,王大霞,等.根際土-辣椒系統中重金屬的分布及食物安全風險評價[J].地球與環境,2014,42(4):546-549.
[20] 郭永杰,張明剛.不同葉面阻控劑在鎘超標耕地辣椒栽培中的應用效果[J].鄉村科技,2022,13(9):76-78.
[21] ? 劉峰,弭寶彬,魏瑞敏,等.基于聚類分析法篩選低鎘累積辣椒品種[J].園藝學報,2017,44(5):979-986.
[22] ? 文雄,范成五,韓茂德,等.炭基及硅酸鹽類鈍化劑對辣椒地土壤中度Cd污染效應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22,38(15):98-104.
[23] ? 王磊,安志裝,李虎群,等.不同鉀肥對辣椒品質及鎘吸收累積的影響[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52(3):371-376.
[24] ? 趙首萍,張棋,肖文丹,等.辣椒不同品種間Cd富集的差異[J].浙江農業科學,2020,61(10):2026-2032.
[25] ? 李欣忱,李桃,徐衛紅,等.不同辣椒品種鎘吸收與轉運的差異[J].中國蔬菜,2017(9):32-36.
[26] ? 楊曉磊,鄭憲清,李潔,等.土壤-辣椒系統中重金屬鎘形態變化和有效性研究[J].上海農業學報,2017,33(4):58-62.
[27] 趙首萍,葉雪珠,張棋,等.不同辣椒品種鎘吸收積累能力及關鍵期研究[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21,27(4):695-705.
[28] ? 邵曉慶,賀章咪,徐衛紅.辣椒果實高中低鎘積型對鎘的富集、轉運特性及在亞細胞分布特點比較[J].環境科學,2021,42(2):952-959.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