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更文 楊燦



摘 要 為了探究無人機飛播對水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2022年在光明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農種植業中心開展了田間試驗,對比水稻飛播與傳統水直播的成苗率、莖蘗動態、產量等。結果表明,飛播水稻成苗更加均勻、田間實際成苗率更高,每667 m2可節約水稻種子2.5~4.0 kg,節約種子成本17.5~28.0元;無人機飛播水稻苗期分蘗快,高峰苗量多,但莖蘗成穗率低,最終成穗數低,株高較矮、單株生長偏弱,穗型較小,最終產量有所降低。
關鍵詞 水稻;無人機飛播;水直播;成苗率;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9.060
農用無人機發展迅速,其以輕簡、便捷、高效的特點深受農業生產者喜愛[1-2]。近年來,光明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農種植業中心(以下簡稱上農種植業中心)水稻種植已全面普及無人機施肥、噴藥,但無人機在水稻播種上的應用較少,2021年僅試驗1條田飛播,2022年增加到約133.33 hm2。然而,無人機飛播的作業參數、用種量,飛播水稻的成苗率、產量等方面還缺乏相關數據[3]。為了探究無人機飛播對水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上農種植業中心開展了田間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南粳9108,無人機機型分別為大疆T30、大疆T40。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22年在上農種植業中心16生產隊的1排7號、17生產隊的2排10號進行。上農種植業中心地處黃海濕地,土質為砂壤土,土壤偏鹽堿,試驗田pH值為8.27,水溶性鹽含量2.5 g·kg-1,有機質含量17.5 g·kg-1,水解性氮含量103.4 mg·kg-1,有效磷含量45.8 mg·kg-1,速效鉀含量174.2 mg·kg-1。
16隊1排7號試驗田面積為8.8 hm2,東格、西格各4.4 hm2,地理坐標為北緯33°20′16″、東經120°36′28″;17隊2排10號試驗田面積為8.0 hm2,東格、西格各4.0 hm2,地理坐標為北緯33°21′37″、東經120°36′04″。
1.3 ?試驗設計
16隊和17隊為同1條田的東西格對比,播種方式及播種量見表1。各處理其他栽培及植保措施均相同。
無人機飛播主要考慮種子播撒的均勻度,對均勻度影響較大的是播種寬幅,播種寬幅過大會出現出苗不勻的現象,播種寬幅過窄種子重疊較多,播種效率下降。經試驗探索,大疆T30的播種寬幅設定在4.5 m較為合理,大疆T40播種寬幅設定在5.0 m較為合理。飛行高度和播撒盤轉速對播種寬幅也有一定影響,飛行高度越高、播撒盤轉速越快,播種寬幅也越寬,一般大疆T30的飛行高度在3.5 m、播撒盤轉速在800~1 000 r·min-1,大疆T40飛行高度在4.0 m、播撒盤轉速在800~1 000 r·min-1。飛行速度與播種量有關,播種量越大速度越慢,一般自動生成,不需要設定,本次試驗大疆T30、T40飛行速度均為5~6 m·s-1。
水稻直播一般需要將種子浸種催芽后進行播種,無人機播種箱底部有轉動裝置確保種子播撒順暢,因此水稻種子催芽不宜過長,芽長一般需要控制在半粒谷以內。芽頭過長會造成水稻種子機械損傷,也會出現實際播量小于設定播量的情況[4]。
1.4 ?調查項目及方法
1.4.1 ?水稻成苗率調查
田間實際成苗率的計算公式為:
[T=667×D×WS×B×1000] ? ?(1)
式中:T為水稻田間實際成苗率;D為單位面積成苗數,飛播使用0.5 m×0.5 m的框子隨機框取區域調查單位面積成苗數,水直播調查長勢均勻畦面的單位面積成苗數;W為水稻種子千粒重,在水稻種子浸種前調查水稻種子千粒重,g;S為水稻種子發芽率,浸種催芽后,播種前,調查水稻發芽率;B為水稻播種量,kg。
1.4.2 ?水稻莖蘗動態調查
在水稻4葉期,定點調查水稻莖蘗動態,飛播使用0.5 m×0.5 m的框子取4個點進行調查,水直播選取有代表性的4行,每行選擇連續的1 m進行調查。
1.4.3 ?植株形態特征調查
水稻成熟期,在各田塊隨機取10穴,測量其主莖的基部第一節間長、基部第二節間長、穗下節間長、穗長和株高等形態指標。
1.4.4 ?產量及其構成因素調查
水稻成熟期對各田塊考種,測667 m2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并隨機取4個0.25 m2的水稻植株穗子于網袋中,進行曬干、脫粒測量割方產量。
1.5 ?數據處理
本試驗所有數據使用WPS Office軟件進行處理、統計分析和繪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水稻成苗率的影響
表2為播種方式對水稻成苗影響的相關數據。由表可知,16隊飛播用種量較水直播降低3.5 kg/667 m2,種子發芽率一致,飛播基本苗較水直播反而增加了2.82萬苗,主要原因是飛播的種子田間實際成苗率比水直播高27.1個百分點,達66.9%。17隊水稻生長趨勢與16隊一致。
飛播田間實際成苗率高、可節約用種量的主要因素是飛播與人工撒種類似,種子由空中落下,半粒谷入泥,有利于水稻扎根成活。飛播種子撒施均勻,到邊到角,無需補種,而水直播機械接觸壅泥部分和田地邊角需人工補種,增加了部分用種量。綜合全場飛播情況來看,無人機飛播每667 m2可節約水稻用種量2.5~4.0 kg,水稻種子按7元·kg-1計算,每667 m2可節約水稻種子成本17.5~28.0元。
2.2 ?對水稻莖蘗動態的影響
由圖1可知,飛播基本苗均高于水直播,且飛播水稻的分蘗增長較快,高峰時每667 m2苗數可達60萬個,水直播高峰時每667 m2苗數僅45萬個,從7月21日高峰苗后的折線圖能夠看出飛播水稻的斜率較大,表明飛播水稻的分蘗消亡速度較快,最終成穗數略低于水直播。田間也同樣觀察到飛播水稻秧苗質量較好,分蘗發生快而多,但秧苗分布隨機,不成行,田間通風透光性差。水稻分蘗能成穗的條件不僅要有3片以上葉片,擁有獨立根系,還需要充足的光照,通風透光性差是飛播水稻莖蘗成穗率低的主要原因[5]。
2.3 ?對水稻形態結構的影響
由表3可知,飛播與水直播在水稻形態結構上表現一致,即飛播水稻的基部第一節間長、基部第二節間長、穗長、株高均低于水直播水稻,穗下節間長差別較小。表明飛播水稻單株長勢較弱,生長量低于水直播水稻。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飛播水稻高峰苗較大,單株吸收養分偏少、光照偏少。植株較矮、長勢較弱、穗長較短均不利于大穗的形成。
2.4 ?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4可知,實收產量與理論產量均表現為飛播產量低于水直播產量。從產量構成因素看,飛播產量較低的原因是667 m2穗數和每穗粒數的下降:16隊667 m2穗數降低0.59萬穗,每穗粒數降低5.44粒;17隊667 m2穗數下降1.27萬穗,每穗粒數降低5.17粒。飛播與水直播水稻在結實率和千粒重方面差別不大。
3 ?小結與建議
1)飛播水稻產量低于水直播水稻,主要原因是飛播水稻高峰苗量過多,田間通風透光性差,莖蘗成穗率低,單株生長較弱,穗型偏小。2)在飛播
667 m2播量減少2.5 kg左右種子用量的情況下,由于田間實際成苗率高,基本苗仍較多,且飛播水稻秧苗素質好、分蘗快,建議可進一步降低飛播播種量,將667 m2基本苗控制在13萬~15萬苗。3)在田間出苗上,飛播更加均勻一致,而水直播田間有不少缺塘,本試驗為田間割方測產,挑選區域均勻度較好,因此割方測產會存在一定的誤差,若能整條田單收測產則會更加準確。
綜上所述,在推廣水稻飛播之前建議進一步試驗示范。1)在年際間做重復試驗,在播種量上需要更加精準,建立合理基本苗起點,在測產時最好能夠單收測產,進一步驗證本試驗結果。2)理論上飛播水稻通風透光性差,田間小氣候有利于病蟲害的發生,因此還需增加病蟲害相關對比試驗[6]。
參考文獻:
[1] 鹿紅麗.無人機撒播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綜述[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3):53-54.
[2] 岳進,楊欣倫,李春龍,等.基于無人機平臺的精量播種技術在水稻直播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農業科技,2019(4):19-20.
[3] 王愛民,左叢山,宋承琦,等.武漢市水稻飛播技術應用與推廣[J].湖北植保,2022(1):10-12.
[4] 朱海濱,馬中濤,徐棟,等.無人飛播水稻優質豐產“無人化”栽培技術體系探討與展望[J].中國稻米,2021,27(5):5-11.
[5] 孫秀紅,胡波.影響水稻分蘗發生的主要栽培措施和環境因素研究進展[J].現代農業科技,2020(7):6-8.
[6] 宰素珍.綜合防治稻田病蟲害技術[J].新農業,2018(19):14-15.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