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菡之?黃時煒
摘要:本文通過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的電子商務領域監管現狀進行分析對比,以此得出我國在對電子商務領域進行監管時,應該對國外的監管制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適應變通,成為適應我國國情的標準體系;通過“云計算+大數據”構建覆蓋廣、全方位、多層次的市場監管體系;加強監管各方的聯系溝通,遇到問題產品時可以快速反應;構建完善的問題產品召回機制,提高信息互通的速度和全面性;加強產品質量認證制度。
關鍵詞:電子商務 消費品 市場監管 監管制度
Research Report on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nsumer Goods and Online Products
Lv Hanzhi, Huang Shiwei (Zhejiang Fangyuan Testing Group Co., Ltd.)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umer goods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Japan, Korea and China, we should “take the essence and discard the dregs” of foreign regulatory systems, and become a standard system to adapt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by adapting. Build a broad, all-round and multi-level market regulation system through “cloud computing + big data”; Strengthen the contact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supervision parties, and can respond quickly when encountering problem products; Establish a perfect recall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speed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We will strengthen the product quality certification system.
Key words:? e-commerce, consumer goods, market supervision, regulatory system
0 引言
以美國、歐盟為首的發達國家及地區形成了較為完善和成熟的質量監管制度和運行方式,以法律規制為基礎的同時,尊重消費者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當前發展情況,完善電子商務領域的安全監管機制和模式非常有必要。
1 美國電子商務市場情況分析
1.1 美國電子商務領域質量監管現狀
在電子商務領域,美國的電子商務應用領域和規模遠超其他國家,是電子商務的發達地區之一,美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得益于良好的網絡狀況、健全的支付手段、完善的法律體系支持等一系列因素。1995年,美國成立電子商務工作小組來深入研究電子商務,1997年美國政府公布了《全球電子商務政策框架》,在框架中提出了五項原則:私營企業應起主導作用;政府應當避免對電子商務做不恰當的限制;在有必要由政府干預時,政府應當為電子商務活動提供支持并加強可預見的、最低限度的、一致的和簡單化的法律環境;政府應當認識互聯網的獨特之處;應當在國際范圍內促進互聯網網上的電子商務即電子商務的全球性發展。《全球電子商務政策框架》向全世界宣告了從克林頓政府開始,美國將實行“網絡新政”這一基礎戰略。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就出臺了一系列電子商務領域的立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美國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該法突出了電子商務的特點,利用互聯網媒介和數字技術進行線上交易,并引入了“電子代理人”這個重要的概念。之后美國政府又陸續制定了一些專項的法律法規,例如《互聯網商務標準》《網上電子支付安全標準》《國際與國內商務電子簽章發》等。但美國并沒有對電子商務消費品質量監督問題制定法律、法規。政府不是電子商務的監管者而是推進者。
1.2 美國電子商務平臺品控管理模式
以亞馬遜平臺為例:
(1)產品劃分賣家銷售范圍。對于某些品類,亞馬遜僅允許優質賣家(通過品類安全審核篩選)進行銷售。
(2)設立詳細的審核類別和文件提交指南。商品有多種審核類型,包括品牌審核、商品審核、分類審核、品類安全審核,不同審核下提交的文件是不同的,賣家可以在平臺上自己查詢需要提供的文件。
(3)商品分類別上架。賣家在亞馬遜網站上發布的商品,分為以下三類情況上架。①亞馬遜網站上已經有賣家要提供的品牌商品,務必將其發布在相應的ASIN下。在某個ASIN下發布商品會告訴買家,也提供具有這些具體特征的特定商品。②如果商品為普通商品,賣家不要在品牌ASIN下發布此商品。③賣家發布特定版本或語言的商品時,確保將其發布在正確的ASIN下。如果銷售的商品還有其他發布要求,必須通過賣家平臺申請銷售這些商品。
(4)合理地描述商品。賣家銷售與品牌商品兼容的普通商品時,務必明確說明普通商品不是該品牌的商品。賣家明確說明商品屬于新品、二手商品還是翻新商品,并在最適當的亞馬遜分類下發布商品。賣家提供有關所售商品的準確詳細信息,包括商品語言、國家/地區版本或版次(如適用)等信息。
(5)妥善儲存商品,以免商品或包裝破損。亞馬遜網站要求賣家在將商品發往運營中心之前,務必檢查商品的有效期,確保商品符合平臺的政策。如果賣家自行配送商品,也需檢查商品的有效期,確保留出額外的保存期限。
2 歐盟電子商務市場情況分析
2.1 歐盟電子商務領域質量監管現狀
在電子商務領域,1997年4月16日歐盟開展了對于在歐洲開展電子商務的討論。歐盟的電子商務發展迅猛,1998年歐盟電子商務銷售額為6.5億美元,1999年已突破17億美元,當年預計2003年銷售額將達到340億美元。歐盟急需一個數字簽名的指令,于是在1999年末發布了《電子簽名統一框架指令》,用于指導和協調歐盟各國的電子簽名立法。在此之后歐盟陸續頒布了《電子商務指令》
《遠程銷售指令》《數據保護指令》等。2019年6月
25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頒布了產品市場監督和合規的修訂版(EU)2019/1020,(EU)2019/1020 Market Surveillance And Compliance Of Products是針對歐盟境內消費品的市場監管法規,于2021年7月16日起實施,該法規不僅對線下傳統銷售渠道產品負責人進行了明確,也對線上電子商務消費品進行了明確,并確保歐盟各國政府可對任何產品進行監督問責。新規明確了網售產品負責人制,當制造商在歐盟境外且沒有明確的進口商時,該產品的服務提供者將要承擔產品負責人的責任,電商平臺通常意義下都符合服務提供者的定義。當制造商在歐盟境內,需要和合作的電商平臺確認誰為產品負責人并確認是否設置一個歐盟代表。這項市場監管條例的頒布為經營者制定了程序規則,加強了對歐盟統一立法所涵蓋的產品的市場監督,為歐盟成員國提供了一個框架互認的基礎,對電子商務線上銷售產生巨大影響的同時,也改善和促進了歐盟各成員國對商品的相互承認,確定政府市場監管機構有權力以虛擬身份購買產品進行檢查,封鎖危險產品的銷售網站,并對其進行嚴厲的處罰。針對電子商務消費品的監管,歐盟建立了統一的線上產品質量監管系統,能夠及時通報處置發現問題的產品。
2.2 歐盟電子商務平臺品控管理模式
對于由多個成員國組成的歐盟來說,應該有普遍合適且讓成員國可統一遵守的標準,而歐盟的總體標準還是屬于比較強制性的。與此同時,平臺會根據自身發展情況或者本國消費者情況強化平臺監管。綜上所述,電商平臺致力于打造一個良好的網絡購物環境,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有保障的購物平臺。
(1)遵守統一標準的同時有適合自身的規則。不同電商平臺除了有自己的入駐條件之外,也遵守歐盟統一的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法規。
(2)平臺審查責任從始至終。平臺的審查責任從商家入駐審查、產品審查開始,到商品賣出也并未結束,當有關部門或者品牌發布某種產品的召回時,即使該平臺并未在通報名單里,但平臺依舊會承擔追回該產品的責任,聯系買家追回。
3 日本電子商務市場情況分析
3.1 日本電子商務領域質量監管現狀
在電子商務方面,日本起步較晚,1999年后電腦和網絡才開始飛速普及。由于經濟不景氣,消費者更青睞于價廉物美、省時方便的網絡購物。2000年,國會通過了《IT基本法》,為IT發展提供財力與法律的支持,其中《特定商務法》對產品信息公布進行了詳細的規定,《電子消費法》對網絡簽訂合同進行規范。由于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為滿足企業需求,經濟產業省每年都會公布新的《電子商務及信息產權交易的準則》,雖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可以作為企業的指導意見。
3.2 日本電子商務平臺品控管理模式
2019年,雅虎日本正式推出Paypay Mall,要想入駐Paypay Mall,對商家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初期進入的商家都需要嚴格挑選且支持14天內退換貨。初期入駐Paypay Mall,要符合以下四大條件:
(1)曾在雅虎商城中榮獲過優良店鋪榮譽;
(2)在雅虎商城中達到年銷售額1.2億日元;
(3)日本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所屬子公司;
(4)企業銷售額達到100億日元以上。
平臺通過嚴格限制商家入駐條件,來達到提高產品質量的目的。
4 韓國電子商務市場情況分析
4.1 韓國電子商務領域質量監管現狀
1996年,首個B2C模式的interpark上線,代表著韓國網上購物正式開始。隨著韓國移動電子商務的增長,一些大型企業開始推出移動支付的服務,例如三星的Sansung Pay、Naver的Naver Pay、樂天的L Pay等,快捷的移動支付方式加速了韓國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再加上韓國人口集中、領土面積小,物流基礎設施、物流追蹤和及時性等領域均位居世界前列,規范快捷的物流服務使電商產業的迅猛發展成為可能。根據研究機構eMarketer數據,2018年韓國成年人每天將花費2小時在智能手機上,占每天娛樂時間的28.6%,并且韓國智能手機普及率排名世界第二,手機購物已成為韓國主流購物方式。最近三年,韓國的電子商務零售份額平均每年增長27%,是全球增速最快和電商滲透率最高的國家,根據韓國廳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韓國的網上購物交易額達到64.9萬億韓元,比2001年的3.3萬億韓元高出19.4倍,2016年韓國網上購物交易約占韓國整體零售總額的17%。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期間,韓國電子商務每年的增幅均超過16%,2020年韓國線上購物銷售額已突破1 400億美元。在當前韓國電子商務市場中,已快速配送為名的Coupang、以搜索引擎為名的Naver smart store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線上平臺,其次是老牌電子商務平臺,例如eBay Korea和Tmon,多種風格的線上購物平臺供消費者選擇,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4.2 韓國電子商務平臺品控管理模式
樂天(Rakuten)作為韓國老牌電商渠道,管理規范也相對嚴格,對受法律管制的物品、違背公序良俗和道德的商品、產品合同禁止轉賣的物品、可能被用于惡意用途的產品、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物品、危險物品、任何可能侵犯他人權益的物品、關于迷信或未被科學證實的商品等以及樂天認為不適合銷售的產品禁止銷售。對樂天指定的品牌制造者的產品、直接從制造商發送給銷售者的產品、藥品、藥妝產品、醫療器械(包括隱形眼鏡)、化妝品、保健食品、衛生設備、家電/電腦、電腦軟件、移動通信終端、代金券、需要銷售許可證的產品需要進行事先審核。由于各種法律法規和樂天制定的規則和準則,樂天禁止由商店內部人員發布關于商店的具有混淆性、會導致誤解的評論,從而影響購物真實性,同時也禁止保健食品在產品描述中描述效果和功效,一旦提及,該產品會被視為未經批準的藥物。
5 國內電子商務領域質量監管現狀
現在國內主流電商平臺的質量管控一般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5.1 監管模式
平臺基于本身產品銷售大數據的綜合分析,形成需要監管的產品質量模型,抽取一定數量的產品,委托第三方檢測公司,通過“神秘”買家的方式進行后期的產品監管。
5.2 品牌自有管理
部分電商平臺因為其本身銷售戰略或市場發展的需要,開始逐漸形成了產品貼牌生產的一種模式,電子商務平臺成為其部分商品的品牌方和質量責任方。這種模式下,產品質量的監管力度往往高于第一種形式。平臺會形成一支相當人員數量的產品質量技術管理團隊,從產品選型、設計直至供應商選擇管理等供應鏈的各個方面對產品質量進行把關。同時平臺邀請第三方機構為其產品質量進行檢測背書。對供應商進行例行的審核、驗廠驗貨等,從產品的質量標準上進行把關審核。
5.3 供應鏈管理前移
部分打造柔性供應鏈管理的平臺,會采用供應鏈質量管理前移的模式。對入倉的產品進行適應性的倉檢,或者到采購方進行現場驗貨。把產品質量供應鏈管理前移,但是該種方式往往產品批次多,數量相對較小,一般直播銷售中農貿產品或小商品較多。
5.4 “好人舉手”
該種方式即為商家自行提供相關檢測報告的模式,自證產品的合格性。由于平臺對于商家的管理要求不夠統一,且網上第三方檢測機構良莠不齊,更有部分不法商家自行偽造更改相關檢測報告,因此從實際情況來說,采用該種方式進行質量管控的平臺,質量相對處于失控狀態。
6 國內外電子商務領域對比及借鑒意義
通過對上述國內外現狀的分析和實踐均可表明,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標準體系是保障消費品安全、降低消費品風險的重要途徑,我國的電子商務領域監管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借鑒學習。
(1)學習國外先進的電子商務領域監管制度和應用系統,通過適應、變通、完善,成為適合我國國情的標準體系,并應用于國內。
(2)未來可以在“云計算+大數據”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對這些大數據資源進行定量的統計與分析,推進“智慧監管”,構建一個覆蓋全社會各類經濟主體、全方位、多層次的市場監管體系。
(3)數據智能化的時代,應加強政府職能部門、電商平臺、銷售企業三者之間的信息交流,當遇到產品問題時,信息互通有無,反應迅速且有章可循。
(4)學習借鑒國外問題產品響應解決的高效性,標準化、流程化問題產品的召回過程,提高信息互通的速度和全面性。
(5)加強產品質量認證制度,除了官方認證標志,也可推動行業認證或者企業自我聲明來提供更豐富的監管層次,多方面強化安全監管。
參考文獻
[1]李烈列,姜婷,林曉君. 日本消費品安全標準體系簡析[J]. 中國標準化,2019(19): 214-218.
[2]European Union. Treaty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Community (Consolidated Version), Rome Treaty, 25 March 1957, available at: https://www.refworld.org/docid/3ae6b39c0.html [accessed 11 November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