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坐落在風光旖旎的群山之中,長征時期,紅軍曾從這里經過。這里也是杜富國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在杜富國就讀的中學旁,有一個革命烈士陵園,安葬著不少紅軍烈士和解放軍烈士。
在這片深植紅色基因的土地上,革命先烈的故事代代流傳。杜富國自小耳濡目染,從軍報國的理想逐漸萌芽。
其實,在他的身上便流淌著軍人的血液——杜富國的外公也曾是一名軍人。
2010年12月,19歲的杜富國追隨外公的腳步,成為了一名軍人,到了云南最偏遠最辛苦的邊防部隊。
2015年,杜富國服役的邊防部隊收到通知,中越邊境第三次大面積掃雷行動啟動。
在中越邊境云南段中方一側土地里,遺留著上百萬枚地雷和其他爆炸物,這里隨處可見標有骷髏頭圖案的雷區禁入警示牌,令人毛骨悚然。地雷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有不少當地人就因為不小心踩到地雷而喪命或者失去雙腳。
雷患不除,邊境不寧。20世紀90年代,我國先后進行過兩次中越邊境云南段大面積掃雷。2015年夏,根據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命令,第三次大面積掃雷行動隨之啟動。
當杜富國得知要成立掃雷大隊的消息后,第一時間遞交了申請書。
2015年6月,24歲的杜富國如愿成為掃雷大隊的隊員,和從不同單位抽調的400余名戰友一道,義無反顧地奔赴西南邊疆雷場。
和平年代沒有硝煙烽火,雷場就是戰場。帶著邊疆百姓的期待,杜富國和戰友們在令人生畏的死亡地帶奮戰著。
在邊境掃雷作戰3年,杜富國出入雷場千余次,在14個雷場累計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多枚,處置各類險情20余起。
2018年10月,排雷任務進行到了云南省麻栗坡縣壩子雷場。此時的杜富國已是掃雷組的組長,在處置一枚67式加重手榴彈時,他命令同組戰友:“你退后,讓我來。”
杜富國蹲下排查,突然一聲轟響,炸起了地上的落葉與塵土,也帶走了杜富國的雙眼和雙手。
在隨后的三天三夜里,杜富國歷經5次大手術,終于從死亡線上被搶救回來,但年僅27歲的他卻永遠失去了光明,并且再也無法敬出標準的軍禮。
杜富國醒后,一直惦念著排雷工作。他未能完成的心愿,在他受傷的一個月后被他的戰友們實現了。2018年11月16日下午,中越邊境云南段掃雷場移交儀式舉行,杜富國的戰友們手拉手高唱軍歌蹚過雷場,用這樣的行動告訴當地老百姓,這片土地安全了!
2018年12月,組織上為了讓杜富國更好地康復,將他轉診到位于重慶的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做進一步的康復治療。
在這里,他將要面對的是更為艱難的人生戰場。
地雷爆炸造成杜富國全身廣泛性的爆炸傷,再加上杜富國是疤痕體質,使他身上的疤痕更容易增生,這讓杜富國的治療困難重重。
為了治療杜富國身上大面積的疤痕,需要進行多次植皮手術,每次手術都需要全麻,杜富國以驚人的毅力堅持了下來。
在漫長又艱難的康復過程中,杜富國始終樂觀地面對著生活的磨難,保持著一名軍人的頑強不屈。
在康復期間,杜富國經常參加公益活動,通過自己的故事,給更多人帶去力量。
在人生的戰場上,杜富國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
2020年,杜富國成為了貴州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專業的一名學生。貴州大學為杜富國制定了線上和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看不見、沒有手,讓杜富國的學習之路十分辛苦,但他卻堅持了下來。
2022年7月5日,在貴州大學2022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排雷英雄戰士”杜富國有了新的身份——貴州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專業2022屆畢業生。
“做擁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做胸懷大志并腳踏實地的人;做負責任并敢挑重擔的人;不畏艱險,追求卓越。”完成大學學業,“排雷英雄戰士”杜富國邁向了人生的新階段,這段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也是他一直踐行的人生信條。
杜富國的事跡,感動了億萬中國人。他被南部戰區陸軍黨委授予一等功,榮獲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全國自強模范、時代楷模等榮譽稱號。
2022年建軍節前夕,杜富國榮獲“八一勛章”,這是一名軍人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