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美術史上,先有白描藝術,后有寫意藝術。
在中西方繪畫藝術比較中,白描藝術是最具東方繪畫特質的繪畫樣式與語言,也是最能代表東方繪畫、代表中華民族繪畫的繪畫形式之一。
在中國美術史上,唐朝“畫圣”吳道子、“宋畫第一人”李公麟、明代“畫仙”吳彬均是白描大師,他們是歷代繪畫大師中的大師,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白描是中國繪畫的塔尖樣式,是中國繪畫藝術的塔尖高地。從傳統文脈的角度,白描是中華文化之根,是中國畫非常重要的源。“曹衣出水”“吳帶當風”描述的就是白描藝術的故事,展現的就是白描藝術的魅力,亦飽含中國人特殊的審美方式。
福建省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山川秀麗、人文薈萃,歷史上曾涌現出許多文人名士與書畫名家,他們共同構建起福建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文脈,這文脈匯聚而成閩地源遠流長的傳統,體現著鮮明的地域特質。福建自宋以來,就有深厚的白描藝術傳統,可以說,福建白描是中國白描藝術的重鎮。宋代建版插圖是福建白描藝術的重要源流,自宋以來,福建歷代白描大家輩出,宋之陳容,明之邊景昭、吳彬、曾鯨,清之馬元欽、上官周、黃慎,近現代之李叔同、陳子奮、鄭乃珖、李耕等白描藝術代表人物都是中國美術史上的大家,尤其是吳彬、上官周、陳子奮,更是中國美術史上的白描藝術巨匠。上官周的《晚笑堂畫傳》、陳子奮的《白描花卉冊》是中國白描藝術的經典畫譜。他們的白描藝術為福建美術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福建美術史上最傳承有續的繪畫文脈之一,也是歷代都有大師出現的繪畫文脈,不斷守正出新、生生不息的繪畫文脈!
出于對中國優秀傳統白描藝術的歷史思考與使命責任,懷著對民族傳統白描藝術,特別是福建白描藝術的文化自信,本人提出了“白描復興”的倡議,同時提出了“閩人尚(善)線”的學術理念和“以線為骨”的學術主張,受到業內的關注與響應。其中“白描復興”不是以復古為目標,而是崇古尊古,在傳統文脈中復興繁榮白描這門古老又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藝術樣式,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2022年,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和華僑大學美術學院聯合主辦了“王來文白描藝術精研班”,組織開展了系列白描專題講座。此次“福建首屆白描藝術展”,亦是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為中國白描、福建白描藝術復興所作出的努力,旨在梳理中國白描藝術的歷史脈絡,探索福建白描藝術文脈的有續傳承,推動傳統白描藝術向當代白描藝術的轉化發展,豐富和繁榮當代福建白描藝術,扶持推出有傳承意識、有學術品格、有新思維、有創作能力的福建白描藝術人才,大力助推福建白描藝術在新時代的復興與繁榮,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白描藝術的繁榮復興作出貢獻。
本次大展在中共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領導下,是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帶領全省美術界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的又一具體行動。福建作為中國白描藝術的重鎮,本次展覽經過用心籌備,收到投稿約300件,經過嚴格評選,評出獲獎及入選作品共89件,其中一等獎3件、二等獎5件、三等獎7件、優秀獎15件。這些作品尺幅不限、題材多樣、形式風格多元,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傳統白描藝術在當代的現代轉化,以及中國藝術多元與融合的發展態勢。與此同時,此次展覽對推動中國花鳥畫的發展,特別對推動福建白描藝術的繁榮復興,都有著積極作用。未來,希望福建白描藝術展能夠成為一個推動福建白描藝術發展的重要平臺,成為一個促進福建創作人才成長的重要渠道,為白描藝術在當下的繁榮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系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