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自超, 楊博蘭, 劉建琦, 鐘雯瑾, 劉銳杰, 郭景麗, 張 旭
(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新鄉(xiāng) 453731)
花生是河南省主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播種面積僅次于小麥和玉米,是河南省第三大農作物[1-2]。 目前在花生用肥中存在偏施氮、磷、鉀肥,輕施微量元素肥料的問題,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病蟲害嚴重,土質變差,影響了花生的生育、產量和品質[3-7]。 以往研究氮、磷、鉀配合施用對花生生長發(fā)育、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較多,但對不同用量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配施硼素的研究報道較少。 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將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肥料應用于小麥、水稻、中藥材等作物,可取得較好的效果[8-9]。 鈣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元素,花生對鈣的需求尤為迫切,缺鈣會嚴重影響花生的結實和產量;鐵和鎂是植株葉片葉綠素合成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元素,缺失會嚴重影響花生的光合作用;缺硼會造成花而不實。 本研究是在大田條件下,考察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配施硼對花生的生長及產量的影響,以期為花生的優(yōu)質豐產提供參考。
試驗時間為2021 年6—10 月,試驗地點分別安排在河南省衛(wèi)輝市唐莊鎮(zhèn)侯莊、武陟縣宋陵村、新鄉(xiāng)縣冷莊,供試花生品種為豫花9326。
試驗共設置4 個處理,每個處理設置3 次重復,每個小區(qū)面積88 m2(8 m×11 m)。 T1,常規(guī)施肥,底肥為20-10-10 復合肥100 kg/畝(1 畝=667 m2),追肥為普通尿素10 kg/畝;T2,在常規(guī)施肥的基礎上底施w(鈣+鐵+鎂)為1.0%的氨基酸螯合鈣鐵鎂200 g/畝和硼砂2.5 kg/畝;T3,在常規(guī)施肥的基礎上底施w(鈣+鐵+鎂)為0.5%的氨基酸螯合鈣鐵鎂200 g/畝和硼砂2.5 kg/畝;T4,在常規(guī)施肥的基礎上底施w(鈣+鐵+鎂)為0.5%的氨基酸螯合鈣鐵鎂200 g/畝。
主根長:使用卷尺測量從花生根尖到根基部長度,各處理連續(xù)測量5 株,3 次重復,其平均數(shù)即為該處理的主根長。
分枝數(shù):各處理連續(xù)數(shù)15 株花生分枝數(shù),3 次重復,其平均數(shù)即為該處理的分枝數(shù)。
株高:使用卷尺測量從花生根部到芯部的高度。
葉綠素相對含量(SPAD 值):使用SPAD 儀測定花生第二簇頂葉的SPAD 值。
收獲時進行樣方(1 m×1 m)測產,對花生籽粒質量、殼質量、百仁質量、單株結莢數(shù)等指標進行測定。
2.1.1 對花生SPAD 值的影響
分析不同施肥處理的花生SPAD 值(見圖1)可發(fā)現(xiàn):施用不同濃度的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均能提高播種后40 ~60 d 花生的SPAD 值,表現(xiàn)為花生葉片的葉色濃綠程度增加和花生黃葉減少,為后期產量增加打下了基礎;T3 處理的SPAD值在不同試驗點均為最高,T4 處理的次之,且不同試驗點間表現(xiàn)出相同的變化趨勢。

圖1 不同施肥處理的花生SPAD 值
2.1.2 對花生株高的影響
分析不同施肥處理的花生株高(見圖2)可發(fā)現(xiàn):不同施肥處理間花生株高差異不大,說明在播種后40~60 d,施用不同濃度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不能明顯促進花生地上部的生長。

圖2 不同施肥處理的花生株高
2.1.3 對花生分枝數(shù)的影響
播種后40~60 d 的跟蹤結果(見圖3)顯示:施用不同濃度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增加花生分枝數(shù),與T1 處理相比,武陟、衛(wèi)輝、新鄉(xiāng)3 個試驗點的花生分枝數(shù)依次增加0.3 ~2.2、0.1~0.5、0.5~1.1 根/株;T2 處理的分枝數(shù)在武陟與衛(wèi)輝為最高,在新鄉(xiāng)次于T3 處理的。

圖3 不同施肥處理的花生分枝數(shù)
2.1.4 對花生主根長的影響
對不同施肥處理的花生主根長進行測量對比(見圖4)發(fā)現(xiàn):在播種后40 ~60 d,施用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的處理均能增加花生主根長;在3 個不同試驗點與T1 處理相比,T2 處理的主根長分別增加2.2、0.9、0.4 cm,T3 處理的分別增加1.1、0.6、1.1 cm,T4 處理的分別增加0.3、1.1、0.5 cm。 試驗結果表明,隨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添加量的增加,對花生主根生長的促進作用增強,且添加硼的處理效果更優(yōu)。

圖4 不同施肥處理的花生主根長
2.2.1 對花生產量的影響
由不同施肥處理的花生產量(見圖5)可知,在3 個試驗點,施用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的處理均表現(xiàn)出花生產量增加的變化趨勢。 與T1 處理相比,武陟的增產量為17.5 ~75.0 kg/畝,其中T2 處理的增產效果較好,平均增產75.0 kg/畝,平均增產率為17.3%;T3 處理的增產效果不明顯;T4 處理的平均增產53.0 kg/畝,平均增產率為12.2%。 與T1 處理相比,新鄉(xiāng)的增產量為4.5~35.6 kg/畝,其中T2 處理的增產效果較好,平均增產35.6 kg/畝,平均增產率為10.6%;T3處理的增產效果不明顯;T4 處理的平均增產11.1 kg/畝,平均增產率為3.3%。 與T1 處理相比,衛(wèi)輝的增產量為26.7 ~62.3 kg/畝,其中T2處理的增產效果較好,平均增產62.3 kg/畝,平均增產率為14.9%;T4 處理的平均增產51.2 kg/畝,平均增產率為12.2%; T3 處理的平均增產26.7 kg/畝,平均增產率為6.4%。

圖5 不同施肥處理的花生產量
2.2.2 對花生收獲指數(shù)的影響
分析不同施肥處理的花生收獲指數(shù)(見表1)發(fā)現(xiàn):施用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的處理主要通過增加單株結莢數(shù)來提高花生產量;在3 個試驗點中,T2 處理的單株結莢數(shù)均為最高;雖然各處理的花生主根長差異不明顯,但與T1 處理相比,施用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的處理能夠增加花生的側根數(shù)。

表1 不同施肥處理的花生收獲指數(shù)
(1)施用不同濃度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增加花生分枝數(shù),與T1 處理相比,武陟、衛(wèi)輝、新鄉(xiāng)的花生分枝數(shù)分別增加了0.3 ~2.2、0.1~0.5、0.5~1.1 根/株。
(2)施用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的處理均能促進花生主根生長。
(3)施用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的處理均表現(xiàn)出花生產量增加的趨勢。 與T1 處理相比,武陟、新鄉(xiāng)、衛(wèi)輝的花生增產量分別為17.5 ~75.0、4.5~35.6、26.7 ~62.3 kg/畝,且3 個試驗點均表現(xiàn)為施用1.0%氨基酸螯合鈣鐵鎂配施硼砂處理的增產幅度最高。
(4)施用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和硼處理主要通過增加單株結莢數(shù)來提高花生產量,3 個試驗點均表現(xiàn)為施用1.0%氨基酸螯合鈣鐵鎂配施硼砂處理的單株結莢數(shù)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