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維佳

作為我省平安建設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地方性法規,《浙江省平安建設條例》為高水平推進平安浙江、平安中國示范區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屠軼欽攝
條例注重總結固化多年來我省開展平安浙江建設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新形勢新要求作了許多創新規定,是一部既體現浙江特色又貫徹現代治理理念的創制性立法。
明確平安建設的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條例規定,平安建設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與法治浙江建設一體推進等,并在全國首次將傳承和踐行“浦江經驗”固化為省級地方性法規內容,在立法層面予以確認,作為平安建設的基本原則之一。具體列舉了平安建設的主要任務,明確平安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以及各類主體在平安建設中的責任。同時,支持鼓勵公民參與平安建設,規定公民依法做好未成年子女法治教育,保持和諧的家庭和鄰里關系;支持見義勇為行為,進一步弘揚社會正能量。
理順平安建設工作體制。大平安建設涉及面廣,涉及部門和單位多,是一項系統工程。為建立健全統籌協調、高效運行的工作體制,條例進一步理順了平安建設工作體制,明晰了各方責任,對平安建設組織協調機構和政府的職責、建立平安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實行領導責任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健全平安建設合作交流機制等作了明確,推動各方形成合力,構筑全社會共同參與做好平安建設新格局。
織密社會風險防控網。條例聚焦風險防范化解主線,破解社會風險協同防控和閉環管控的難點痛點。一是建立和完善社會風險防控工作體系、平安形勢分析機制。二是建立健全社會風險隱患排查和預警制度,落實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制度。三是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加強對重點人群和特殊人群的心理服務、心理危機干預和幫扶。
筑牢平安建設重點防火墻。條例對平安建設的重點防治作了專章規定,對政治安全、涉及國計民生物資的安全保障體系、治安安全、校園安全、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安全生產、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網絡綜合治理、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食品藥品安全、物流寄遞監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生態環境安全、海域安全、常態化掃黑除惡等專項治理和重點監管作出相應規定,為做好重點行業領域平安建設防治工作提供立法引領。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條例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作了不少創新規定。一是推進和規范“一中心、四平臺和一網格”建設,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二是鼓勵支持村、社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參與平安建設。三是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和調處化解機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四是加強對特殊人群及其子女權利保障。五是開展平安示范創建活動。
數字化賦能提質增效。數字化是平安建設的引擎和動能。立足我省數字化改革成果,在平安建設工作中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建設平安浙江的重要支撐。為此,條例對建設全省統一的數字平安系統,完善平安建設數據共享機制,開發、運用相應平安建設特色應用場景,推進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平安建設的深度融合,統籌推進公共視頻監控系統的建設和聯網應用,發揮大數據在平安建設決策、管理和服務方面的作用,推進智慧平安社區建設等作了規定。
強化保障措施。為保障平安建設工作切實有效開展,條例規定,將每年5月第二周確定為平安浙江文化周,為平安建設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同時,建立健全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推進現代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人民團體獨特作用,促進各方參與,支持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參與平安建設。此外,加強平安建設工作的監督,建立健全社會風險督導檢查制度和重點區域、突出問題掛牌督辦制度,明確縣級以上人大常委會、法院、檢察院相應監督職責。
壓實考核與責任追究。考核是平安浙江建設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浙江制定和實施平安建設考核相關制度,在全國首創平安浙江指數體系,群眾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率較高。為了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增強法律執行剛性,條例對考核與責任追究作了明確和細化。
一是建立健全平安建設考核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將平安建設考核評價結果納入綜合考核評價結果,并可以對成績突出的地區授予平安市、縣等稱號。
二是建立健全平安浙江指數評價體系,定期向社會公布平安浙江指數,全面、客觀評價設區的市、縣(市、區)平安建設狀況。
三是對未履行或未正確履行平安建設責任的,明確可以約談、通報、掛牌督辦,對受到掛牌督辦的地區、部門和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在整改限期內不得評優評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