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基層立法聯系點一頭連著立法機關、一頭連著萬千群眾,被形象地稱為民意“直通車”。
如何讓這輛“直通車”發揮好作用?“站點合建”、立法建議表彰、法律沙龍……我省各個基層立法聯系點發揮優勢、亮點頻出,不斷擦亮浙江立法工作的“金名片”。
孫煉棟 毛莉玫 郭彧杰
“建議在條例總則中增加一條對青少年培養的內容。前期我在代表聯絡站征求意見時,也有群眾提出了這條建議。”
今年6月9日,在杭州市蕭山區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召開的《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草案)》意見征求會上,區人大代表孫勇龍的一席話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共鳴。
“許多獲得科研領域重大獎項的專家學者,他們的研究成果通常都是在年輕時取得的。”“要加大對青年人才的支持扶持力度。”……你一言我一語,人大代表、立法咨詢專家、市民群眾就條例草案各抒己見。
這是新修訂的立法法實施以來,蕭山區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召開的第一次立法意見征求會。截至目前,蕭山區人大常委會立法聯系點已完成省、市人大下發的52 部地方性法規草案的意見征集工作,整理上報1341 條書面意見建議,其中,160 條得到采納。

“站點合一”,有效增強基層立法聯系點“聯”的功能。
作為省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杭州市唯一一個設在區、縣(市)人大常委會的基層立法聯系點,蕭山區人大常委會將基層立法聯系點與代表聯絡站一體謀劃、統籌推進。尤其是在“站點合一”上精準發力,既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用,增強代表聯絡站“法”的元素,又用好代表聯絡站陣地,增強基層立法聯系點“聯”的功能。
基層立法聯系點與寧圍代表聯絡中心站等場地合建,實現平臺共通、人員共用、資源共享。在隊伍建設上實現全域布局,形成“一體兩翼三聯動”的隊伍架構。“一體”即以區、鎮兩級代表為主體,“兩翼”包括立法咨詢專家隊伍、立法征詢單位,“三聯動”即區、鎮(街)、村(社區)三級立法信息采集全覆蓋的工作網絡。
“該做法將原先局限在單一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工作,同步放大到了全區83 個代表聯絡站,將‘單點盆景’變為‘全域風景’,進一步密切聯系群眾,擴大了民意采集的覆蓋面。”蕭山區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表示。
陳 青
近日,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內,在人大代表和法官的調解下,12 名工人和2 家供應商拿到了被拖欠已久的工資和貨款。這是織里鎮人大依法監督,促進執法司法工作不斷改進完善的一個場景。

織里鎮人大在代表聯絡站內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2020年至今,織里鎮人大主席團先后被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和湖州市人大常委會確定為基層立法聯系點。兩年多來,織里鎮人大堅持“為民立法、立法為民”的工作理念,扎實推動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走深走實。
聚焦“民主性”,打通立法民意“直通車”。構建“基層立法聯系點+代表聯絡站”站點互融模式,實現“一個場所、兩塊牌子、兩種職能”。通過人大代表每周連心橋接待室“請進來講”和每季度聯絡站“走出去聽”,以及“織里城事”“碼上說事”“有事找代表”等數字平臺在線報,實現立法意見征集“全天候”“零距離”。兩年來,基層立法聯系點先后參與了《浙江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等25 部地方性法規草案的意見征集工作。
聚焦“規范性”,打開執法監督“新窗口”。圍繞各級人大代表助力三個“一號工程”主題活動,全面啟動織里鎮“百名人大代表四促四助”系列活動,對全鎮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生關切進行監督。依托“百名代表聽百案”,組織人大代表走進織里法庭參與庭審旁聽,提出意見建議,促進執法司法工作不斷改進完善。自基層立法聯系點建立以來,鎮人大共開展執法檢查15次,提出意見建議115 條。
聚焦“廣泛性”,打造普法宣傳“大舞臺”。積極發揮立法聯系點法治宣傳作用。一方面,建立“立法人才庫”,專題開展法律知識培訓,幫助人大代表更好地“讀法、用法、宣法”。另一方面,將法規草案意見建議征集過程作為群眾學法的實踐課堂,聯合鎮司法所、法庭、公安等部門,大力開展“普法宣傳進基層”“人大代表+法官公益調解”等主題活動,覆蓋群眾6000 余人次,真正將“法言法語”轉化為“民言民語”。
胡衛連 李雙雙

白龍橋鎮基層立法聯系點攜手白龍橋法庭開展法律沙龍活動。
一張建議表彰證書,是密切聯系群眾、傳遞好社情民意的象征。
2021年5月,在《浙江省綜合行政執法條例(草案)》征求意見中,金華市婺城區白龍橋鎮基層立法聯系點信息員、區執法局辦公室主任向小軍將在一線執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痛點一一進行梳理和反饋。他的建議被采納后,立法聯系點為向小軍發放了“立法建議表彰”榮譽證書。向小軍說:“以前在執法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問題和思考想反饋,卻無處可說,如今成為參與者之一,覺得立法十分接地氣。”
為激勵信息員,白龍橋鎮基層立法聯系點為立法建議被采納的信息員頒發“立法建議表彰”榮譽證書。
3年下來,立法聯系點探索設立40 個信息采集點,“智囊團”也從零突破到現在的315 名相對固定的信息員,以座談會、走訪調研、書面征詢等形式,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把更多來自基層老百姓的聲音,反映傳遞給立法機關。
一場法律沙龍活動,是拓展普法功能、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縮影。
近日,白沙春曉小區業委會主任毛日龍等人為立法聯系點送來了一面錦旗。原來,該小區業委會因缺少啟動資金,無辦公場所、無人干事。了解情況后,立法聯系點開展“代表說事、法官說法、聯系點普法”法律沙龍活動,白龍橋法庭積極跟進并給予后續法律援助,一系列具體事項得到順利解決。
該法律沙龍活動已經持續了3年,共400 余人次參與。每次活動都會設置一個主題,切實把聯系點打造成群眾的“法治充電站”。不僅以案說法、法解千結,還在居民區設立“鄉里鄉親說事亭”,在公園、立法長廊曬出法律法規二維碼,在村(社區)醒目處亮出代表碼、聯絡站碼,全面征集各方訴求,回應各方關切。
一面立法榮譽墻,是反映百姓心聲的鏡子。
走進立法聯系點,一面榮譽墻格外引人注目。墻上最搶眼的是多份立法意見征集情況表。自授牌以來,白龍橋鎮基層立法聯系點共參與了26 部省、市地方性法規草案意見征集,上報意見建議899 條,被采納85條,提出年度立法計劃建議5 條,生動展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
基層立法聯系點就像一顆“種子”,催生更多民主實踐活動,讓群眾更直接、更充分地參與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過程。3年來,白龍橋鎮基層立法聯系點不僅為立法作出貢獻,更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在群眾心中落地生根。
張雅楠
“‘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這一條吸納了我們提的‘業務相近原則’吧!”溫嶠鎮人大代表、溫嶠基層立法聯系點立法信息員陳高揚指著2023年3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安全生產條例》第六條,言語中滿是興奮,“沒想到我們小小的聲音真能被‘高大上’的立法機關聽見,很自豪!”
臺州溫嶺市溫嶠鎮工貿產業發達,轄區內各類生產企業千余家,企業生產安全是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所以在2022年,接到《浙江省安全生產條例(修訂草案)》意見征詢通知后,各方參與度極高。此次意見征詢共收到意見建議30 余條,經梳理上報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12 條,被采納5 條。
像這樣的意見征詢,是溫嶠鎮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的一個縮影。自2020年被確立為基層立法聯系點以來,溫嶠鎮人大主席團緊抓陣地建設,完善運行機制,拓展聯系形式,注重意見質量,努力將聯系點打造成為民意民情的“收集站”、民聲民智的“直通車”、普法宣教的“大平臺”、助力治理的“好陣地”。兩年來,共參與征詢25 部法規草案,兩度得到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通報肯定。
溫嶠鎮人大暢通“線上”“線下”雙渠道,激發基層立法聯系點活力。一方面,依托立法聯系點工作群等,與群眾保持實時互動,同時發動三級人大代表,通過基層單元“參與立法監督”場景,直接開展意見征集。另一方面,根據法規內容,組織人大代表走進相關單位開展調研走訪,廣泛收集意見建議,并適時分層次、分對象召開立法調研座談會,確保各方能“直抒己見”。
為進一步拉近群眾與立法機關的距離,去年8月,溫嶠鎮人大將立法聯系點遷到鎮人大代表聯絡中心站內,打造一個集代表聯絡站、“共聯檢察”、共享法庭、立法聯系點等站點室為一體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實現平臺共建、人員共用、資源共享、氛圍共造。
截至目前,溫嶠基層立法聯系點搭建了涵蓋1 個中心站點、2 個聯絡分點、4 個法律顧問團隊、8 個立法征詢單位和28 個聯絡網點的工作網絡,既確保群眾性、全面性,又兼顧典型性、專業性。
羅媛媛
2023年6月2日下午,浙江省企業權益保護協會召開了一場關于《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研討會。特聘專家委員、企業家和科技公司代表匯聚一堂,圍繞條例草案進行研討,最終對條例草案中“科學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企業科技創新”“研究開發機構”“科學技術人員”等章節中九項條款提出了修改建議。
作為唯一一家設立在行業協會的省基層立法聯系點,浙江省企業權益保護協會利用密切聯系企業的便利條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創新立法意見建議征集途徑,凸顯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特色,及時將更多、更真實的企業聲音傳遞到立法機關。
協會構建了以65 位專家委員和法律顧問為主、各會員企業為輔的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構架。結合每次征詢意見草案的不同特點,靈活安排專家委員、法律顧問及企業家參與其中,確保立法工作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同時,健全制度建設。出臺了《浙江省企業權益保護協會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制度》等規定,明確了協會關于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工作職責和流程,為協會有章法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依據,進一步推動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規范化。
“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努力將基層立法聯系點建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踐點、民主立法的運行點、法律法規的普及點。”省企業權益保護協會相關負責人說。

2021年6月10日,浙江省企業權益保護協會組織召開《浙江省綜合行政執法條例(草案)》研討會。
孫煉棟 許 寧
“‘湖濱晴雨’就是民情晴雨表。”說起“湖濱晴雨”工作室,負責人徐利民的臉上滿是自豪,“最重要的是,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和合理性意見建議在立法過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在立法中彰顯人民意愿”,是“湖濱晴雨”工作室這輛“立法民意直通車”的行駛方向。位于杭州市上城區湖濱街道羊血弄10 號的“湖濱晴雨”工作室是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也是浙江省內唯一設立在社區社會組織的基層立法聯系點。雖然大部分立法信息員都不是法律工作者,但他們卻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多樣的行業背景,對法律法規給群眾生活帶來的影響有著敏銳而深刻的感受,往往以最樸實、最純粹的群眾視角提出意見建議。截至2023年5月,“湖濱晴雨”工作室的立法信息員已參與了77 部法規草案的立法征詢活動,召開專題座談會40 余次,上報立法建議2843 條,被采納吸收185 條。
“要讓‘立法直通車’駛上快車道,必須搭上數字化改革的東風。”徐利民說,利用大數據和5G 等技術,“湖濱晴雨”工作室與湖濱街道人大代表聯絡中心站、“晴雨議事坊”等平臺進行陣地互聯、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同時,專門建設了“云上晴雨”數字化立法聯系點,設置“民情民意”子模塊,實現基層群眾與立法機關全天候、零距離直達。近期,市人大常委會征集《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草案)》。工作室利用“民情民意”子模塊,“線上+線下”同步發力,3 天就收集到“原汁原味”的意見建議53 條。
對于未被立法機關采納,但屬于街道層面的意見建議,“湖濱晴雨”工作室也為此找到了“新出路”。
2022年11月,在《杭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征集建議期間,立法信息員朱江偉提出“放寬湖濱步行街區商家外擺條件,為商圈企業提供更貼心指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建議。
短短兩天時間,該條建議就促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按照“一場一方案”,湖濱街道相關科室為申請外擺的商戶在商業特色街區打造個性化、特色化、品質化的商品外擺,既滿足市民需求,又體現杭州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