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作為精英再生產機制的家庭德性資本傳承

2023-08-03 10:26:45王彥威郭貴川
西部學刊 2023年14期

王彥威 郭貴川

摘要:西方思想中盡管未曾直接使用“家風”這一概念,但關于家風問題的探討并不缺席。精英主義政治學家莫斯卡認為,家庭是對成員德性養成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這些德性中最重要的是“明智”,它更容易為“統治階級”即社會精英所擁有,這一論斷可溯源至亞里士多德。統治階級通過其家庭道德教育實現德性的傳承,進而實現統治階級自身的再生產。相應的德性保證了行動者在社會各場域斗爭中居于優勢地位,因此構成為德性資本。家風就是家庭成員所擁有的德性資本的總和。運用布迪厄“場域—資本—慣習”三位一體的分析方法,可以深度解析與重組莫斯卡的家風思想,提出一種基于現代西方學術研究成果的新家風理論。

關鍵詞:德性資本;家風;明智;精英再生產

中圖分類號:D6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14-0043-06

The Inheritance of Family Virtue Capital as a Mechanism of Elite Reproduction

—An Analysis of Moscas Thought of “Family Values”

Wang Yanwei1Guo Guichuan2

(1. School of Marxism, Guangdong Polytechnic, Foshan? 528041; 2.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Abstract: Although the concept of “family tradition” has not been used directly in Western thoughts, it has been discussed. Mosca, an elitist political scientist, held the view that family is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 influencing virtue cultivation among its members. Phrones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virtue of all, which is more easily acquired by the ruling class, i.e. the social elite. This asser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Aristotle. The ruling class realizes virtues inheritance through family moral education and then achieves its own reproduction. The corresponding virtue guarantees the preeminence of actors in the various social fields, and so constitutes virtual capital. Family tradition is the sum of virtual capital possessed by family members. Using Bourdieus trinity analysis method of “field-capital-habitus”, we can deeply analyze and reorganize Moscas idea of “family tradition” and propose a new theory of it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modern Western academic research.

Keywords: virtue capital; family values; phronesis; elite reproduction

道德風貌是特定人群的整體道德狀況,“家風則體現家庭的整體道德風貌”[1]。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發揮家風的道德教育功能,“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2];家風也是民風國風的風向標,“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只有“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3]。

中國古代社會呈現鮮明的“家國同構”的結構性特征,如“三綱五常”的核心價值觀不僅是立國之基,同樣乃立家之本。《禮記·大學》指出,“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即是說,統治階級成員對家庭道德生活的有序治理,是達成國家總體道德治理目標的前提。在此意義上,統治階級的家風可以折射出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表面看來,西方各主要語種中,都很難找到可以與漢語“家風”一詞準確對譯的詞匯;但如果我們不糾纏于語詞“能指”的缺位而索尋其“所指”的在場,會發現西方學者在“家風”問題上同樣充滿睿智的見解,深刻而富有啟發性。這一點在研究社會精英之道德特征的精英主義政治學理論中得到充分呈現,尤其是在傳統精英主義創始人、以“統治階級理論”享譽世界的意大利學者莫斯卡那里表現得尤為突出。

一、德性的譜系與德性精英統治的合法性

莫斯卡加塔諾·莫斯卡(1858—1941):意大利都靈大學憲法教授、羅馬政治制度和理論講座教授,著名政治社會學家,被譽為意大利政治科學之父;作為一名長期參與政務的學者,他曾擔任議會議員和參議員,并在1914—1916年間擔任政府殖民部次長職務。主要著述有:《關于政府和議地制的理論》《統治階級》等。莫斯卡首次系統而全面提出了著名的統治階級論,他與帕雷托一道,被認為是西方政治學中“統治精英理論”的首創者。(1858—1941)是意大利著名公法學家,也是有影響力的政治家,更以傳統精英主義政治學主要創始人的身份著稱于世。學術與政治上的多重成就,構成莫斯卡“家風”思想的出場背景。家風的重要性在本質上依賴于美德本身的重要性,作為精英主義政治學家,莫斯卡首先關注的重點是社會精英即統治階級成員的美德問題。

(一)精英德性研究在亞里士多德處的發端

作為一個政治哲學概念,“美德”更多被譯作“德性”(virtue,希臘文arête),它是古典政治哲學的核心議題,作為探討政治生活與最佳政治秩序的前提和基礎。亞里士多德指出,“德性是一種使人成為善良,并獲得其優秀成果的品質。”[4]他認為城邦或國家的持存與繁盛必須以正義與友愛的實現為條件,這不僅依賴于良法善治,同樣取決于公民自身必備的優良德性品質,“所有的公民都應該有好公民的品德,只有這樣,城邦才能成為最優良的城邦。”[5]124而人作為政治動物,必須在城邦中才能生存完善,實現人的最高目標“幸福”。

亞里士多德將德性分為兩大類:倫理德性與理智德性。倫理德性與靈魂中聽從于邏各斯的非理智部分即情感和實踐有關,其繁多表現形式我們可概稱之為善良。理智德性則與靈魂中具有邏各斯的部分有關,其中思考不變知識的部分所具有的德性就是智慧;計算、推理可變知識部分的德性就是“明智”,它溝通普遍智慧與具體善良行為,用以指導現實的倫理實踐。換言之,所謂“明智”,就是引導人在遵行道德規范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面臨道德抉擇時做到權變、適當的一種德性。

擁有完滿德性的,亞里士多德稱為“好人”,只有公民有望獲此殊榮。奴隸可以擁有個別倫理德性形式,如服從,甚至某種智慧,但因無法參與政治而導致德性的結構性缺陷,亞里士多德認定他們完全不具備明智德性。在公民內部,亞里士多德評定說明智“是善德中唯一為專屬于統治者的德性”[5]137,被統治的公民可以不具備足夠的明智,信從正確的統治是他們的首要職責。只有在理想的人人參政的共和政體中,好人的德性與好公民的德性才必然同一。亞里士多德這種德性分布理論經常由于其頑固的奴隸主階級立場受到抨擊,但它大體上是符合歷史真實的,即在古希臘社會,經常處理公共事務的人,對公共生活及其道德規則的本質會有更深的理解,從而鍛煉得比其他人更明智。

(二)莫斯卡德性觀的“二元三分”結構

莫斯卡繼承了馬基雅維利所開創的意大利政治思想悠久的現實主義傳統,在其代表作《統治階級》中,提出其目標是創立一門基于政治實證思維的政治科學。對人性的探討是莫斯卡政治科學的邏輯起點,他堅持一種善惡二元人性論。他認為,“善與惡的混合在人性中是天生的”[6]237,人性中內在地存在善與惡兩種本能,它們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控制,但都無法消滅。這種二元人性是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所共享的。

在莫斯卡的分析框架中,統治階級的行為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涉及制度供給,一種屬于政治謀略的范疇。因為被統治階級在人性上并非純然逐利、自私,他們希望命令合法化、服從正當化,需要其被統治是根基于道德原則;所以政治制度在其所處歷史時期都應是正義的,政治制度不應是針對被統治階級的明示的惡。莫斯卡堅定地指出,“一個誠實政府的存在,一個基于正直和正義的政府,一個在圭西亞迪尼所用術語上真正自由的政府,是人們可能擁有的最好保證。”[6]186

但是當論及統治者可采取的政治謀略時,莫斯卡認為人性可以毫無愧色地表現其善惡并存的特質。他說,“在政治生活中或在經濟生活中行動的人……總是試圖成功,而且不論是否有意,其行為總是一種在正義感和利益之間的妥協。”[6]358在階級社會激烈的生存競爭中,獲勝者為達目的不可避免會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的行為;而過分慷慨利他之人則很可能被人利用、侵犯而無法有效回擊,最終一敗涂地。另一方面,損人利己必須限制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過度的自私自利會因樹敵過多而遭致失敗。所以,莫斯卡得出結論,在統治階級成員中,“具有平均道德水平的人”最適應所謂的生存斗爭;在生活中奮斗的人應該具有某種倫理德性上的“野性”,那種“優雅的道德感”不過是輕易獲得成功的人士的專屬奢侈品[6]177。所謂平均道德水平,不應理解為絕對善與絕對惡在數量上的中間值,正常的社會需要維持一定程度的友愛利他的道德氛圍而不能過分地人人自私、精于算計,所以平均道德水平一定意味著其善行多于惡行。

莫斯卡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的德性二分法,但表現出對“明智”德性的特別偏愛,只是其內涵與論述重點存在明顯不同。顯然處理公共事務所涉及的復雜道德關系,需要高度的明智。但對于統治階級中直接行使公權力的各類官員來說,他們還需要具備特殊的管理才能和心理素質。莫斯卡說高超的智力保證了官員可以發現和處理真正重要的公共問題,但他更強調官員個人情商或非智力因素,包括意志、恒心、自信心、敏感性、活躍性等;指認這些是“比正義感更有用的——也比利他主義、甚至在知識程度和視野寬廣度上更有用的”[6]528。我們可以看出,根據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分類法,這些因素同樣是含有邏各斯的,是“明智”德性的特殊形式,是現代社會統治精英的專屬德性。表面看來,它們并不涉及對德性的分析和推理,但它們絕非盲目的、非理性的,其內在邏輯是可以把握的,只是其分析推理過程已經被高度壓縮。例如,道德行為中的堅定意志,反映的是對該行為本身正確性的高度的認同,這種認同恰是在之前多次分析推理中形成的;一旦形成之后,則無需再重復整個過程。總之,莫斯卡的統治階級成員人性中展現出明智德性、倫理德性與惡性共在的“二元三分”結構。

(三)德性精英統治(掌握公權力)的合法性

恩格斯認為,管理必須權威,一個社會的運轉必須“不論在哪一種場合……要有一個能處理一切所管轄問題的起支配作用的意志,不論體現這個意志的是一個代表,還是一個受托執行有關的大多數人的決議的委員會,都是一樣”[7]。精英是權威的載體,政治與社會領域的功能分化和權威流向必然導致精英階層的形成,排斥精英而主張所有人平等地從事管理,不僅無效率可言,進而也是不正義的。正因如此,莫斯卡認為,無論政治結構功能如何演變,社會上總會出現兩個階級: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其“階級”一詞含義不同于馬克思主義);換言之即精英與大眾。統治階級分布在社會各領域,只是在政治領域表現最為突出和充分。莫斯卡的傳統精英主義最常引發質疑的是如何處理精英與大眾間關系的問題。如果精英憑借其經濟、社會甚或文化方面的優勢而謀求對大眾施行其統治,在啟蒙時代以后是不合法的,尤其剝削成性的資產階級統治為社會主義所堅決反對,即便其經過一種表面上人人平等的形式化的選舉。

在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西方古典政治哲學中,只有德性的統治才是合法的。近現代自由主義將政治與道德分離,帶來物質繁榮的背后,是眾所周知的道德失范、人文精神滑落。麥金泰爾一針見血地指出,“現代性的各種問題應該基于自由個人主義與亞里士多德傳統之間的對立”[8]。為此他主張一種共同體主義,由“善優于權利”的前提出發,強調公共善的重要地位,反對道德上的國家中立主義原則。如前述,莫斯卡同樣堅信統治必須是基于道德原則的,他進而指出:“如果某個統治階級要適當維護其聲譽和職能,某些知識素質、以及特別是道德素質,對它就是必要的,這些素質也對社會有用。”[6]497正是這些道德素質促使統治階級意識到,他們的“優越性給他們帶來了對下層階級的義務”[6]498。在和平時代,社會主流道德觀念一定與統治階級的德性訴求相符。莫斯卡二元三分的德性結構中,精英在明智德性方面無論數量或結構都遠勝大眾。即使在倫理德性方面,他認為精英也應普遍達到社會平均美德水平而不是低于它,甚至應該涌現出個體精英的道德“圣徒”。兩相綜合,統治階級的德性水平必然整體高于被統治階級。

二、家風的德性養成功能與精英再生產的合法性

(一)家風在養成家庭成員德性過程中的關鍵地位

由知行合一的哲學高度觀之,德性的養成要經由兩條根本途徑:首先是教育(包括學習),其次更重要的是實踐;除幼兒道德社會化的最初始階段外,通常二者是同時進行的。教育與實踐總要依托一定的社會和物理空間進行,莫斯卡在此持一種近乎環境決定論的觀點。他認為,“一個人總是根據他的生活環境而感受、相信、喜愛和憎恨。我們是基督徒或者猶太教徒,是伊斯蘭教徒或者佛教徒,是法國人或者意大利人,這僅僅因為這些人是我們生于其中、長于其中的人們,只有極少數情況例外。”[6]121這一觀點需要做兩點補充:其一,按照莫斯卡自己的觀點,人性不能完全被改變;因此環境的影響總有一定的限度,它可以雕琢人類自然天性表現的程度和方式,但不能隨心所欲塑造人。第二,莫斯卡的思想深度,還達不到提出馬克思主義“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9]這樣的觀點。現實中,當個體的人生際遇發生劇烈變動時,因實踐的形式與內容大為不同,人們就很難再按照環境既定的模式如前人般生存;在最嚴格的意義上,生活永遠在發生某種變化,籠統所謂的環境絕不能批量復制人。舍此二點之外,莫斯卡的觀點其實包含了很大的真理成分,符合日常的經驗觀察。

莫斯卡明確指出,家庭是對德性養成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他說:“家族繼承的現象在道德素質方面更驚人。家庭訓練,特別是那些來自人們出生和成長環境的間接訓練,對道德特征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6]501他不厭其煩地舉例說,一個店主的兒子一般是精于算計、缺乏自我犧牲精神的;一個從幼年開始就接受宗教訓練的人長大后很可能會成為虔誠的教士;生于行伍世家的孩子容易選擇為國王慷慨赴死;革命者的后代則隨時準備走上街頭直面炮火與牢獄。尤其在成長環境相對封閉、缺乏有效的反向信息刺激的情況下,這種家庭影響幾乎是絕對的。一般認為,家庭道德教育在人生起始的未成年階段影響最為巨大,如果其在成年的過程中未受到根本性的沖擊,家庭道德教育將決定其德性的性質與面貌。家庭道德教育的實施主體,與其說是長輩這樣的實體,毋寧說是“家風”這一整體化存在;因為家庭德育的開展必須結合顯性(言傳)與隱性(身教)的多種教育方式方能奏效,體現為同一德性品質從長輩到后代的流動,那種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道德教育”則必然會失敗。

(二)作為精英再生產合法性來源的德性資本再生產

法國當代著名思想家布迪厄皮埃爾·布迪厄(1930—2002):法國社會學家,任巴黎高等研究學校教授,法蘭西學院院士。他是當代法國最具國際性影響的思想大師之一,英國衛報評價他為“許多人心目中的當代知名學者”,一位可與福柯、巴特、拉康等比肩的思想家。國際社會學協會評價他的著作《區隔: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為20世紀最重要的十部社會學著作之一。同樣認為家庭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但他主要觀察到了其中的不合理方面。布迪厄通過揭示教育系統內隱藏著的嚴重的不公平的文化再生產機制,證明精英家庭的后代之所以被再生產為“精英”,主要源于他們從各自的家庭中繼承了更多的文化資本。他認為整個社會是由各種“場域”組成的,這是沖突的競技場,生活就是不斷進行的競爭,而競爭所憑借的資源即資本。資本主要分三類:經濟資本即物質財富,社會資本主要是人脈關系,然后是文化資本;此外還有象征資本,是三大資本由于得到公眾承認而在其觀念中派生出來的資本形式。布迪厄最關注的就是文化資本,它是“一種標志行動者的社會身份的,被視為正統的文化趣味、消費方式、文化能力和教育資歷等的價值形式”[10]。成為精英即擁有更多資本,在此“那些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本的家庭的后代更是得了先天之利……文化資本的傳承無疑成了資本繼承性傳承最好的、也是最隱秘的方式”[11]。在布迪厄看來,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精英再生產是其不公平的剝削關系再生產的重要路徑。

但是,德性精英的統治是公平的,德性精英的再生產同樣是公平的。在莫斯卡的政治邏輯中,社會應當交由具備更高德性的精英群體來統治或管理,即使這種德性高度依賴于家風的塑造,從而表現出某種“世襲”統治的傾向;因為否定德性精英的統治就是否定大眾福利自身。依布迪厄所言,“資本就是權力”,是競爭中勝出的資源,正可理解為獲得統治階級身份的依據。因此,德性理應被視為一種資本,即德性資本[12]。參照布迪厄的定義方式,所謂德性資本可以定義為,個體在參與公共生活與社會治理過程中所擁有并得到認可的,表現為優良道德品質的一種價值形式[13]。如前所述,基于代際傳承的精英再生產(reproduction of elites)是德性資本獲得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德性資本的完整代際傳承機制:莫斯卡與布迪厄的一個綜合

布迪厄的哲學社會學以其特有的方法和概念體系而著稱,它們由慣習(habitus)、資本(capital)和場域(field)等術語及其關系構成。運用布迪厄的方法研究莫斯卡的家風思想,探究德性資本的完整代際傳承機制,可以發掘其思想中不為人重視的細節,得出新的有價值的結論,進而扭轉當下家風研究中的中國或儒家文化一元化解釋的片面傾向,實現融合現代學術研究成果的家風理論重構與拓新。

(一)家庭道德教育場域的內在結構及其競爭關系

布迪厄說:“場域可以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net-work),或一個構型(configuration)。”[14]場域是社會關系的集合體,是充滿斗爭或競爭的社會空間。不同的資本數量和質量構成決定了行動者在場域中的位置,并促成其選擇自己的行動策略。莫斯卡同樣注意到社會的競爭本質,認為對優越地位(preeminence)的競爭是文明社會生存競爭的恒久現象和主要內容,這種優越地位“使一個人可以支配他認為恰當的許多人的行為和意志”[6]73。

布迪厄的理論側重對高等教育、名牌大學場域的研究,它深入剖析了作為行動者的高校、高校學生之間存在的各類競爭關系,以及作為競爭結果的精英與社會結構的再生產。遵循布迪厄的思路,可以認為家庭道德教育同樣形成一個場域。在這個場域中,擁有不同家風的家庭是基本的行動單位,他們之間形成一種競爭關系,有時構成直接的競爭,如追求孩子在學校、社交等各種場合的表現所贏得的對其家風的不同道德評分;但競爭更多是指向未來的,更加隱蔽,長輩著眼于未來社會競爭的不同需要而針對性地培養后代具備某些德性。

布迪厄認為,場域結構反映社會的基本結構,不同行動者往往(當然并非絕對)持有不同的階級身份,在場域中采取不同的行動策略。按照莫斯卡的觀察,統治階級在對后代進行家風教育時,除了培養其一般的倫理德性外,更容易孕育一種公共精神或領袖氣質,即明智德性;而且由于社會主流道德本質上是反映統治階級利益的,所以他們更傾向于維護整個社會的既成道德秩序。被統治階級家庭,面臨謀生的沉重壓力,他們的道德更多地直接與周圍人際關系的現實走向、直接務實的物質利益有關,一般對抽象、宏觀的道德問題不敏感。莫斯卡堅持認為統治階級家庭的道德水準總體上要高于被統治階級。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補充其論證:一是道德行為的實現,往往需要運用一定的資源,被統治階級對此經常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境地。二是健全的人性需要做到本我、自我與超我的平衡。當基于超我的道德行為打破平衡時,會遭致本我與自我的反抗;被統治階級由于日常欲望滿足難度大,所以其本我與自我對超我的牽制力度往往也更大[15]。

場域中的長輩將既有的家風傳承給下一代就是德性的再生產,其最終參與甚至主導整個社會結構的再生產。莫斯卡提醒道,統治階級德性再生產的停止會引發災難性后果,將意味著社會結構的失序,會導致革命的爆發直至社會共同體的瓦解。

(二)德性資本的分類及其在家庭與社會場域中的運作

德性資本無處不在,對各類場域內的競爭行為起到滲透、導向和制約等作用,形成不同的資本收益。參照布迪厄對文化資本的分類,德性資本可以有兩種表現形式:個體化的德性資本,即人自身的內在道德修養與外顯道德行為;社會化的德性資本,體現為他人對行動者德性的承認,即名譽,按照布迪厄的邏輯,它直接就是一種象征資本。就其內容,德性資本可分為明智德性資本和倫理德性資本兩類,后者又包括善德資本與惡德資本(適度的惡德同樣為競爭所必需)。家庭成員擁有的德性資本的總和就是所謂家風。

布迪厄曾指出,文化資本再生產在兩個階段上展開[16]:首先,通過家庭教育,長輩擁有的文化資本在后代身上初步再生產出來;其次,后代憑借其對支配階級文化的認同和適應,在學校教育中與步入社會后獲得成功,完成文化資本再生產的同時再生產出整個社會結構。概言之,精英(統治階級)階層的子女能夠優先、迅速地進入精英階層。同理,德性資本的再生產也須經過類似的兩大步驟。莫斯卡多次強調,統治階級的社會地位決定其道德觀念是社會主流,“統治階級不是僅僅通過已經擁有權力這一事實來使其權力正當化,而是試圖為之尋找一個道德與法律基礎,把它表現為人們通常認可和接受的原則與信仰的邏輯的和必然的結果。”[6]118統治階級通過控制學校教育與社會輿論等制度性架構,以隱蔽的形式確定了哪些道德行為更具社會主流價值。傳承不同家風的人,只有通過它們的考核,才能獲得學業、職業和社會其他方面的成功,而這些成功又強化了相應德性資本的再生產。依托德性資本再生產的隱秘機制,統治階級實現整個社會結構再生產的阻力被降到最低。

布迪厄認為,不同類型的資本可以相互轉化。資本總是按照特定的轉換匯率,始終處在不停地流動和交換的過程中。莫斯卡曾表示,在統治階級中,“甚至當一個家族沒有自己的遺產時,家長的文化水平和家族間的聯系也能部分地傳給他的孩子”[6]495。在他的思路中,同樣認為家庭擁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資本能轉化為家庭成員可獲得的德性資本。簡言之,其他資本擁有的程度,基本可以決定行動者為社會創造實在價值的能力,從而對其德性起一種現實化、放大化作用,通過建功立業彰顯其德性的社會價值;反之,則反是。其中,文化資本與德性資本存在更深入的內在聯系,受教育程度低導致(亞里士多德意義上的)明智不足,會導致德性上的嚴重缺憾。莫斯卡認為,其他資本的欠缺加大行動者成功的難度,可能迫使其采取更多的背德行為;反之,“除了暴力革命的短暫時期……在一個不需要經常在猛烈、狡詐甚至是可恥的戰斗中拼爭以達到社會頂層的人那里,可能發現一種真正優雅的道德感。”[6]178

(三)慣習:德性資本在個體身上形成與展示的載體

“慣習”是布迪厄特有的學術概念,“所謂慣習,就是知覺、評價和行動的分類圖式構成的系統,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又可以置換,它來自于社會制度,又寄居在身體之中。”[12]慣習是人的性情傾向系統,當不同場域中的關系結構與情境條件具有高度相似性時,行動者擁有的慣習可以輕易“適應”新場域而無需顯著地調適。慣習與習慣在差異中又有關聯,習慣總是人在面對個別事件時的處理方式,而且通常意味著思想、行為的機械重復;慣習則是應對一切事件的總體框架,但它需要在大量習慣綜合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并由此獲得了一定的創造性。

德性的形成高度依賴于經驗。亞里士多德就認為,我們先運用它們(倫理德性)而后才獲得它們;倫理德性被訓導為習慣,再經由明智的指導而最終內化為真正的德性。莫斯卡也同意,德性形成與習慣有關,“這些道德包括意志力、勇氣、驕傲和活力。實際情況是,社會地位、家庭傳統以及我們所處階級的習慣,對這些素質的發展起到的作用比通常所假定的更大。”[6]111家風養成了兒童具體的道德習慣,當它們被綜合為一個有機的系統時,就初步形成德性方面的慣習即德性慣習,德性慣習及其自我強化決定了兒童能否有效適應后續的從學校到社會的各種場域競爭。德性慣習因此是德性資本的現實載體。同樣,統治階級后代所擁有的德性慣習相較于被統治階級占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莫斯卡強調,一些進行統治或管理必備的才能,即“擔任重要職位的資格——也就是處理重要事務的習慣,和某種程度上的能力——對于那些幼年時就對這些職位有所了解的人更容易獲得。”[6]109統治階級的家風熏陶出更適應場域競爭的德性慣習,其后代因此更容易被再生產為新的統治階級。

四、結論

莫斯卡是一個立場鮮明的資產階級學者,他所有理論思考的著眼點都是論證和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合法性。如前述,僅從經濟、文化、社會資本的占有方面論證資產階級統治的合法性是不能令人信服的;然而,作為一個“腐朽的、沒落的、潰爛的、反動的階級”(列寧語),從德性資本的角度為資產階級統治作辯護更容易遭致失敗。因此,莫斯卡的真正貢獻,在于他指明了一條普遍規律,即任何尚在正常行使社會管理或統治職能的階級(在非階級社會中為“階層”),通常都會擁有更多的德性資本,而他們通過將德性資本傳承給后代的方式實現精英再生產,也是合法而有益于社會的。當然,這一結論只有在將統治階級作為整體觀察對象時才成立,具體到統治階級成員,并不能準確斷言他們擁有德性資本數量的多寡;也正因此,打開了統治階級或精英身份的開放流動的通道。正如莫斯卡所呼吁的,只要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分子,就必須發展一種高度自覺的自我意識,認識到對社會負有的管理職責和道德義務,從而強化己身與家庭成員的德性修養。而這也正是我們今天重視家風、研究家風、培育良好家風的現實意義之所在。

參考文獻:

[1]陳來.從傳統家訓家規中汲取優良家風滋養[J].學習月刊,2017(2):9-11.

[2]習近平.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家庭文明建設? 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N].人民日報,2016-12-13(1).

[3]習近平.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 發揮我國婦女偉大作用[N].人民日報,2013-11-01(1).

[4]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M].苗力田,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35.

[5]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6]莫斯卡.統治階級[M].賈鶴鵬,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7.

[8]麥金太爾.追尋美德[M].宋繼杰,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295.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10]宮留記.布迪厄的社會實踐理論[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11]布迪厄.資本的形式[M]武錫申,譯//薛曉源,曹榮湘.全球化與文化資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1.

[12]王小錫.論道德的經濟價值[J].中國社會科學,2011(4):55-66,221.

[13]JEN WEBB,TONY SCHIRATO,GEOFF DANAHER.Understanding Bourdieu[M].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2:68.

[14]布迪厄,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M].李猛,李康,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133-134.

[15]胡志剛.從“德性”到“個性”:“德性”和“道德”的區分與西方政治倫理觀的古今斷裂[J].道德與文明,2016(3):121-126.

[16]黃俊.布爾迪厄文化再生產理論研究:一種教育社會學的視角[D].重慶:西南大學,2016.

作者簡介:王彥威(1979—),男,漢族,山西定襄人,廣東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形勢與政策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為政治哲學。

郭貴川(1980—),女,漢族,山西忻州人,北京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趙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无码'专区第一页| 五月婷婷欧美|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国产精品免费p区| 久久精品91麻豆| 色首页AV在线| 亚洲区欧美区|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看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亚洲小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网|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色九九视频| 天天摸夜夜操|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a网站|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一级不卡毛片| 免费毛片a| 五月天综合婷婷|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亚洲无卡视频|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欧美第二区| 四虎影院国产|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最新国产在线|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亚洲va视频| 成人夜夜嗨|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在线网|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58av国产精品|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91丝袜乱伦|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欧美日韩午夜|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2020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人妻21p大胆|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