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供圖 |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

車載數據采集設備

風險評估多維度仿真場景
隨著智能駕駛技術體系的日趨完善,我國已處于智能駕駛大規模應用的前期階段,現有研究多針對車輛局部信息感知和微觀控制,對于智能駕駛行為的安全性,異構交通流運行規律、控制方法、風險評估模型、仿真軟件、智能駕駛測試運營管理體系及適應智能駕駛應用的運營規范等研究較少,有必要以應用為導向、以安全為保障,從交通系統的視角評估智能駕駛技術的潛在影響和新需求,開展異構交通場景下的關鍵技術攻關,構建智能駕駛在交通層面的理論平臺和模型庫,為智能駕駛落地提供支撐。
該項目研發的面向異構交通的仿真與驗證平臺,可實現對大型城市異構交通網絡的車輛微觀駕駛行為、宏觀交通流傳輸規律、異構交通風險評估及管控方案進行集成驗證評估,為智能駕駛大規模應用奠定理論和仿真驗證基礎,對解決我國智能駕駛大規模應用面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有極大推動作用。
項目研發的異構交通流模型和風險評估模型可以實現對區域交通運行狀態的精確預測和高風險精準識別,為異構交通流的風險預警防控提供技術支撐,能有效提升智能駕駛運行風險評估能力和交通運行安全水平。

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數據采集系統

LTE-V 無線通信試驗網絡與路側天線
項目成果已被納入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多項政策文件和國家標準,為交通運輸部認定智能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提供了技術支撐,為多個省市智能駕駛測試場地建設和測試管理辦法編制提供重要依據,規范并指導了智能駕駛測試場地建設與測試管理體系建設。
目前,江蘇蘇州工業園區智能網聯示范區為多家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優質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及路側智能設備功能、性能測試的服務,大規模的智能駕駛測試服務將推動智能駕駛測試技術飛速發展,進而推動我國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
項目成果已通過《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建設技術指南(暫行)》等的發布與實施,支撐了蘇州、北京通州和亦莊等多個智能駕駛示范區建設,以及全國多個省市的測試場地建設與測試管理規程制定,有效提高了我國智能駕駛研發、測試、實施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獲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與間接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