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供圖 |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 王萌萌

項目成果為我國美麗農村路推廣及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美麗農村路建設研究及示范”項目屬于與農村公路規劃與管理等相關的軟科學領域,是支撐交通運輸部開展并推動美麗農村路工作所進行的系列研究。“美麗鄉村”建設是實現“美麗中國”的重要一環,農村公路是支撐“美麗鄉村”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我國農村公路建設已由大規模建設階段,轉向結合交通強國、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要求的提檔升級和提質增效發展階段。美麗農村路作為“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四好農村路”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的集中體現。
項目組依托對31個省區市調研成果及近20個縣市一萬多公里農村公路規劃建設項目,采用理論聯系實際、多領域宏觀政策與農村交通建設管理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對美麗農村路理論體系、評價指標及評價方法、系統性建設技術要求、創新性管養運措施等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成果對推動我國美麗農村路發展與建設發揮了重要的決策支撐和技術支撐作用。
綜合運用道路生態學、景觀美學和交通經濟學等理論,該項目系統提出了美麗農村路內涵、建設理念及建設要素,構建了美麗農村路建設的理論體系。為我國美麗農村路推廣及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以基礎性、控制性及特色性為分類原則,該項目創建了美麗農村路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了反映美麗農村路建設水平的量化評價模型。為交通運輸部組織的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評選活動的評選要求及參評路線自評指標提供了參考,有效保障了參評路線品質及評價的準確性。
從項目策劃、工程建設、服務設施布局、景觀風貌設計及綠色環保等方面,該項目系統提出了美麗農村路建設“增美”“維美”技術要求,在我國美麗農村路規劃、設計和建設中得到廣泛實踐應用。
項目組根據該項目的研究成果,指導、規劃、設計、建成了貴州、浙江、安徽、湖北、吉林、四川等省份近20個市縣的美麗農村路,總里程超過1.3萬公里,助力沿線上千個村鎮鄉村振興戰略。
此外,基于外部效應分析,該項目提出了美麗農村路管養運的機制、模式,以及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探索了“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深度融合、資源共享、多站合一、客貨同網”的鄉鎮運輸服務站發展新模式,促進了農村公路與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特色資源、體育運動等產業融合發展和經營性項目一體化開發,提升了美麗農村路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性,拓寬了農村公路服務附加值,為交通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新途徑。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是我國最早在旅游交通領域開展相關研究與實踐的科研單位之一,該項目研究成果不僅為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相關政策的提供有力提供支撐,同時也廣泛應用于全國各地的旅游公路規劃、設計和建設,并成功推廣至巴基斯坦、馬達加斯加等國際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