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
(山西高速集團朔神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朔州 036000)
赤泥泉1號大橋全長1066m,主橋為(124+248+124)m連續剛構拱組合梁橋。11#、12#墩T構為(124+248+124)m連續剛構拱組合結構梁的主墩。

圖1 赤泥泉1號大橋主橋上部結構立面圖
梁體為箱梁,其高度及截面隨線形變化,箱形截面為單箱雙室的直腹板形式,頂板、底板及腹板局部向箱梁內側加厚,均呈直線狀線性變化。箱梁的頂寬為14m,底寬為10.6m;在梁體的拱腳處,結構會局部加寬,加寬段的頂寬為15.6m,底寬為13.4m;主梁0#塊與墩柱的固結形式為剛性連接。拱肋為鋼管混凝土的結構形式。
主橋梁段共劃分為119個。0#長度為17m,0#塊中支點處梁高15.5m,頂寬14m~15.6m,底寬10.6m~13.4m,翼緣板懸臂1.1m~1.7m,懸臂端部厚20cm,腹板厚分別為120m~260cm,倒角處局部加厚至340cm,底板的厚度為120m~250cm,呈折線變化狀。中支點處設2cm深造型槽,底部由墩梁固結處9m長漸變至頂部17m長,形成倒Y型構造,梁寬設140×250cm倒角由標準段10.6m漸變至拱腳加寬段13.4m。0#塊C60混凝土共計2369.3m3(含拱腳)。
主橋墩頂三角托架結構上部用精軋鋼預拉在墩柱上,下部支撐在底部牛腿上。縱橋向兩側各設置6套三角托架,外側4個倒角各設1套三角托架。安裝時先用4束φ32mm精軋螺紋鋼對拉固定,再焊接托架與預埋件接觸部分,將下部支撐在底部牛腿上,底部牛腿通過兩束φ32mm精軋螺紋鋼對拉。墩柱施工時預埋托架牛腿,預埋位置與兩側托架上下錯開,安裝時用精軋螺紋鋼貫穿墩柱固定在內壁對拉。
三角架上布置縱向和橫向主梁支撐結構系統,縱向主梁上設置排架支撐腹板和頂、底板重量,橫橋向次梁分布側模板,支撐側模板和翼板重量,為方便卸載,主梁底部設置砂箱。托架結構具體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0#塊托架立面圖
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分析軟件進行計算,構件均采用梁單元模擬,分配梁與排架、排架與三角托架之間的連接為彈性連接。托架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0#塊托架模型圖

圖4 三角托架組合應力圖
對0#塊托架模型施加混凝土荷載及模板、施工荷載,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縱向分配梁、排架、橫梁及三角托架等各構件應力均滿足要求。

表1 各構件應力計算結果
由圖5可以看出,三角托架的變形最大值為1.36mm,其所允許產生的最大變形值為L/400=6mm,三角托架的撓度滿足設計要求。

圖5 三角托架變形圖
赤泥泉1號大橋主跨連續梁0#塊托架預壓方式為利用千斤頂反壓加載。即通過頂升千斤頂,使其反力預壓縱向墊梁的方法預壓托架,縱向墊梁所受力等于反向預壓荷載產生的力。在變形較小的情況下托架結構把作用在其上面的0#塊均布荷載轉換為集中荷載,使在這兩種工況下所產生的變形效果接近一致,也就是讓它們的撓度曲線達到一致。通過液壓千斤頂在托架頂集中施力,并隨0#塊混凝土重量的增加逐級加載,使托架變形量最大,從而達到等效預壓的預壓目的。通過托架預壓使其產生沉降,托架結構的非彈性變形將會基本消除,托架的彈性變形可以通過調節千斤頂的張拉力得到較好控制。
3.2.1 反力架計算
在最大預壓荷載(120%預壓荷載)作用下反力架整體受力計算如圖6所示。

圖6 0#塊反力架預壓變形圖
由以上計算結果可知,最不利在最大預壓荷載作用下所受的最大組合應力值為218.11MPa小于345MPa,最大變形為18.42mm小于5000×2/400=25mm,應力及變形均滿足規范設計要求,結構安全。
托架全程采用塔吊吊裝。
(1)墩柱預埋件:在墩柱施工時,按照設計的三角托架尺寸在墩身中埋入預埋件,左右側預埋件,上部預埋件單側共6套,距墩頂2.029m,沿中線對稱布置,預埋件距中線分別為4.875m、3.875m和0.5m。下部預埋件距墩頂6.86m,位置同上部預埋件。倒角處墩柱預埋件,共計4套,距墩柱棱線0.7m,上預埋板距墩頂3.279m,下預埋板距墩頂8.03m。
(2)三角托架安裝:墩柱拆模后,將牛腿剪力鍵焊接在預埋鋼板上,然后在牛腿上焊接三角桁立柱。縱橋向兩側各設置6組托架牛腿,倒角處設置4組,立柱、縱梁及斜撐均采用雙HM588型鋼,下部支撐在底部牛腿上,下部牛腿通過兩束精軋螺紋鋼對拉,上部牛腿通過4道精軋螺紋鋼對拉,每一榀三角支架在地面加工好之后整體吊至作業面固定。
(3)下落裝置、橫梁、施工平臺及排架安裝:三角架上先布置砂箱作為下落裝置,縱向間距為0.5m/1.5m/1.6m,橫向間距為1m/3.375m/1m/3.375m/1m;再安裝橫向主梁,單側3組,材質見技術參數,間距同砂箱間距;最后安裝縱梁(施工平臺下)及排架,順橋向縱梁12件,底板下排架46件,縱梁間距為0.8m/0.6m,排架中心間距0.28m×4+0.65m+0.73m×3+0.735m+0.26m×4+0.735m+0.73m×3+0.65m+0.28m×4。
4.2.1 加載方式
根據現場情況,通過墩柱預埋PSB930精軋螺紋鋼結合組合貝雷片、液壓千斤頂對墩頂外懸段托架預壓。
4.2.2 預壓目的
整個托架系統拼裝完成后,需要對已施工完成后的托架預壓,以便實際測試托架的非彈性變形和彈性變形,驗證0#塊托架的承載能力,同時也消除托架的非彈性變形值;根據實際測得的數據來反算0#塊混凝土底模的預拱度,確保支托的使用安全。
4.2.3 加載方法
托架預壓加載的重量按照0#塊混凝土的重量計算,并綜合考慮預壓施工荷載及施工安全系數所計算出的壓重重量,托架預壓按三級預壓(最大施工荷載的60%、100%、110%)。預壓荷載的分布應該與支架的施工荷載分布基本保持一致。
加載分級為:0→536.9 t(60%)→894.85 t(100%)→984.33 t(110%)(單側)。
4.2.4 加載順序
托架加載的順序按照從托架中間向兩端依次加載,預壓加載按照三級加載,每一級加載完成1h后,觀測支架的變形,以后每間隔6h監測并記錄各監測點的變形量,當監測后相鄰的兩次位移平均值之差不超過2mm時,方可繼續進行后續加載。在全部的預壓荷載都施加完成后,應每間隔6h監測并記錄各監測點的變形量;連續12h所產生的監測位移平均值之差不超過2mm時,才可以終止預壓,并卸除所加的預壓荷載。
預壓施工采用對稱均衡的原則,持續觀測底模及托架處各測點。卸載按分級加載時相同的重量反順序逐級卸載,各級卸載完成后需要靜停1h,測量每個測點的變形值,全部卸載完成6h后,再測量每個測點變形值即可結束。
4.2.5 變形量測
在0#塊托架底橫梁沿橫向對稱布設5個變形監測點,在托架懸挑端、近墩端工布置4個觀測斷面。預壓監測內容包括基礎沉降變形、托架豎向位移、頂面水平位移、縱橫梁撓度。在托架預壓完成后,根據監測數據計算基礎沉降量、支架彈性變形量、非彈性變形量及平面位移量,評價托架安全性并確定立模標高,最后形成托架的預壓報告。

圖7 監測點布置示意圖
本文介紹了赤泥泉1號大橋0#塊托架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該橋主墩墩高75m,故對其0#塊現澆混凝土采用托架施工。考慮到其墩高較高,采用沙袋或試塊預壓材料運輸困難且安全風險較高,故采用反力架預壓,顯著提高了施工效率。通過對該0#塊托架及反力架的模擬計算,縱向分配梁、排架、橫梁、三角托架及反力架等,各構件應力均滿足要求。實踐證明,這種高墩大跨橋梁0#塊現澆混凝土施工采用該方案最為經濟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