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近日,父母擦酒精退熱致4歲女童住進ICU(重癥監護病房)的新聞登上熱搜。據孩子媽媽介紹,4歲的曉月反復高熱,吃了退熱藥也不見效。
夫妻倆想起了老家流傳的偏方:酒精擦身。孩子體溫一升高,他們就用酒精給孩子濕敷和擦身。沒想到,忙活了一天,曉月不僅高熱未退,還吐了四五次,精神狀態很差,夫妻倆趕緊將孩子送往醫院。
在醫院補液時,孩子陷入昏迷,隨后被送入ICU。醫生檢查發現,孩子系急性酒精中毒,出現了嚴重代謝性酸中毒,大腦功能受損。經過搶救,孩子終于脫離了危險。
醫生提醒,未揮發的酒精滲入孩子皮膚會引起急性中毒,嚴重的會出現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孩子發熱時,千萬不要用酒精擦身!
酒精擦身降溫到底能不能用?
孩子發熱時,除服用退熱藥物外,部分情況下可適當使用濃度為30%的酒精物理降溫,即將紗布或柔軟的小毛巾用酒精蘸濕,擰至半干,輕輕擦拭前額、頸部兩側、胸部、腋窩、手腳心等部位。
但使用這樣的方法條件十分嚴格,酒精濃度不可過高,否則會刺激皮膚,吸收表皮大量水分造成脫水。另外要注意的是,酒精過敏者等不宜用該方法降溫。
孩子發熱時這些退熱方式也不可行!
捂汗
小時候只要發熱,老人都會出主意,“捂一捂,出一出汗就好了”。其實,這經不起推敲。捂著會導致熱量散不出去,反而容易使體溫升高。就算捂出了汗,捂汗退熱的功效也只是暫時的,孩子丟失大量的汗液,反而可能造成脫水,甚至引起捂熱綜合征,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退熱針
常用的退熱針就是柴胡注射液和注射用賴氨匹林。
一些孩子注射賴氨匹林后,出現了驚厥、嘔吐、昏迷等不良反應,嚴重時可導致死亡。早在2018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曾發布公告:3個月以下幼兒禁用注射用賴氨匹林,16歲以下兒童慎用。而使用柴胡注射液之后,容易引起過敏等不良反應,一般兒童禁用。
藥物灌腸
“快速退熱,無創傷無痛苦!”一些無良小診所會推薦藥物灌腸。灌腸過程中,如果藥物劑量把控不好,會嚴重損傷孩子的肝腎功能。操作不當,還可能造成腸穿孔,甚至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孩子發熱,如何正確退熱?
發熱時,體溫高低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并不絕對相關。體溫低并不代表病情一定輕,體溫高也不代表病情一定重。
家長要認識到:服用退熱藥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孩子的舒適度,讓孩子安全、舒適地度過發熱期,而不是單純追求把體溫降到正常值,更不是治療疾病。
正常情況下,孩子吃完退熱藥后半小時到1小時,藥物才開始發揮作用,體溫可能僅下降1~2℃。只要孩子不再那么難受,家長就不用特別著急,不用短時間內反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家長只需要密切觀察孩子是否出現特殊情況即可。
醫生建議,一般孩子體溫超過38.2℃,就可以使用退熱藥。但需注意,38.2℃并不是孩子使用退熱藥的唯一分水嶺,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以及自覺癥狀同樣重要。如果孩子體溫不到38.2℃,但已經出現了精神不振、肌肉酸痛等表現,就可以給孩子使用退熱藥。
在用藥方面一定注意:6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選擇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兩者任選其一即可。2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的孩子只能選擇對乙酰氨基酚。
孩子發熱,使用退熱藥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能同時服用兩種退熱藥
這種做法會增加孩子的肝腎負擔,造成不良反應。也不建議兩種退熱藥交替使用,因為并不能增加退熱效果,反而可能導致藥物過量。
◎嚴格按照藥物說明書的要求
家長為孩子選擇退熱藥時,既要選擇適合其年齡的藥物,也要認真閱讀藥物說明書。給孩子服藥時,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并注意劑量和時間間隔。切記不能因為孩子不退熱而超過規范用法、用量給孩子服用。
◎避免感冒藥與退熱藥重復使用
如果同時給孩子服用復方感冒制劑,一定要閱讀藥物成分表,避免與正在使用的退熱藥成分重復,以免藥物過量。
什么情況下需要立即就醫?
對于孩子發熱后是否需要立即就醫,醫生建議:①3個月以下的孩子只要出現發熱,就應及時就醫。各年齡段的孩子只要連續發熱超過3天,就應及時就醫。②如果孩子出現頻繁嘔吐、腹瀉、膿血便,甚至呼吸困難等癥狀,要及時就醫。③如果孩子年齡較小,出現煩躁不安、難以安撫,訴說某一部位持續疼痛,有腹部包塊,出現驚厥、意識障礙等癥狀,也應立即就診。④如果孩子精神狀態特別差,總是沒精打采,想睡覺,體溫下降了仍然精神狀態不好。這種情況無論體溫高低,都要去醫院就診。⑤如果孩子年齡較小,精神差可能不容易被發現,此時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呻吟或臉色蒼白、吐奶、納奶減少,甚至拒奶等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診。⑥孩子喘息、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難,有明顯的聲音嘶啞等,要小心喉炎以及喉氣管炎,也要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