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心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代表回信,對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參與科普事業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科普作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舉措,強調“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帶動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參與科普事業,將為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
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普能力的發展,象征著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和創造能力的進步。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大規模的高素質創新隊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不斷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方能推動先進科技成果有效融入公共認知與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全面提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發展建設成效。
當前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與挑戰前所未有。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唯有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科技發展水平,才能闊步科技前沿、掌握科創高地,在復雜的國際科技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
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科普事業政策體系,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提供政策引導、完善激勵機制,不斷加強科普事業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讓科普事業發展更好與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戰略部署深度耦合,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等領域有效銜接;另一方面,要不斷推進科普主體多元化,致力于形成“黨的領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社會協同、開放合作”的科普工作建設模式,將科普主體責任落實落細,培養壯大科普人才隊伍,持續構建社會、政府、市場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大格局,實現科普生態系統良性循環與可持續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型傳播方式與媒介手段不斷出新,也為科普事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新契機。未來,在開發新型科普模式與科普產品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線上線下渠道,強化互動式、服務式、場景式科普傳播,在科普資源開發、呈現形式創新等方面繼續取得突破,為公眾帶來更有趣味性、更加沉浸式的科普體驗。究其根本,科普能夠進一步提升人們的創新思維與理性思考的能力,在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風尚。推動科學普及,實現創新發展,有利于培植科學嚴謹的價值觀,為全社會形成科學嚴謹、理性公正、文明有序的良好氛圍埋下種子,讓熱愛科學、樂于創新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