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白
小女子不才,前來自薦,我叫王貞儀,字德卿。或許是我為人太過低調了,以至于很多人都沒聽過我的名字。
我精歷算、通數理、懂醫術、曉詩律,能文能武,算是個全才。
再淺談下我后世的成就吧!我是大清女天文學家,我的學術成果被刊登在世界權威期刊《自然》上,我的故事被寫入美國暢銷童話書中,還有小行星以我命名。
不過這些都只是浮名,科學本就是要為人類做貢獻的。既然各位都不了解我,那就讓我簡單地做個自我介紹吧。
01閨中之女,出類拔萃
我生于清乾隆三十年,自幼聰慧過人。我的祖父是宣化太守王者輔,他學富五車,著作甚豐,是我的啟蒙老師。在他的教導下,一個不同于尋常女子生活的世界向我緩緩打開。
那些年,祖父教我識字,教我算數,我們在一起下棋,一起討論詩詞。我最喜歡在夜間看星星,抬頭看著天幕上布滿星星點點的小白燈時,心中就很是歡喜。那柔和的光暈照亮我的書案,使滿室都充斥著溫暖與愜意。與祖父相伴的時光很美好,卻也很短暫。我11歲時,祖父離世,留下了一屋子藏書替他陪伴我。藏書總計75櫥,在那之后的5年里,我就窩在書屋里,讓各類書籍陪伴我度過思念祖父的日日夜夜。
我覽閱的書籍不計其數,有歷史、醫學、數學、話本、民間雜談,可以說我的知識儲備相當豐富。在一次機緣下,我還學習了騎射,在草原上肆意地飛馳,是多么暢快!此后,我不愿再被束縛在閨閣中,我有比肩男子的豪情,也有驚世的才能,我要去探索自己的世界。
02少年而志,踏遍千山萬水
“足行萬里書萬卷,嘗擬雄心勝丈夫”是我的志向,少年人就應該賞遍名山大川,讓自己的足跡印在大清的領土之上。
于是,我隨著父親四處游賞,16歲時我們去了江南,后又客居在京師,最后轉去了陜西、廣東。這整整5年的時間里,從南至北,甚至莽荒之地我都行過。我游歷山川,閱覽江海,沿路的風土人情、河山地廟、名勝古跡,盡攬入我眼,盡印入我心。
不斷地探索既豐富了我的視野,也塑造了我的人格。我既有“浮舟滄海,立馬昆侖”的男兒豪情,也不失小女子的溫婉。
最重要的是在這5年中,我找到了人生的摯愛——天文學。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只顧欣賞美景,我更想知道原理。我常常好奇,為什么會有晝夜變化?月亮為什么會陰晴圓缺?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不斷牽引我的心去探索,去找到一個答案。
03不愛胭脂,愛追星
在我生活的那個時代,有西方新思想的傳入,也有不少女性突破桎梏,活出自己的例子。我想效仿那些奇女子,有自己的一番追求,去探索自己的天地。我不喜歡在閨房中侍弄花草,描眉繡花。我癡迷天文學,我立志:這寶貴的一生,要投身天文事業。
那時,命理風水學盛行,人們對于世界的認知還停留在“天圓地方說”中。天文歷算之書一向被藏在皇宮,常人很難觸及。
即使聰慧如我,在天文學之路上,也行得艱難。
沒有老師的指導,沒有科研儀器,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摸著石頭過河。不過,這可難不倒我,我可是一位天文學家。巨大的困難才能激起我的熱血,我要做前人未做之事,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敢想、敢干、敢闖,是我的科學精神。沒有可用的實驗儀器,我就自己發明創造。我就地取材,拿家具做實驗。我把房頂上的水晶燈當太陽,小鏡子當月亮,再用圓桌做地球,模擬日地月三者的運行軌跡。通過移動來改變它們的相對距離,多次實驗后,我得以窺見真理,打破“天狗食月”的謬論。我得出月食的理論:新月之時,月在日、地之間,地影蔽月,則生月食,故月食常在望。雖每月必有朔望,但不一定見月食,唯在黃道與白道交點附近,才有月食現象發生。
經過后續完善,20歲時我寫下《月食解》,書里涵蓋月食、月望的成因和食分深淺的知識。聽后人說,我在《月食解》中對月食形成的說明,是世界上第一份完備的月食成因的解釋,同時也與現代天文學的理論一致。我還會用天文知識,幫助鄰居準確地預測天氣,做他們的“天氣預報員”。我也常幫助農民運用天文知識進行播種。在我心中,科學是人類的好幫手,要能夠經世致用才可以。數十年來,我始終堅持夜觀天象,漸漸琢磨出行星運行圖。我的《經星辨》記錄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運行情況。
在人人都深信地球是方的時,我卻認為地球是圓的。我的《地圓論》一文中寫明:地體渾圓,只是它太巨大了,肉眼難以看清,反而因目光的局限,而認為地球是方正平直的。我的這個理論在當時被稱作異端思想,雖然我無法糾正人們的想法,卻將點點火種播撒在后世科學家的心中,讓他們在我的理論上,繼續深造,最終得出真理。
除了鐘愛的天文學,我還喜歡數學。為了方便計算,也為了能讓百姓學習數學,我簡化了梅文鼎的《籌算》,編寫出我們那個時代的“數學科普書”《籌算易知》。隨著西方數學思想的傳入,我也將其結合中國古代的“勾股定理”寫出了《勾股三角解》。
與科學為伴的日子,我廢寢忘食,抓住一切時間研究學問,最終寫成64本書籍留于后世。
04隕落如星辰
我從小體弱,多年來一直為天文事業而奔走,愈加孱弱,29歲時我因病去世。
聽說“地上少了一個人,天上便多了一顆星”,我那樣喜歡星星,極其有幸最終將成為它。
我的一生也如星,雖短暫,卻永世熠熠生光。200多年后,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的一顆小行星,就是以我命名的。每當你抬頭仰望那顆星星時,就是我在對你眨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