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成 賀亮亮



摘 要:色澤是葡萄果實重要的性狀之一,葡萄著色好壞直接影響葡萄的品質和售價。決定葡萄色澤的主要物質為花色苷,花色苷的形成不但受栽培品種的影響,還受栽培環境、營養水平、調節劑等栽培技術綜合因素的影響。在總結分析影響葡萄果實增糖著色主導因素的基礎上,提出通過選擇優良品種及健壯無病苗木、采取合理栽培架式、控產控梢控溫、科學水肥、環剝、鋪反光膜、套袋、去除基部老葉、合理使用調節劑和肥料產品等綜合配套栽培調控技術,來促進養分積累和花色苷的形成,從而促進果實增糖著色和品質提升。
關鍵詞:葡萄;著色;花色苷;配套技術
色澤是葡萄果實重要的性狀之一,特別對于有色品種來說,著色好壞直接影響其品質和售價,因此受到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高度重視。決定葡萄色澤的主要物質為花色苷,花色素與糖以糖苷鍵結合形成花色苷,廣泛存在于葡萄果皮和果肉中,使其呈現不同顏色,因此葡萄著色好壞往往與糖分高低呈正相關。影響花色苷形成的因素很多,不但受栽培品種影響,還受栽培環境、營養水平、調節劑等栽培技術措施的綜合因素影響。生產上通過采取因地制宜引進優良品種、提高果實和樹體營養積累、科學水肥管理、改善園內環境條件、合理使用生長調節劑等優化配套技術,促進花色苷的形成與積累,從而生產出色澤鮮艷、均勻飽滿的優質葡萄,增加產業效益,提升產業發展動力。
1 影響葡萄果實增糖著色的主導因素
1.1 品種與苗木因素
葡萄果實著色受品種特性影響,多數品種經合理栽培能較好著色。有研究者認為“影響葡萄上色不良的原因與品種退化、病毒感染有關”。因此,選擇優良品種和健壯無病毒苗木并適地、適栽,是確保果實正常著色的第一步。
1.2 環境條件因素
1.2.1 園內光照條件 光是花色苷合成的誘導因子,果實接受自然光照度70%以上時,著色良好。因此生產中利用優化的栽培技術,改善園內光照條件,提升光合效能,增加營養物質積累。
1.2.2 園內溫度條件 溫度與葡萄花色苷形成密切相關,花色素形成需要一定低溫,過高溫度反而抑制花色素形成。白天光照充足,氣溫25~30 ℃,光合作用強,光合產物制造多。夜間溫度較低,在15~20 ℃,光合產物呼吸消耗少,積累多。實踐表明,葡萄轉色成熟期晝夜溫差10 ℃ 以上,有利于果實中糖分積累和花色苷形成。
1.3 果實及樹體營養積累狀況
糖是花色苷合成的原料,果實中花色苷的含量隨著糖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一是葡萄高產量、大果穗、大顆粒容易造成樹體和果實養分積累不足,直接影響著色和成熟。二是長勢中庸葡萄樹,營養物質積累多,容易上色。過弱和過旺樹,都不利于營養物質積累,影響上色。三是氮肥施用量大,磷鉀肥施用過量或不足,中微量元素缺乏,導致樹體和果實中營養物質積累不足,不利于上色。
1.4 土壤水分狀況
水分影響花色苷的合成與分解。轉色期,土壤含水量在60%左右時,葡萄根系生長發育良好,利于花色素的合成和積累;土壤含水量低于35%時,葡萄根系很難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光合作用減弱,果實中糖分積累不足,影響著色;土壤含水量在70%時,枝條生長偏旺,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同時果實吸收大量的水分,降低糖、酸和花色素的濃度,影響轉色和成熟。土壤含水量超過80%時,還影響根系的生長發育和吸收功能。因此,葡萄轉色成熟期宜減少澆水量,采取隔行澆水或滴灌補水、及時排水等措施保持土壤有一定濕度,促進葡萄增糖轉色。
1.5 生長調節劑
葡萄硬核期之后,隨著果實內脫落酸的增加、生長素的減少,刺激葡萄自身乙烯生成,調動更多營養物質向果實內轉運,促進花色素的合成和積累。因而,此期適量補充乙烯利、脫落酸、茉莉酸丙酯等物質能夠加速轉色成熟的進程。脫落酸促進花色苷的形成,提早上色。乙烯利促進花色苷含量增多,加快上色,但濃度過高時,會出現葉片發黃、干枯,果粒變軟、掉粒等現象。茉莉酸丙酯能促進花色素的生物合成,改善著色。
2 優化技術措施,促進葡萄增糖著色
2.1 選擇優良品種及健壯無病苗木
根據當地的產業優勢、區域環境和管理水平,選擇技術成熟、管理簡便,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易于著色或不需著色的優良品種及健壯、無病蟲危害苗木適地、適栽,打好產業發展基礎。
2.2 多措并舉,增加養分積累
糖是合成花色苷的原料,各種栽培技術通過不同途徑影響葡萄中糖分的積累和花色素的形成。生產中,根據葡萄物候期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增加樹體及果實的養分積累,促進果實著色及成熟。
2.2.1 控產減負,調整穗形 葡萄畝產量應控制在1500~2000千克。因此,各地葡萄種植戶應結合品種特性、立地條件、管理水平、栽植面積等綜合因素確定控產指標。通過目標產量,確定合理的冬季修剪留芽量、生長發育期抹芽量、留枝量、果穗留量、果穗粒數及粒質量等。有計劃地做好田間綜合管理,確保營養枝與結果枝的比例控制在3~4∶1,實現壯枝結果,弱枝養樹,促進果實正常著色成熟。同時在修整果穗和疏果時,做到穗形緊湊美觀,大小一致,果粒不擁擠、不變形,通透性好。
2.2.2 適時適量,科學用肥 根據葡萄物候期、樹齡、樹勢、產量等綜合因素科學用肥。從萌芽至開花前主要需要氮肥、磷肥,合理補充鉀肥、中微量元素肥和氨基酸類、腐殖酸、海藻酸類肥,促進新根發育、萌芽、枝葉生長、花芽分化、花序發育和開花坐果;開花期前合理補充硼肥和鋅肥,防止大小粒、僵果,提高坐果率和促進幼果發育;從幼果生長發育至轉色前需要充足的磷肥、鉀肥,適量的氮肥、中微量元素肥和氨基酸、腐殖酸、海藻酸類肥,促進幼果膨大、枝葉生長和根系發育;從果實轉色到采收前則主要需鉀肥,合理補充鈣、鎂、硼等中微量元素肥,嚴格控制氮肥,謹慎使用腐殖酸、海藻酸、氨基酸類肥,禁用硝酸鉀、氯化鉀,防止鉀肥過量使用,促進果實膨大、轉色、增糖和芳香物質的形成,提高果實品質。果實采收后重施優質腐熟農家肥或商品有機肥,合理補充氮磷鉀復合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改良土壤結構,增加樹體營養積累,促進花芽分化,為來年豐產打好基礎。
2.2.3 依樹而行,主干環剝 對主干或主蔓適時環剝,促進果實中糖分積累,利于花色苷的合成。環剝對象為生長健壯樹、旺樹,弱樹不環剝;環剝時間為果實硬核期結束進入膨大轉色前,過早影響果實的膨大及樹體發育,過晚效果不理想;環剝口寬度根據主干、主蔓粗度而定,一般為0.3~0.5厘米,過窄傷口愈合快,效果不好,過寬傷口愈合差,削弱樹勢;環剝做到環剝時刀口要垂直立茬,深達木質部但又不傷木質部,清除韌皮部,露出木質部。環剝后涂抹殺菌劑,用塑料薄膜包扎好(圖1)。
2.2.4 加強管理,合理控梢 控梢對提高葡萄的坐果率、產量和品質至關重要。
一是人工控梢。采取花前結果枝頂端摘心,促進花序伸長、花芽分化和提高坐果率;花后及時抹除多余副梢、選留的副梢留足所需葉片摘心,最頂端的葉片應大于正常葉片的1/3,促進幼果發育,提高產量和品質;轉色期及時抹除頂端和果穗附近多余副梢,選留的副梢留足葉片在成齡葉處摘心,促進果實增糖、轉色成熟。
二是藥劑控梢。葡萄硬核期間,使用生長延緩抑制劑縮節胺或多效唑或矮壯素500毫克/升進行控梢,重點噴樹冠上部20~30厘米范圍新梢,噴頭朝上,平推快走,千萬不可對樹體上下通噴,否則易推遲膨大轉色期和成熟期。
2.3 掌握技巧,科學澆水
科學澆水是種好葡萄的前提。萌芽、新梢生長、花序分化、幼果發育需水量較多,開花期、硬核期、膨大轉色期、采收期需水量較少。葡萄進入轉色期,要注意控水和排水。葡萄膨大至轉色期,應小水勤澆,土壤含水量60%左右為宜,土壤水分適當偏小,有利于葡萄轉色成熟。生產中不是太旱不要澆水,過分干旱應適量灌水,可隔行澆水或滴灌補水。避免大水漫灌,水分過多,造成枝條旺長,影響糖分積累,造成著色緩慢,降低品質和風味。若遇大雨要及時排水。澆水后或雨后,做好松土、保墑、防澇工作,促進漿果轉色成熟(圖2)。
2.4 配套技術,改善光照條件
生產中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改善光照條件,促進葡萄著色、上糖、成熟。采用適合的架式及密度、脫果袋、鋪反光膜、剪梢、疏除基部老葉等措施,可有效增加園內光照,改善通風條件,減輕病蟲危害,促進果實增糖著色。
2.4.1 選擇適宜的架式及密度 根據品種特性選擇適宜的“V”形架、“Y”形架、“十字飛鳥”架等架式,適度提高架面高度,增強園內通風、透光性,平衡樹勢,促進果實增糖著色,減輕病蟲害,減少生產用工,提升勞動效率。根據葡萄品種特性和不同架式確定最佳株行距。如雙十字“V”形架,行距2.8~3.0米,株距1.0~1.2米,畝栽185~260株;“十字飛鳥”架,行距2.8~3.0米,株距1.5米,畝栽148~158株。
2.4.2 適時脫袋 套袋的葡萄果面光潔,顏色艷麗。綠色葡萄不解袋,紅色、黑色、紫黑色葡萄,在果實采收前10~15天,根據天氣情況和袋內葡萄著色情況擇機去除果袋,增加光照,促進著色,提高果實品質。去袋應避開中午高溫時段,先將果袋底部打開撐起,呈傘狀,1~2天后再徹底去除果袋。
2.4.3 行間鋪設反光膜 葡萄園鋪反光膜能顯著提高葡萄著色度、鮮艷度,提高含糖量,減少病蟲害。生產中,不套袋葡萄園鋪反光膜應在采收前30~40天,套袋葡萄園鋪反光膜應在脫袋后3~5天。選擇80~100厘米寬的反光膜,沿行向在樹體兩側平整鋪設,增加葡萄葉片和果實的受光面積,提高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著色度(圖3)。
2.4.4 及時剪梢 葡萄開始轉色后,在保證足夠葉面積的前提下及時剪除果穗上部多余副梢,保留的副梢在成齡葉處留3~4片葉摘心,增加光照和通風,防止架面郁閉及病蟲害滋生,促進葡萄增糖、轉色、成熟。
2.4.5 合理摘除基部老葉 葡萄進入轉色期后,應及時摘除果穗附近擋光的老葉、病葉3~5片,摘除葉片,保留葉柄。移開遮光的健壯葉片,使果穗周邊通風透光,加速增糖轉色。注意不要過多摘除葉片,摘葉過多反而影響果實增糖上色、花芽分化和樹體養分積累(圖4)。
2.5 改善環境,調控溫度
葡萄幼果發育期及轉色期白天溫度28~32 ℃,晚上10~20 ℃,幼果發育好,膨大轉色快,成熟早,風味濃,品質優。生產中應根據天氣變化采取不同的技術措施,改善葡萄園生態環境,促進葡萄幼果發育和膨大轉色。幼果發育期,葡萄最怕高溫、日灼和氣灼,此期間采取適時澆水,覆蓋遮陽網、噴灌降溫(田間試驗表明:高溫30 ℃以上噴灌30分鐘可降低田間氣溫5 ℃)科學修剪合理留置葉幕、行間生草,樹盤覆草等措施改善園內環境條件,減少高溫對葡萄生長發育的影響。膨大轉色期,科學控梢,合理留置功能葉,摘除老葉、病葉,提升園內通風和透光性。樹行鋪設反光膜調節園內光照和溫度,促進葡萄著色和品質提升。
2.6 合理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葡萄轉色
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葡萄轉色,一要看產品,選擇有批號的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不要選擇三無產品。二要看樹勢,旺樹噴,弱樹不宜噴。三要看天氣,看溫濕度,高溫干旱天氣,早晨或中午不宜噴施生長調節劑,否則易出現葉片發黃、干枯,果實萎縮、掉粒,甚至毀園現象,此期應在傍晚減量使用。四要規范使用劑量,按說明書推薦劑量使用,不要隨意加大使用量,否則容易出現果實品質差,落粒嚴重、色澤發暗無光澤現象。五要注意安全間隔期,植物生長調節劑安全間隔期7~10天。六要配合施肥澆水一起使用。
生產中常用的促進上色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成分主要是乙烯利、蕓薹素、脫落酸等。一般在著色初期上色10%~20%時,按照“保護劑+調節劑”的組合,把握合適的濃度,果面噴施或葉面噴施。選擇使用乙烯利200~400毫克/升+萘乙酸10毫克/升;乙烯利200~400毫克/升+胺鮮酯8~10毫克/升,葉片或果面噴施;脫落酸200~300毫克/升+0.1%蕓薹素內酯0.5毫克/升;脫落酸200~300毫克/升+碧護8000倍液,果面噴施。5%茉莉酸丙酯50~100毫克/升+高鉀氨基酸類葉面肥噴施或浸蘸果穗;2%三十烷醇0.15毫克/升+高鉀氨基酸葉面肥噴施葉面。
生長調節劑雖然可以促進葡萄上色,但著色、增糖過程不同步,且果實硬度下降,耐貯性能降低,生產上應根據天氣、肥水、樹勢等綜合因素慎重使用生長調節劑催紅(圖5)。
綜上所述,影響葡萄著色的因素很多,除受品種本身特性影響外,還與栽培管理技術密切相關。通過科學的優化配套技術調控,促使樹體健壯生長,促進養分積累和花色苷的形成,促進果實增糖著色和品質提升,增加產業效益,提升產業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