迮曉偉



龍口市作為山東省蘋果產業的適產區,生態條件適宜,品種優良,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隨著蘋果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各主產區也在有計劃推進綠色高質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新建標準化園區,有利于實現蘋果生產良種化、標準化、綠色化目標,有效減少灌溉水、化肥、農藥使用量,帶動全省蘋果生產轉方式、提質量、增效益,實現蘋果綠色可持續發展。
1 標準化建園
果園建設是果樹生產中一項極為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建園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樹體成形的快慢,結果的早晚和果園經濟效益的高低。
1.1 園地條件
新建果園一定要選擇立地條件優越,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氣候適宜,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地勢平緩,背風向陽,最好有一定水利條件,無廠礦企業等環境污染源,產地空氣、水質、土壤等未受到污染,生態環境符合無公害、綠色有機蘋果生產的技術要求,交通便利,自然災害少(霜凍、冰雹)的地方。同時要有一定的規模,集中連片。避免分散、零星建園。
1.2 苗木選擇
蘋果建園,苗木質量至關重要,直接決定著建園的成敗,以及產量提高和果品的質量,所以必須選擇符國家苗木質量標準的優質良種矮化苗木。具體要求是:①苗干高100厘米以上,嫁接口粗度0.8厘米以上,主根長20厘米以上,且有側根3個以上,長度15厘米以上,須根多。整形帶內有10個以上飽滿芽。中間砧長25厘米左右,苗干傾斜度15°以下,樹皮新鮮光滑,無失水、無機械損傷、無病蟲、苗木成熟度好。②苗木基砧為八棱海棠或富平楸子,中間砧為M26或M9?;蛘邽镸9自根砧苗木。③苗木為優質脫毒苗木。④授粉樹占比15%~20%。目前推廣的新品種有龍富、紫弘、煙富8、維納斯黃金等。
1.2.1 苗木假植 假植是苗木儲藏保持苗木生命活力的一項主要措施,無論多少,凡不能馬上栽植的苗木都需假植。具體技術要求是:秋季起苗或苗木調回后,及時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灑苗木至淋洗狀態,待藥水基本干后,及時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避光遮陰處,開深50~100厘米的假植溝,溝底鋪5~10厘米濕土(或濕沙),將苗木傾斜45°單層擺放整齊。每層苗木上鋪沙厚5~10厘米、埋壓苗木高50~100厘米。擺一層苗覆一層土或沙,直至擺放完畢。覆土(沙)濕度以手握成團,一觸即散為宜。苗干露出地面部分,用玉米稈、麥草把等物覆蓋20厘米。以后,定期檢查土(或沙)的干濕度,如果干燥,在覆蓋物上澆水。
1.2.2 園地規劃 依據當地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條件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本著“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優區良種,集中連片”的原則,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
1.2.3 規范栽植 栽植時間一般在苗木萌芽前(清明前后)進行。
栽前準備:①苗木根系處理。苗木在栽前須進行處理,以提高成活率。具體措施有:一是對苗木根系中有腐爛、受傷和過長的剪除;二是將苗木根系置于水中浸泡一夜,充分吸水;三是用磷肥液蘸根。②栽植施肥可增加土壤營養,促進幼樹生長。一是做好肥料準備,每畝準備已腐熟的優質肥料2000千克左右;二是挖定植溝,根據已定的株行距,夏末初秋挖,秋季栽植,秋末冬挖,開春栽植。
栽植密度:合理密植,可以有效利用土地,提高單產,這是果樹增產增收的主要節點。新建園應以成齡樹冠大小、通風透光情況、田間機械操作要求等合理確定栽植密度。目前生產中提倡寬行距栽植,現代種植密度在(1.5~2)米×(3.5~4)米,一般采用1.5米×4米種植密度的居多。
授粉苗木配置:要選擇適宜當地生長條件的授粉苗木,同時與主栽品種花期一致、花粉量多、相互授粉親和。有的果園還專門配置了海棠作為授粉樹(圖1),授粉苗木(或海棠)與主栽品種間隔栽植,以利蜜蜂、風媒傳粉,提高授粉率。
1.2.4 栽植后管理 苗木栽植后,要精于管理,加強防治病蟲,確保成活率,園地內不得間作其他高稈農作物。
栽植后,根據苗干高度定干 ,選擇飽滿芽處剪截。一般為0.8~1米,剪口用愈合劑封口,同時,用塑料膜自上而下全部套住,下面埋入土中(圖2)。待苗木發芽后去掉,保濕增溫,提高苗木成活率。
苗木成活后,新葉芽長至塑料膜處,將塑料膜撕開,通風透氣,三五天后,等苗木嫩芽適應外部生長環境后,再去掉塑料膜,去掉后苗木嫩葉容易遭金龜子損害,要及時噴藥預防。
2 整形修剪
果樹成形后,整形修剪的目標是“枝枝有效,葉葉見光,果果優質”。不斷調整生長和結果關系,既確保樹勢強健,又連年豐產和優質。基本樹形為高紡錘形架,中干為永久。
樹形骨干枝,不再另行培養(中干被病蟲等因素損壞除外),中干粗壯,起到支撐樹體和貯藏大量營養作用;小主枝為臨時枝,每間隔一定年限,就要更新,達到樹老枝新效果。更新措施為:當小主枝超過5年生,開始衰弱時,在基部5~10厘米處重回縮,從剪(鋸)口下逼出新枝,選留一個生長較好的培養成新主枝;或先不縮剪,在主枝中后部刻芽促發新枝,待緩放1年,再剪去前端老枝,利用新主枝,增強樹勢。主枝一旦形成,全部拉枝下垂,轉化為結果枝。修剪時,疏除主枝上直立枝、過密枝、過大枝、病蟲枝,維持樹勢,穩定結果,確保產量和質量(圖3)。
3 花果管理
3.1 追肥灌水
樹體養分短缺或樹勢衰弱時,應在萌芽前追施1次速效氮肥,為果樹開花提供所需營養。對容易出現倒春寒的地區還要在花前對全園噴霧氨基酸。干旱時要適時澆水。
3.2 花前復剪
花芽膨大期,對長花枝短截、花芽密集枝適當縮剪、過量花芽及瘦弱花芽適量剪除,以便調節花量,集中養分,減少能耗,更好地提高坐果率。
3.3 及時疏花
花序分離期按間距法疏花每20~25厘米留一束;晚霜結束后,留中心花去邊花。
3.4 花期授粉
花期傳粉采取昆蟲活動授粉、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采取有效方式授粉,提高坐果率。
3.5 果實管理
花凋謝后2周,果實坐穩后開始定果。一是選留粗壯枝上的果;二是選留單果、中間果;三是選留的果實要肩部平闊、梗洼較深、果柄適中、果個大、果形正。
4 土肥管理
4.1 肥水一體
全年滴灌施肥10~15次,每次灌水3米3/畝、施用水溶性肥料2.5~5.0千克/畝,實現節水60%,省肥70%。實踐證明,節水灌既省工省肥省水,解決了果園施肥灌水缺勞問題,又達到了肥水高效利用目的。
4.2 生草覆蓋
果園行間種植羊茅草、草坪草,株間覆蓋黑色園藝地布,有效減少水分蒸發,減少水土流失,保持根層土壤環境穩定,生草化是保護天敵、良性循環發展必由之路。
4.3 增施菌肥
每畝增施有機菌肥500千克以上,高產時加大一倍,顯著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了沃土養根效果。
5 病蟲害綜合防治
為了有效控制病蟲危害,保障蘋果生產取得安全、優質高產的目標,果園病蟲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和“治早、治小”的要求進行綜合防治。
5.1 農業防治
科學施肥灌水,增施有機肥,增強樹體防御病蟲害的能力。銷毀病枝,對病枝進行集中深埋或燒毀。深翻土壤,減少病蟲源。刮樹皮、病疤、病瘤,并集中燒毀。
5.2 物理防治
殺蟲燈誘殺,懸掛太陽能殺蟲燈,防治鱗翅目、雙翅目等蟲害。糖醋誘殺,用糖醋液誘殺食心蟲、金龜子等害蟲。粘蟲板誘殺,果樹萌芽后,蚜蟲盛行期,用粘蟲板防治。
5.3 生物防治
一是利用昆蟲天敵,如瓢蟲、松毛蟲赤眼蜂等,利用自然的抑制作用,達到防治效果;二是禽鳥治蟲,果園養雞,啄食害蟲。
5.4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利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對果樹實施化學防治時,應揚長避短,科學用藥,杜絕使用高毒農藥。
5.5 綠色防控
在采用誘蟲板、誘捕器、粘蟲帶、太陽能殺蟲燈等物理病蟲害防治的基礎上,同時結合噴施生物源、礦物源等農藥全年15次。綠色防控能生產出大量符合人們健康需要的綠色果品,既增加了營養又保證了健康(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