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亞琪

七禾與比格犬“幸運”
藥物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到頭疼發熱,大到做手術,藥物隨處可見。可以說,人類壽命的延長與人類醫學的進步息息相關。一種新型藥物被研發出來參與臨床試驗前,往往要經歷漫長的臨床前研究,包括多項動物實驗。這些實驗通常需要小鼠、大鼠,以及一些更大型的實驗動物,如兔子、豬、犬等。
在實驗結束后,這些動物的命運如何?你愿意領養一只實驗犬嗎?事實上,如何快速建立實驗犬對領養人的信任是眾多領養人首先要面對的問題,而正確看待動物實驗與人類醫學之間的關系,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
2022 年10 月,醫學博士七禾所在的課題組進行了一項名為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實驗。該項實驗旨在探究新研發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情況,前期已在小白鼠和大白鼠身上實驗,且獲得了轉化前景。因小白鼠和大白鼠與人類體格相差較大,課題組又通過學校購買了6 公6 母共12 只比格犬用于實驗。
參與實驗的師弟師妹告訴七禾,這項實驗需要將新研制的抗病毒藥物灌進比格犬的胃部,然后將比格犬關養起來,每隔一段時間對參與實驗的比格犬采血。通過分析比格犬血液內藥物含量在不同時間段的變化,實驗人員就可以研判藥物在臨床上的使用劑量以及服藥間隔時間。
沒有直接參與實驗的七禾是犬類愛好者,她會時不時前往實驗室探望那些被關養在籠子內的比格犬。它們血統純正,約10 個月大,器官等發育良好。
與家養犬不同的是,這些籠養的實驗犬顯得過于沉默和溫順,即使實驗人員將籠子打開,它們仍習慣性地蜷縮在角落里。當實驗人員將手伸到實驗犬的口邊,它們不會做出危險動作,有些比格犬在抽血階段,還會主動把爪子伸出來。
在寵物醫療領域從業6 年的宮羽嘉曾接觸過實驗犬。她為它們開調理的藥方,回顧治療過程,宮羽嘉至今能想起這些實驗犬對外部環境的漠不關心,當她用雙氧水沖洗它們身上潰爛的皮膚時,它們毫無反應地趴在原地,似乎傷口與自己無關。
后來,宮羽嘉收養了一只流浪的實驗犬,這只流浪犬的下巴被人打斷了,耳朵上刺有青色的編號“12”。用抗生素小半年后,這只流浪犬的傷口并未好轉。宮羽嘉為其做了測試,結果發現編號“12”的流浪犬竟對12 種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因為皮膚一直未能修復,且臨近冬天,宮羽嘉只得將這只流浪犬帶回家中照料。結果進入家門不久,這只原本只對食物感興趣的流浪犬突然轉變態度,開始瘋狂對宮羽嘉撒嬌。
七禾所在的學校設有專門的動物學部,該學部負責為醫學研究提供實驗動物。實驗犬、實驗兔和實驗豬等體格較大的動物通常被關養在一樓,實驗鼠則被關養在其他樓層。七禾曾留意過實驗犬的生存環境,它們每12 只為一組,被分組關在多個房間內。
七禾主修的專業主要集中研究藥物的療效或者代謝情況,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結束后,七禾領養了其中一只比格犬,為它起了個新名字“幸運”。在剛被領養回家時,幸運不懂如何融入社會環境,它膽小怯懦,幾乎喪失了全部的社會生存能力。在家,它不會玩玩具,甚至碰都不敢碰;七禾撫摸它時,它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毛絨玩具。此外,它的睡眠也很淺,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它從睡夢中驚醒。不僅如此,幸運還對籠子表現出了極大的依賴性。
慢慢地,七禾發現了幸運的轉變。它不再是一副漠不關心的表情,對七禾的撫摸也變得充滿期待,甚至開始愿意當著她的面將肚皮露出來。七禾無法言明是哪件事成了她和幸運關系變好的轉折點,這一切似乎是陪伴過程中自然而然發生的。
七禾與幸運的相處歷程并非個案,退役實驗犬救助組織比格公社社長斯潘塞介紹,當實驗犬被領養后回歸家庭,多數領養者都會經歷相似的一段時光:領養到家的比格犬沒有攻擊性,但也不具備服從性,還十分漠視周圍的人和物。因為長期處于封閉環境,所以它們具有明顯的“集中營后遺癥”,社會屬性基本為零。在斯潘塞看來,掌握有效的相處方式,可以快速培養比格犬對領養人的信任:“先不要過度干預它,因為實驗犬到家后會出現被動的自我保護行為,這是正常的。”
宮羽嘉則認為,正確的養寵理念、完備的養寵知識是科學養寵不可或缺的。從業6 年中,她見過數起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偏聽偏信網友片面之詞而造成寵物意外去世的案例。
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少人就動物實驗是否應該存在展開了漫長的辯論,有人認為動物實驗在人類醫學進步中無法回避,有人質疑為什么人類醫學的進步要以動物的犧牲為前提,還有人將質疑之聲擴大:如果為實驗犬抱不平,為什么不為參與實驗的小鼠、大鼠、兔子、豬等落淚?
紀錄片《寵物一千零一夜》提到,全球每年有10 萬只犬類參與醫學實驗,其中比格犬的占比達到98%。宮羽嘉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涉及流浪動物的救助與送養,她表示,犬類、貓類通常在一年內會被領養,有些貓、犬甚至在幾天內就會遇到合適的領養人,而兔子、鴨子、豬等因為是市面上常見的食用動物,領養周期經常會超過一年的時間。

英國愛狗人士舉辦的比格犬散步活動
七禾介紹,動物實驗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是具象的,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洗發水、沐浴露等日化用品在進入市場流通前,也要經過一系列動物實驗。此類實驗通常是溫和的,只需將研發的產品以洗浴的方式作用在動物毛發上,再觀察產品對動物毛發以及表皮的影響即可。在她看來,如果沒有經過動物實驗,誰也無法預料這些產品首次作用在人類身上會產生什么樣的反應,會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而在她所在的學校,師生也在盡量維持實驗犬的生活品質,學校的動物學部會在夏天打開空調,幫助實驗動物消除暑熱,她的學弟學妹會在實驗前給予參與實驗的比格犬愛的撫摸,當這些犬意外受傷時,他們也會做好救治工作。
宮羽嘉的同事盧志輝認為,動物實驗雖然無法避免,但在某些方面,人們仍有方法保障實驗動物的生活質量。比如,投喂有營養的食物,保障實驗動物的身體健康;實驗前使用足量的麻藥,降低動物的痛感;實驗結束后根據動物的身體狀況及時進行救助或者實施安樂死等。
斯潘塞則將實驗犬數量的減少寄希望于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市場的變革以及技術的發展。他希望人們能更多關注純天然的商品,“就像洗發水、護膚品等,當我們更推崇純天然、綠色、環保無污染的產品時,動物實驗的必要性就會大大減弱,人們也許就不再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去檢測化學成分對人體的影響”。在他看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充滿回報的過程,不僅可以減少實驗動物的出現,也更有利于人的健康,還可間接推動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