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我知道牡蠣這種玩意,是因為中學(xué)課文,莫泊桑的名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情節(jié)我們都知道:唯利是圖的父母,在游船上看見有人吃牡蠣,也想吃;發(fā)現(xiàn)剖牡蠣的老頭,就是他們?nèi)账家瓜搿⒅竿湟洛\還鄉(xiāng)的于勒,于是不肯相認;主人公去付牡蠣錢,多給了點小費,還要被吝嗇的母親絮叨。
小說里吃牡蠣,2 法郎半,主人公給了3法郎。莫泊桑1883 年8 月7 日寫完這篇小說。故事講述人說的是自己年少時的往事。那么這3 法郎還比1883 年時要值錢一些。3 法郎是什么概念呢?1860 年,法國平均工資,男性每天2.76 法郎,女性每天1.3 法郎。1891 年,男性每天4 法郎,女性每天2.2 法郎。3 法郎,差不多是那時一個法國男人一天的收入,一個法國女人兩天的收入。所以小說里,主人公的爸爸提議吃牡蠣,媽媽卻不舍得,也是有道理的:他們倆的收入差距在那兒擺著。
然而貴不貴,其實還不是關(guān)鍵。莫泊桑在這里,寫得很細致。主人公一家是勒阿弗爾小市民,先前一直在盼望于勒衣錦還鄉(xiāng)。主人公的大姐28 歲,二姐26 歲,家里為了二人的婚事頭疼。終于有人來求婚了:一個公務(wù)員,沒啥錢,但可靠。主人公也說,他認為這個人肯決心求婚,是因為有天晚上,家里人給他看了于勒寫來的信——大概,也是個向慕富貴的普通人吧?
家里迫不及待地接受了求婚,然后決定,婚禮后全家去澤西島玩:那是窮人們?nèi)サ牡胤健蟾?,也有釣住這個女婿,穩(wěn)固感情的因素在。全家平時都不太旅行,于是興高采烈地去了。全家難得出門,不無硬撐面子的姿態(tài),也好鞏固新女婿對家里的信心。
于是來到了吃牡蠣的橋段。忽然主人公的老爹注意到兩位優(yōu)雅的女士。一個老水手用刀撬開牡蠣,遞給兩位先生,他們再遞給女士。兩位女士優(yōu)雅地用手帕接著牡蠣,很快地吸了汁,殼扔進海里。主人公的老爹被這種行為吸引了?!昂翢o疑問地,我爸被航程之中吃牡蠣這種高雅的行為勾到了。”重點不是牡蠣,是行為,老爹被這種擺闊行為吸引了。
法國人一直會用亂七八糟的方式吃牡蠣,煎烤炸的都有。生鮮吃法最貴,因為當(dāng)時還沒有現(xiàn)代冷藏技術(shù)。開過牡蠣的諸位也知道,開牡蠣是要有點刀工的。在岸上吃海鮮,和在游船上吃新鮮的海鮮,價格差異很大,出門旅游過的諸位,一定都懂。如果在岸上吃牡蠣,對一個海邊居民而言,大概貴還是貴的,但不一定吃不起。但在游船上,吃新鮮的牡蠣,而且風(fēng)度瀟灑,對一般小市民而言,就很氣派了。妙在這趟旅行,本來就有炫富的意思?,F(xiàn)在吃個牡蠣,享受一下上流社會的虛榮感,還能乘機跟剛結(jié)婚的女婿炫富,進一步鞏固感情,一舉多得?。?/p>
主人公的母親出于現(xiàn)實考量,是反對的;主人公的姐姐們卻贊成。畢竟對其中那位結(jié)婚的姐姐而言,這算蜜月旅行了,不得抓緊機會奢侈一把?至于主人公的爸爸,3 法郎當(dāng)然不便宜,但這趟炫富之旅,花3 法郎就能充當(dāng)人上人,還能順便拉攏女婿,是很合算的——大概這才是他的真實想法吧。所以他這么問女眷們:“你們想要我請你們吃些牡蠣嗎?”
老爹之前之后,說話都挺口語化的;就這句話說得有點拿腔拿調(diào),不是“你們要不要吃牡蠣”,而是“你們想要我請你們吃些牡蠣嗎”。大概說這句話時,老爹自我感覺相當(dāng)良好。莫泊桑寫得真是精確。
大概這就是當(dāng)時的情景了。一家向慕富貴的小市民,在招來(看了于勒的信才決定求婚的)女婿后,一起出游;看見有錢人擺闊吃海鮮,也想跟著擺闊。牡蠣在這里已經(jīng)不是重點了,重點是其實并不富裕,但也想乘機跟風(fēng)擺闊的虛榮心。
所以結(jié)合之后的情節(jié):認出了于勒、知道(盼望中于勒衣錦還鄉(xiāng))富貴無望,同時還面對著女婿呢,不能把家里的情況攤牌,于是執(zhí)意不肯相認。母親之后還吩咐了重點:絕對不能讓我們的女婿起疑心。是的,女婿才是這趟旅程的隱藏重點。
這個女婿是靠于勒的一封信才勾來的,這趟航程(起碼有一半)是為他安排的。千萬不能出問題。所以,無論是買牡蠣,還是不認于勒,小說的關(guān)鍵詞,都是與富貴相關(guān)的虛榮心。牡蠣是劇情的起點,又是劇情的終點。
就像莫泊桑另一篇著名的小說《項鏈》的女主人公,她向慕的似乎是華服美食珍寶首飾,核心事物似乎是項鏈,但我們都明白,真正的關(guān)鍵詞,是那空幻的虛榮心。
滂沱大雨漸漸過去了;后來只不過剩下煙霧中飄著的極細的雨絲。天空的烏云撥開了,天色清朗起來;而突然,一抹斜陽仿佛從看不見的洞口照射到牧野上。
先是云散開了,從隙縫中露出藍色的天幕;然后云層的裂口,像被撕碎了的面紗,越來越擴大;明凈碧藍的天空終于整個展開在大地上了。
吹過一陣涼爽的和風(fēng),仿佛大地滿意地透過一口氣來;而當(dāng)馬車馳過田園和樹林時,人們偶爾可以聽到一只晾著羽毛的鳥兒的歡快歌唱。
——莫泊?!兑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