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峨嵋村是李春燕的家鄉。以前這里山多路繞、位置偏僻、產業基礎薄弱,村里發展緩慢;現在這里成了人人過上幸福生活的美名村。
2007年12月,高中畢業的李春燕,離開家鄉,應征入伍成為一名武警邊防戰士。李春燕在部隊學習了計算機操作,取得了大專、本科文憑,在訓練之余還學習了越南語。邊防線上的見聞、部隊的教育,悄無聲息地拓寬了她看問題的眼界。在部隊,李春燕還入了黨。
正是這段軍旅生涯,鍛造了李春燕敢想敢闖敢拼的堅韌性格。2015年,李春燕退伍回到家鄉。當她看到峨嵋村山野里密密麻麻的桂圓樹上一串串金黃的桂圓掛滿枝頭時,直覺告訴她小桂圓里有大商機。但她和村里的鄉親們聊起發展果業的話題,大家卻直搖頭。村里的桂圓皮薄、肉厚、清甜,但藏在深山沒名氣,去掉成本,幾乎賺不到錢?!暗么蛟煲粋€叫得響的品牌!”李春燕在外多年,見識廣、有主見,說干便干。懷著“打造博白人的桂圓品牌,復興客家桂圓產業”的理想,李春燕與好友成立公司,在鳳山鎮上建了一家桂圓加工廠,取名“客家桂圓”。她創建團隊、考察市場、招募人才、建章立制、引進現代化設備……她不斷考察市場,反復研制桂圓制干工藝,只要有產業推廣活動和創業大賽,她都積極報名參加。公司的產品很快得到市場認可,“客家桂圓”也迅速成為博白縣的一張響亮名片。
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李春燕還利用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她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擴大生產,輻射帶動博白縣近60個村開展桂圓深加工,扶持123戶貧困戶就業。
2020年春,一封推薦信改變了李春燕的生活軌跡。信上蓋著中共峨嵋村黨總支委員會的大紅印章,印章周圍都是村民的指印,原來是老村主任和村民向上級推薦她當村主任。“剛闖出點名堂,公司也在上升期,放棄這些去當村干部?村里老人都是打小看我長大的,以后遇到事,能信得過自己這個小年輕?”當時還不滿30歲的李春燕在心里嘀咕,自己在部隊當班長有信心,回家鄉開公司也不怕,但能否給村里老老少少當“班長”還真是有點拿不準。但聽著老村主任一遍遍喊著自己的小名,感受到老村主任目光中的懇切和信任,李春燕聽從組織召喚。
2020年8月,經過組織考核、村民選舉,李春燕走馬上任,成為峨嵋村史上首位女村主任。
上任不久,縣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這可是件大好事。然而,當線纜經過村民老李家時,他就是不同意。李春燕一次次上門,一遍遍做工作,終于說服了老李,村里電網改造順利完成。
摸清了和村里人相處的門道,李春燕乘著國家政策的東風,設法為村里修橋鋪路、開渠引水,還爭取資金修建了文化休閑廣場。峨嵋村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以前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如今,村里都是平坦的馬路、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但李春燕深知,只有產業興旺了,村民的錢袋子才能鼓起來,生活才能真正好起來。她發揮自身優勢,分析規劃村產業發展。一方面,面對峨嵋村山高田少的現狀,通過設計水肥一體化栽培果樹,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針對村里無專人管理村級集體經濟、果樹無專業人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2021年,峨嵋村在她的推動下,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村集體經濟+農戶+電商”村企聯建的發展模式,引回致富能人創辦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種植菠蘿蜜。為提振信心,讓入股村民嘗到甜頭,2021年7月,峨嵋村首次舉行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東分紅大會。這是村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成為“股東”后,首次拿到分紅,金額從數百元到1000多元不等。雖然分紅不多,但堅定了大家齊心協力發展村集體產業的信心。
目前,峨嵋村形成了以生產菠蘿蜜鮮果、菠蘿蜜果干為主的菠蘿蜜種植和深加工系列產品示范基地。村里還引進奶牛養殖、青柚種植等產業。2022年,村集體經濟首次突破50萬元,并進行了第二次村民分紅。
扛起責任,積極發展村里的集體產業,用好各類惠民政策,帶領全村人走好共同富裕之路。這是李春燕堅定不移的信念。她把部隊的優良作風帶進村里,堅信“一人富不算富,大家甜才是真的甜”,堅定地沖在前頭、干在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