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青,管雅倩,張艷嬌
(山東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淄博 255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向全黨提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1]的號召,由此“三個務必”成為我們黨的莊嚴告誡書和政治動員令。這一重大論斷是對“兩個務必”的守正創新,充分彰顯了百年大黨管黨治黨的精髓特質,為我們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1]。焦裕祿精神是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一顆歷久彌新的精神之‘鉆’”[2],與“三個務必”高度契合、同頻共振,具有深刻的內在一致性。厘清二者之間的邏輯關聯,探尋以焦裕祿精神促進“三個務必”落地生根的實踐路徑,對于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有著重要意義。
正確的思想理念不可能憑空而來,非歷經時間的積淀、實踐的檢驗,必難以生發和強化。“三個務必”集百年歷史經驗之大成,匯世紀奮斗智慧之精華,是經過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淬煉與磨礪凝結而成的經驗總結和思想結晶,是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品格的系統集成與遞嬗升華,堪稱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不二法門”。“三個務必”充分體現了百年大黨與時俱進的先進性、開拓進取的創新性,錨定了新時代管黨治黨新的歷史方位和現實坐標,彰顯著深邃的內在邏輯關系。
作為我們黨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實踐深化與理論升華,黨的初心使命反映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3]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最高價值追求,深刻回答了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以及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根本問題。不忘初心,就是踐行為民初心。鮮明的人民性是自始至終傾注于黨百年發展史的靚麗底色,為人民謀幸福是黨的所有工作一以貫之的邏輯原點、價值基點、實踐落點。牢記使命,就是擔當復興使命。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復興偉業,致力于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建黨百年來能取得一系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關鍵就在于我們黨飽經滄桑而始終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立黨之本、力量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原因也在于始終為了人民、始終依靠人民,其本質體現了黨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彰顯了當代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呈現著“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旋律。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唯有實干。黨的事業從當年風雨飄搖邁進如今繁榮盛世,靠的就是久久為功的務實肯干。黨的二十大部署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為新時代新征程實干興邦指明了前進方向。黨員干部要把黨的初心、黨的使命銘刻于心,“并將其轉化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的原動力”[4]539,堅守人間正道,做到天下為公,與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休戚與共,推動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我們黨自警自勵的政治智慧,蘊含著百年大黨風華正茂、基業常青的精神密碼。在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向全黨發出“兩個務必”的警世恒言:“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5]“兩個務必”的提出,為黨的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對于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發揮著根本性、引導性作用。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失于傲[6]。當前,世界處于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在一定范圍內盛行 ;我國發展已進入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7]。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絕不能驕傲自滿、故步自封,絕不能松勁歇腳、疲勞厭戰。這是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的深刻思想警示與強大精神支撐,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憂患意識和政治本色。要大力弘揚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慎終如始、常懷憂患,知重負重、苦干實干,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精神之鈣”練就“金剛之身”,確保黨永遠不變味、不變色、不變質,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中國共產黨在創造性實踐中鑄就的政治品格和思維形態,堪稱我們黨攻堅克難的制勝之寶、行穩致遠的關鍵之鑰。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是矛盾的集合體,人類社會就是在矛盾運動中不斷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斗爭無所不在、無時不有。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正是氣勢恢宏的斗爭史詩,波瀾壯闊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構成一部偉大斗爭的歷史長卷,淬煉出我們黨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鮮明政治品格。敢于斗爭就是堅定必勝信念,堅韌不拔,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敢于亮劍,勇于迎難而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善于斗爭就是講究策略藝術,“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堅持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一”[4]226-227,以越是艱難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斗爭精神,戰勝艱難險阻,奪取“戰略高地”。要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培育干事創業的擔當精神,煥發無私無畏的工作熱情,涵養清正廉潔的浩然正氣”[8]119,磨礪克難攻堅的鋼鐵意志,錘煉硬本領、真功夫,集聚起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磅礴偉力,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綜上所述,“三個務必”意涵豐贍、結構嚴謹,構成一個緊密聯系、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其邏輯框架可以概括為“一體兩翼三維”。其中,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一體”,居于全局核心位置,內在地統攝著“兩翼”即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與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為“兩翼”指明立場方向;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實現初心使命的有效約束規范,是“三個務必”的支撐底線,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為初心使命的實現提供策略方針,是為“三個務必”沖鋒陷陣的“前鋒”。三者之間相得益彰、相互促進,“一體”是“兩翼”得以存在的合法性依據,“兩翼”導源、根植、服務于“一體”,三者分別從價值追求、精神保障、行動策略三個維度表征著新時代共產黨人思想作風與實踐操守的全部圖景,統一于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焦裕祿精神猶如一座高山仰止的豐碑,標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度,業已為廣大黨員提供了形象頂格、光芒四射的精神偶像與道德樣板。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焦裕祿精神的傳承弘揚,強調“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9]。焦裕祿精神與“三個務必”的內涵精要互涵互攝、相融相通,二者具有高度的內在統一性。
親民愛民、無私奉獻是焦裕祿精神的核心要義和鮮明品格。心中裝著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是焦裕祿舍生濟民、砥節奉公的真實寫照。當年蘭考“最苦最難最窮”的境況讓有的干部視為畏途。焦裕祿不畏困難,臨危受命,毅然赴任,將初心使命深深鐫刻在蘭考大地上。他以為民為初心,像孝敬父母一樣摯愛人民群眾,甘當人民的勤務員,于是有了雪天入戶“我是您兒子”的情真意切;主動擔使命,把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視為自己職責所在,把群眾的實際體驗、感受反饋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夙夜在公、勇挑重擔,做到無私無畏、克己奉公。蘭考地域的“三害”(內澇、風沙、鹽堿)使當地群眾生活難以為繼、流離失所。如不加以解決,則愧對于人民的期待、違背自己的初心。焦裕祿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軀,殫精竭慮地為蘭考人民奔波、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崇高情懷。焦裕祿精神特別是其親民愛民、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度融合、息息相通,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我們踐行初心使命提供了不竭精神動力。
艱苦奮斗、科學求實是焦裕祿精神的精髓和靈魂。敢教日月換新天,篤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是焦裕祿終其一生的做事準則和突出特點。焦裕祿出身貧苦,青少年時期歷經苦難,十幾歲生活所迫輟學,在日寇的煤窯做苦力,在重重磨難的淬煉下,他愈發懂得奮斗的重要性。從暗無天日的黑煤窯中輾轉逃生后,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理想信念支撐下的奮斗意識更加堅強。此后不管是在洛礦時期還是赴任蘭考,奮斗和實干都深深刻進了他的精髓。焦裕祿認為做事只要鉆進去,外行也能變內行,由此,他從“拉牛尾巴”的門外漢變身工業戰線的“紅旗手”,從初出茅廬的青澀干部成長為蘭考人民的貼心人、主心骨。焦裕祿講求奮斗,但并不是無目的、無策略的蠻干,而是建立在調查研究和集聚群智基礎之上的智與勇的完美結合。正是在科學求實的基礎上,焦裕祿摸清“三害”的底數,獲得準確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找到徹底根治的有效方法,取得了除害興利人民戰爭的階段性勝利。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與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同向塑造、一脈相承。焦裕祿深受毛澤東思想當然也包括“兩個務必”思想的影響。焦裕祿多年認真研讀毛澤東著作,將學習領悟貫穿于工作和生活的實踐中,堅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這是“集中國共產黨革命性、先進性、創造性于一體的焦裕祿精神得以形成的關鍵所在”[10]。焦裕祿一生克勤克儉、別無長物,他留給女兒的唯一遺產是《毛澤東選集》。“兩個務必”思想是焦裕祿干事創業的一貫遵循,焦裕祿以行踐之、以命成之,內化為焦裕祿精神的重要構成部分。
迎難而上是焦裕祿精神的重要內涵,與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相融共生,二者有異曲同工之處。焦裕祿堪稱中國共產黨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光輝典范。面對肆虐的“三害”,他沒有被嚇倒、坐困愁城,而是以“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大無畏氣概,帶領蘭考人民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艱苦奮斗的壯麗詩篇。戰勝任何艱難險阻,最可貴的是信心,最需要的是斗志。焦裕祿誓言拼上老命大干一場,徹底改變蘭考貧窮的面貌,不達目的,自己死不瞑目。通過情理交融的教育引導,嚴肅熱誠的思想斗爭,焦裕祿鼓勵干部破除災害面前為難發愁、束手無策和消極逃避的懦夫思想,堅定自力更生戰勝自然災害的信心決心,他的鼓勵點燃了蘭考干部群眾的激情和希望,吹響了“戰天斗地”的沖鋒號角。有了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還要善于斗爭,拿出切實可行的具體辦法。“除三害辦公室”取代了“勸阻辦公室”,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而是焦裕祿遵循客觀規律,有步驟、有計劃地組織災民外出務工,進行生產自救的新舉措。與群眾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使焦裕祿收獲頗多,飼養員肖位芬大爺的泡桐栽種建議和農民魏鐸彬的翻淤壓沙方法,都成為“三害”治理的良方。焦裕祿善于抓典型、樹榜樣,是最成功的榜樣工程師[11]。他樹立的“四面紅旗”即“韓村的精神、姜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干勁、雙楊村的道路”,是蘭考土生土長的榜樣,對“四面紅旗”的學習和實踐,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抗災斗爭的發展。正是憑借敢做善成的勇氣、逆勢而上的豪情,焦裕祿團結帶領蘭考廣大群眾戰天斗地,同自然災害作堅苦卓絕的斗爭,奮力改變蘭考貧窮落后的面貌。
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焦裕祿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生動教科書,能夠為廣大黨員干部踐行“三個務必”提供精神驅動,樹立價值標桿,明確實踐指向。新時代新征程,要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促進“三個務必”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建設一支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鍛造硬核力量、匯聚強大正能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為黨和群眾基本關系的展現和表達,群眾路線浸透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深入骨髓的感情和永恒的信念,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道德、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12],是我們黨安身立命、強基固本的生命線,是永葆青春、克敵制勝的傳家寶,也是堅守初心使命的重要法寶和必然之舉。只有充分發揮群眾路線的根本性支撐作用,才能把共產黨員應當堅守的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融入日常的學習生活工作之中,由外而內地滲透并塑造其精神世界與價值境界,確保黨員干部真正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移。焦裕祿始終深懷寸草春暉的拳拳之心,用生命火炬照亮了蘭考希望之路,其精神實質就在于始終與“老百姓心相連、情相依,同呼吸、共命運”[13],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這與黨的群眾路線高度契合,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焦裕祿精神是對群眾路線的正確詮釋和有力佐證,堪稱共產黨人堅守初心使命的旗幟和楷模。要以焦裕祿精神為標桿,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全部工作中,帶領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而奮斗,構建黨群命運共同體,為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提供源源不斷的原動力。一是深懷愛民之心。厚植為民情懷,恪守初心使命,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永葆對人民的感恩之情、赤子之心,始終與人民群眾風雨同舟、生死與共,把群眾感情的增進、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解決好對人民群眾的感情這一“執政為民”的首要問題,真正回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感情基點和“權為民所用”的邏輯原點。二是多謀民生之利。幫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憂,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作為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全部工作的最高標準,把造福人民作為密切黨群關系的治本之策,持續“推進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效能”[14],讓改革發展成果猶如陽光普照惠及全體人民,努力使惠民之策更有溫度、利民之舉更富實效,不斷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厚植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礎。三是力除“四風”之害。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打破黨員干部和群眾之間的“圍城”“玻璃門”“無形墻”,切實推動作風建設走上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的軌道,以優良作風取信于民、贏得人心,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達至“上下同欲者勝”的最佳效果,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砥礪奮進。
打鐵必須自身硬。自我革命作為中國共產黨人融入血脈的政治基因,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和最大的優勢,是百年大黨永葆先進性純潔性的法寶,也是確保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刮骨療毒、蛻故孳新,對黨進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式的革命性鍛造,黨才能始終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成就輝煌仍勵精圖治、防腐戒奢,重大關頭能力挽狂瀾、順應民心”[15],破解大黨獨有難題,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焦裕祿是共產黨人自我革命的光輝典范,他始終心系群眾、艱苦奮斗,嚴于律己、潔身自好,可謂自我革命精神最真實的寫照。我們要以焦裕祿精神為榜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見賢思齊,堅持不懈將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切實推動謙虛謹慎、艱苦奮斗落到實處,確保信仰陣地不淪陷、道德高地不塌方、廉潔防線不失守。一是堅定理想信念以固本立根。補足精神之鈣,鑄牢思想之魂,擰緊“總開關”,挺直精神脊梁,煉就風雨不侵的鋼筋鐵骨、銅墻鐵壁,培植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永遠追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腳步,始終保持“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的自覺追求,讓信仰“燈塔”照亮奮斗之路,昭示美好未來。二是堅持黨性鍛煉以修身立德。把黨性教育作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主動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勇于揭短亮丑、勘誤糾錯,祛除雜念、清理污垢,凈化靈魂、提升境界,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從內心深處堅守正道、祛惡揚善,獲致“破繭成蝶”的修養錘煉與品質鍛造,做到一心為公、一身正氣、一塵不染。三是堅決反腐懲惡以筑底強基。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刮骨療毒的勇氣、堅如磐石的決心,深化系統施治、標本兼治,堅持遏制增量、清除存量雙管齊下,“打虎”“拍蠅”“獵狐”力度不減,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理念,強化震懾、扎牢籠子、提高覺悟共同發力,打好根治腐敗攻堅戰、持久戰,建設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清廉中國,統籌推進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互動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斗爭精神是無產階級政黨固有的實踐品格、本質屬性,是中國共產黨人克敵制勝、勇往直前的重要法寶,也是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應有之義。焦裕祿不畏困難、戰天斗地的奮斗精神和勇于開創的社會實踐,充分體現了他不畏艱險、勇于擔當、百折不撓的精神風貌,堪稱共產黨人發揚斗爭精神的一面鮮亮旗幟。面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各樣的攔路虎和絆腳石,我們應將弘揚焦裕祿精神與培養斗爭精神結合起來,增強志氣、骨氣、底氣,做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守土盡責、守土有責,擔當作為、勤干務實,攻堅克難、闖關奪隘,為踐行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提供充沛頑強的精神支撐。一是把握斗爭的正確方向。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堅守矢志不渝的政治信仰,擦亮見微知著的政治慧眼,認清生死存亡的斗爭本質,鍛造不屈不撓的斗爭意志”[8]116,與弱化黨的領導力、淡化黨的執政力、虛化黨的權威力等錯誤傾向和錯誤觀點作堅決斗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身許黨、夙夜在公,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擔當作為的精氣神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16]。二是講求斗爭方法。堅持唯物辯證法,抓住主要矛盾,堅持有理有利有節,把握斗爭火候,堅持堅定性和靈活性相統一,“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17]。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匯聚最強正能量,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凝聚起共創強國業、共圓中國夢的洪荒力量。三是在斗爭中學會斗爭。在思想淬煉中夯實斗爭根基,固本培元、凝神聚氣,筑牢信仰信念;在政治歷練中增強政治能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在危險考驗面前挺身而出,在名利誘惑面前巋然不動;在實踐鍛煉中提高斗爭本領,到急難險重第一線、服務群眾最前沿、改革發展主戰場去經風雨見世面,真刀真槍磨礪,健碩身板,完成蝶變,鍛造烈火真金的斗爭風骨,以斗爭精神迎接挑戰,以奮進拼搏開辟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風意指一個家庭世代相傳和賡續遵循的文化風格與價值準則,蘊含著對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關系的理性認知和正確判斷,既有傳統文化之根,又有時代精神之源,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也是個人成長的精神“搖籃”、人生價值的奠基石和家國情懷的微縮景觀。良好的家風更是黨員干部砥礪品行的“磨刀石”、抵御貪腐的“防火墻”,從一定意義上說,不論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抑或謙虛謹慎、艱苦奮斗,還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都有賴于借由家風來扣好 “第一粒扣子”。作為焦裕祿精神的文化綿延和價值折射,焦裕祿家風“就是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久經淬煉、跨越時空的優秀精神結晶”[18],蘊含著一心為民、不搞特殊、從嚴治家、艱苦樸素等重要內涵,堪稱家規之范本、家風之楷模,成為共產黨人家風建設的生動教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19]。領導干部身為培育良好家風的“排頭兵”“掌門人”,要以焦裕祿家風為明鏡,深學、細照、篤行,思己不足、對標補短,把家風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覺涵養新時代良好家風,以優良家風培塑廉潔黨風、清朗政風、淳樸民風,帶動全社會風氣整體向好。一是以身作則。帶頭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終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方式,清白做人、勤儉齊家、干凈做事、廉潔從政,用自身高標準的一言一行為親屬和身邊人樹立標桿,用正確的價值觀念、生活作風和行為方式為家人作出榜樣。二是立好家規。嚴格要求親屬子女奉公守法、遵規守紀,堅守思想道德底線,筑牢法律法規防線,反對“裙帶腐敗”“衙內腐敗”,防止“后院起火”,甚至“火燒連營”,要營造風清氣正、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三是正確對待親情。踐行“嚴管厚愛”理念,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教育督促家庭成員走正道,形成弘揚家庭美德、踐行“三個務必”的強大氣場和無形力量[20]。
眾所周知,用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的黨員先進模范作示范,是廣大黨員學習的生動活教材,蘊含著積極的正能量,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焦裕祿精神的學習和弘揚,是我們黨革命性、先進性、創造性的集中體現,堪稱黨的政治優勢和國家制度優勢的生動佐證。事實充分證明,世界上只此中國共產黨這個執政黨,能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薪盡火傳的歷史自覺,積百年之功,跨世紀代際傳承,全方位賡續紅絕基因,為黨和國家提供如此高尚的精神偶像與道德樣本,焦裕祿精神因此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我們黨為民宗旨交融共生的結晶體、中國共產黨人信仰與情操的人格化[21]17-18。當前,在社會轉型、代際更替的深刻變革中,在東西方文化深度交融、多元價值觀同時并存的時代背景下,焦裕祿精神也廣受褒獎,焦裕祿精神也因其順應人民意愿、經得起歷史檢驗,而得以強勢回歸,這恰好契合于時代潮流,有著歷史必然性[21]592。
質言之,高度凝練和抽象概括的“三個務必”內涵豐富,涉及面廣,需要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和生動的人物體現出來。作為我們黨永恒的模范標桿和不朽精神旗幟,焦裕祿精神正是“三個務必”在新時代最生動的展現、最集中的體現和最重要的參照,是踐行“三個務必”的實踐凝結和鮮活樣本,同時也是踐行“三個務必”的現實載體。弘揚焦裕祿精神,有助于黨員干部將“三個務必”的豐富內容和思想精髓轉化為具體可感的生活實踐,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積極探尋焦裕祿精神傳承弘揚新路徑,將其作為激勵人們踐行“三個務必”的精神動力,以此“催生執政黨鳳凰涅槃的精神原子彈新的裂變”[21]527,從而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心聚力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