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編鐘與民族管弦樂《天際龍舟》奏響琴臺音樂廳
端午時節,奏響民族風情華章。6月22日晚,大型編鐘與民族管弦樂《天際龍舟》專場音樂會在武漢琴臺音樂廳上演,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編鐘與民族管弦樂交響輝映的音樂盛宴。
該場音樂會由武漢音樂學院中國器樂系出品、武漢音樂學院青年中樂團演奏、譚軍教授執棒指揮。音樂會圍繞傳統節日和愛國主義主題,上演了多首色彩豐富、風格各異的民族交響作品。編鐘與民族管弦樂《和鳴》《楚宮夜宴》《桃花流水》以兩千多年前的古器編鐘與現代大型民族管弦樂隊交相輝映,氣勢磅礴,奏出和諧之音。由青年古箏教師李曉雁演奏的《滿江紅》,笙專業優秀研究生耿森演奏的《儺舞》,青年二胡教師尤毅懿演奏的《洪湖人民的心愿》,青年聲樂教師劉皓月演唱的《唱支山歌給黨聽》《洪湖水浪打浪》,青年竹笛教師張瑩瑩演奏的《楚頌》風格迥異、各具特色,飽含荊楚文化風韻,在編鐘與民族管弦樂隊的映襯中,展現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豐富魅力。
音樂會的最后,為觀眾帶來了譚軍教授的新作《天際龍舟》。這首作品是譚軍以癸卯年端午為契機,為大型編鐘與民族樂隊而作。
據了解,本場音樂會是武音中樂系繼以《慶典》《紅旗頌》為主題的大型編鐘與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以來,在武漢琴臺音樂廳上演的又一大型音樂會。
全國民族器樂展演圓滿閉幕
6月13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河北省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廊坊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全國民族器樂展演,在廊坊市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歌劇廳落下帷幕。
閉幕式上,出席領導和專家為本次參演的32個民間樂種組合頒發了“優秀樂種組合”證書,為10家參演院團頒發了“優秀民族樂團”證書,為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廊坊市人民政府頒發了“優秀組織單位”牌匾。
閉幕演出——“國韻悠揚”音樂會精選了參加本次展演的13個優秀民間樂種組合,既有中國音樂學院、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等專業音樂院團(校)的樂種組合,也有子位吹歌、永年鼓吹樂團等來自基層、特色鮮明的民間班社,還有內蒙古查干樂團、西藏自治區歌舞團民族古樂組合、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歌舞劇院“夏布特”組合等來自祖國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樂組合。
全國民族器樂展演為期8天,來自全國各地的1600余名藝術家和民樂工作者奉獻了14場演出,集中展示近年來民族樂團創作建設、民間樂種傳承發展等方面取得的優秀成果;民族音樂及相關領域的專家、藝術家以“一團一評”“一場一評”的方式對演出進行研討交流;6場“遇見藝術”民樂快閃活動組織民族樂團、樂種組合以小分隊形式,深入到商業街區、文化廣場等地演出,讓民樂藝術走近群眾。展演堅持“線下線上融合、演出演播并舉”的傳播理念,聯合中央、地方等多家網絡平臺形成媒體矩陣,對所有演出進行全程同步線上直播,并且通過民樂名家講座等形式,普及傳播民樂知識。
《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珠江鋼琴集團連續三年入選
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主辦的“世界品牌大會”,連續十八年發布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采用“收益現值法”對品牌價值進行測評,2020~2022年度珠江鋼琴集團連續三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排名及品牌價值逐年穩步提升。
六十多年來,珠江鋼琴始終致力于“創造完美聲音之源,做人類和諧生活、高雅文化的使者”的企業使命,積極響應廣州“四個出新出彩”,深挖品牌文化內涵,著力提升品牌價值。
未來,珠江鋼琴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秉承做強做優理念,以打造世界一流的樂器文化服務綜合體為目標,以創新驅動為引擎,力爭實現樂器+文化服務競爭能力顯著提升,建設文化產業品牌范例,成為廣州乃至全國響亮的文化產業新名片。
“盛世國樂 揚帆起航”第二屆全國古箏教育學習交流大會暨全國優秀古箏教師音樂會圓滿落幕
由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青少年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揚州市琴箏協會支持,北京箏悅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和揚州金韻樂器御工坊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盛世國樂 揚帆起航”第二屆全國古箏教育學習交流大會暨全國優秀古箏教師音樂會于6月8日圓滿落幕,本次交流會為期3天,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余名優秀古箏教師齊聚揚州,為中國古箏事業的發展共同助力。
著名古箏教育家傅明鑒,著名青年古箏演奏家高陽、王帥對本次活動給予極大幫助,為本次活動成功舉辦保駕護航。揚州市琴箏協會名譽會長熊立群,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委員會副秘書長陳立,著名古箏演奏家徐文蓓亦蒞臨指導。
長城隨想——紀念劉文金先生民族音樂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
6月18日,“長城隨想——紀念劉文金先生民族音樂作品研討會”在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藝術發展研究中心隆重舉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吳玉霞出席會議并致辭,學會現任領導及老領導代表、部分專業(藝術)委員會專家代表、在京民樂團體、音樂院校專家代表、學會駐會工作人員共同參加研討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東升主持會議。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吳玉霞在致辭中說:劉文金先生數十年如一日地從事中國民樂藝術的弘揚與傳播,他是中國民族音樂事業發展重要的見證者、推動者,亦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創會元老之一。上世紀80年代建會初期,劉文金先生與彭修文、秦鵬章、樸東生等志同道合的民樂人,帶著各自的理想信念聚攏合一。他們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學會“民樂人之家”的定位,是他們初心如磐,篤行致遠的真實寫照。劉文金先生一生致力于民族音樂的傳播傳揚,在中國民樂不同的發展階段均留下了經典名篇。先生堅持傳承與創新的寫作宗旨,秉承“人文至上,雅俗共賞”的創作理念,在追求大氣磅礴的藝術境界之時融入了深厚的傳統底蘊,創作、改編的民族器樂曲、聲樂曲以及其它體裁的音樂作品,為推動民族器樂表演藝術暨民族管弦樂藝術事業的發展貢獻卓著。值此,我們以作品音樂會、學術研討會的方式紀念他,重溫先生經典之作及其精神風范以激勵后生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