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網絡全覆蓋的時代,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都與網絡相關。近日發布的《2023家庭網絡生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WIFI焦慮癥已成99%受訪者遭遇過的新時代隱性心病。
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需連接WIFI
眼下是一個網絡全覆蓋的時代,尤其是對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來說,無線網的存在簡直就像空氣一樣自然,手機幾乎是24小時不斷開網絡,家里也有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連接WIFI使用。《報告》顯示,有97.7%的受訪者表示家里的通信類設備需要連WIFI,89.1%的受訪者表示影音類設備需要連WIFI。此外,工作類設備、攝像頭等安全類設備、游戲機等娛樂類設備對無線網都有比較高的要求,還有不少家庭已經習慣使用的掃地機器人、健身設備等都需要無線網。
可以說當代人的生活場景與無線網息息相關,日常使用的設備大多需要網絡,“應聯盡聯”才是當代人的生活常態。
四成受訪者對WIFI質量有較高要求
一旦WIFI出了毛病,焦慮不安的情緒就開始席卷而來,《報告》數據顯示,40.9%的受訪者對WIFI質量有著很高要求,47.4%的人則表示有著較高的要求,僅0.3%的人不太關注這個問題,有29.4%的受訪者經常因為無線網信號不好而焦慮不安,64.3%的人則表示偶爾會有這個問題。
無線網信號不好令人煩躁不安還能說是因為沒有辦法順暢使用電子設備造成的,而今有更多人出現了“預支型”WIFI焦慮。例如,一名“95后”女性曾有一次遠程面試時WIFI不給力,中途掉線三次,結果面試失敗的慘痛教訓,之后她表示再碰到這樣的線上面試,自己一定會提前幾天不停測試WIFI。
一旦連不上網絡或者通信設備不在身邊,焦慮也隨之而來。“不能接受沒有網絡的世界,打開頁面或圖片一直在加載我真的會抓狂,停水停電都不能停網。”網絡是否成了當代人的慢性毒藥?
除了網絡信號不好產生的焦慮,互聯網時代的電子焦慮癥還有非常多的表現。比如電量焦慮,手機電量不足時就會陷入不安情緒;又比如紅點強迫癥,心里非常清楚各個應用軟件、群聊推送的消息對自己而言是可看可不看的,但就是無法停止自己一定要點開的手,以至于一出現消息提示的紅點就一定要打開清除。
電子時代的心藥在哪里
為了扭轉“心病”,還有不少網友給自己“下猛藥”了,為了戒斷電子產品和網絡,干脆把手機電腦統統鎖起來,強迫自己幾天時間都不看手機不玩電腦。但從現實情況來說,完全脫離網絡是不可能的,娛樂只是一部分,學習、工作都會需要不斷使用網絡,我們可以采取控制使用時間的方式,比如每一天只在某個時間段去使用網絡,指定用網絡去做什么事,給自己劃出界線。另一方面,現實生活的充實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因為網絡帶來的焦慮感,可以把社交更多地放到現實生活中,多出去運動,多給自己一些豐富的生活體驗,不要讓自己的注意力被網絡全部剝奪。
網絡世界是有趣的,現實世界同樣也充滿了趣味,當你的視頻緩沖不出來,游戲加載又卡頓時,與其當個熱鍋上的螞蟻,不如干脆放下手機電腦,去現實生活中找點樂子。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