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楠 孫瑩 彭揚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干診、老年病病房,遼寧 沈陽 110004)
冠心病作為造成人類死亡的重要原因,若未能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阻礙疾病的進展,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管腔變窄或阻塞性病變則會導致心肌發生缺血壞死性改變,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直接的不良影響〔1〕。隨著2型糖尿病進展,血糖長時間保持在較高水平也會誘發大血管損傷性疾病。調查顯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病率及死亡率等增加也與2型糖尿病的進展密切相關〔2〕。因此,尋找早期準確性較高的指標對疾病進行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血清膽紅素(TBiL)被認為是一類天然的抗氧化劑,同時也是反映心血管風險的重要危險因子及預測因素,既往研究顯示,TBiL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具有密切關系,不過關于該指標是否與冠脈病變程度相關尚無定論〔3〕。而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不僅可作為反映血糖的指標,同時與粥樣斑塊形成之間具有密切關系,有資料證實,該指標的表達水平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及全因死亡率之間也密切相關,同時,該指標對高危冠狀動脈復雜病變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4〕。因此,本文就血清TBiL及HbA1c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水平及與冠狀動脈不同病變程度的相關性進行分析,旨在為疾病的治療及預后評估提供可靠的診斷參考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作為觀察組,全部患者進行了冠脈造影檢查,結合SYNTAX評分分為低危組(n=33)、中危組(n=30)、高危組(n=29),另選擇同時期收治的單純老年原發性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為糖尿病組、冠心病患者80例作為冠心病組、來醫院體檢健康者80名作為對照組,4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4組一般資料比較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心內科(第8版)》〔5〕中關于冠心病診斷標準,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胸悶及胸痛等癥狀,同時完善了冠脈造影,檢查結果可見一支或一支以上的冠狀動脈管腔直徑狹窄程度>50%。②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次以上空腹血糖水平≥7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2次以上的隨機血糖≥11.1 mmol/L;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實驗;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2)排除標準:Ⅰ型糖尿病患者;既往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后、合并全身嚴重感染性疾病患者、合并嚴重貧血、腫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結締組織疾病者;合并存在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因各種原因所致的臨床資料缺失者。
1.3觀察指標 血清TBiL、HbA1c及血脂指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對比低危組、中危組、高危組血清TBiL、HbA1c水平;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血清TBiL、HbA1c水平與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關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影響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高危因素。
1.4冠脈病變程度評估標準〔6〕觀察組患者在入院后由心血管內科專家操作完成冠狀動脈造影術以明確血管病變,采用Seldinger法經橈動脈或股動脈途徑進行相關操作,由此判斷及確定病變狹窄程度。借助造影結果對采用SYNTAX評分計算器對冠脈病變程度進行判斷,按照不同的評分標準分為低危組(評分為1~22分),中危組(評分為23~32分),高危組(評分≥33分)。
1.5實驗室指標測量 收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后,采取離心機做離心處理,提取血清后,采取全自動分析儀(濟南歐萊博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型號:BK-200VET)對上述血脂指標測量,采用KHC3(所用試劑盒均來自濟南歐萊博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法對TBiL指標測量。
1.6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F檢驗、Pearson相關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4組血清TBiL、HbA1c及血脂指標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糖尿病組及冠心病組TBiL、HDL-C較低,HbA1c、TC、TG、LDL-C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觀察組比較,冠心病及糖尿病組TBiL、HDL-C較高,HbA1c、TC、TG、LDL-C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冠心病組比較,糖尿病組TBiL、HDL-C較高,TC、TG、LDL-C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4組血清TBiL、HbA1c及血脂指標比較
2.2不同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血清TBiL、HbA1c比較 與中危組、低危組相比,高危組TBiL值較低、HbA1c值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與低危組相比,中危組TBiL值較低、HbA1c值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不同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血清TBiL、HbA1c比較
2.3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清TBiL、HbA1c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 血清TBiL、HbA1c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分別呈現出明顯負相關(r=-0.254,P<0.05)及正相關(r=0.320,P<0.05)。
2.4影響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變程度的高危獨立危險因素 將TBiL、HbA1c作為影響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危獨立因素,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作為因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結果顯示低TBiL值、高HbA1c值可作為影響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變程度的高危影響因素(P<0.05)。見表4。

表4 影響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變程度的高危獨立危險因素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不斷升高,若未能對其早期進行有效的干預及治療,則容易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7〕。據報道,2型糖尿病本身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原因是約有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存在大血管損傷病變,且2型糖尿病患者與正常人相比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要明顯升高〔8〕。也有專家學者認為,冠心病與2型糖尿病之間存在著既互相獨立又互相聯系的聯系〔9〕。
臨床資料顯示,由于血脂異常所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可能與內皮損傷反應之間具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在長期高血糖的刺激之下,機體會不間斷的發生糖基化反應,而糖基化反應本身屬于氧化反應,一方面可對血紅蛋白產生修飾作用,另一方面還可對脂蛋白產生修飾效果〔10,11〕。另外,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及膽固醇非常容易對動脈內膜造成功能方面的損傷,這也使得內皮細胞、免疫細胞膜上開始發生特異性改變,促使黏附因子表達含量明顯升高,同時大量的單核細胞也可附著在內皮細胞表面,并通過利用內皮細胞進入到內膜從而轉變成為巨噬細胞〔12,13〕。當巨噬細胞識別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特異性受體之后則會通過其所具有的吞噬作用而轉變成為泡沫細胞,并由此形成粥樣硬化病變早期的脂質條紋,最終轉化成為纖維斑塊〔14〕。此外,有臨床資料顯示,HbA1c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呈現出異常升高的表達水平,并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冠狀動脈病變造成不同的影響,分別是:①異常升高的HbA1c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增加細胞黏度,促使機體臟器組織發生一系列的缺血缺氧性改變,從而加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及冠心病的進展〔15〕;②HbA1c的異常升高可對糖尿病大動脈內皮結構及功能造成直接影響,甚至造成血管內皮的老化及損傷,進一步加重冠狀動脈病變的進展;③HbA1c本身屬于一種糖基化終末產物,這種終末化產物的存在會直接增加血管病變的風險,且隨著時間不斷的累及延長,患者的病變程度表現也就越嚴重〔16〕。TBiL作為一種因體內代謝而來的天然抗氧化劑,在正常情況下的早期階段可通過對過氧自由基進行清除,避免促進形成過多的LDL,由此減輕機體氧化應激損傷性疾病〔17,18〕。較高水平的TBiL不僅可促進改善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方面的障礙,從而降低外周血內膽固醇的濃度水平,同時還可避免該反應所誘發的炎性損傷,促進增強斑塊的穩定性,這在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從相關性及多因素分析中的結果均證實TBiL及HbA1c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之間具有密切關系,高危因素研究報道也證實,低TBiL值、高HbA1c值可作為影響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變程度的高危影響因素,與既往研究基本一致〔19,20〕。在接下來的臨床工作中也需要加強對血清TBiL及HbA1c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達水平進行監測,由此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合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