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南 陳新龍 陳斐 王木盛
(三亞中心醫院燒傷整形外科,海南 三亞 57200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病變加重引起末梢神經和血管病變的一種并發癥〔1〕。糖尿病病程超過十年和肥胖者更易發生糖尿病足〔2〕。部分糖尿病足患者隨病情發展可出現四肢感染,尤其是下肢損傷時易出現潰瘍〔3〕。研究表明,約20%糖尿病患者發生足部潰瘍,且超過10%糖尿病足潰瘍患者需對腿部進行部分截肢〔4〕。糖尿病足潰瘍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且不利于患者身體恢復,同時增加患者家庭經濟負擔〔5〕。目前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足潰瘍根據其潰瘍性質不同選擇相適應治療方式,由于在治療時潰瘍部位常出現感染,且潰瘍創面組織生長參差不齊,而老年人由于機體功能較差,組織修復能力較弱,因此尋找一個恰當是治療方式極其重要〔6〕。有報告指出,封閉負壓引流技術(VSD)聯合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外用溶液(rb-bFGF)對糖尿病足潰瘍患者治療有一定效果,而液體傷口敷料作為一種新型敷料,也廣泛應用于臨床〔7,8〕。本研究旨在探討VSD聯合rb-bFGF、液體傷口敷料對老年糖尿病足潰瘍中修復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三亞中心醫院200例老年糖尿病足潰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其中對照組男69例,女31例;年齡60~76歲,平均(69.26±5.41)歲;潰瘍病程:4~10個月,平均(6.81±1.78)個月;Wagner分級:Ⅱ級37例,Ⅲ級34例,Ⅳ級29例。觀察組男67例,女33例;年齡60~78歲,平均(69.83±5.58)歲;潰瘍病程:4~11個月,平均(6.93±1.75)個月;Wagner分級:Ⅱ級36例,Ⅲ級33例,Ⅳ級31例。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符合糖尿病足潰瘍臨床診斷標準〔9〕;(2)年齡60~80歲;(3)Wagner分級為Ⅱ~Ⅳ級;(4)患者血糖穩定;(5)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免疫系統疾病者;(2)血糖不穩定者;(3)潰瘍部位需截肢者;(4)存在意識障礙者。
1.2方法 兩組均行常規護理,對潰瘍創面污物與組織進行清除。對照組給予VSD技術治療:對潰瘍組織徹底清創,暴露腔道,按照創面大小修剪合適VSD敷料,同時預留適當長度引流管,將引流管由創面引出后對創面附近皮膚消毒,隨后將聚乙烯醇薄膜鋪與敷料和引流管上,負壓吸引裝置對接引流管后完成操作,負壓壓力保持在300~450 mmHg范圍,在引流1 w后將VSD敷料取出,若創面仍存在分泌物則更換敷料繼續負壓引流,當創面出現新生肉芽組織時行植皮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rb-bFGF、液體傷口敷料治療:對潰瘍組織徹底清創后在潰瘍深處塞入液體傷口敷料,在半小時后將引流管置入敷料中,然后覆蓋聚乙烯醇薄膜,通過引流管將rb-bFGF(生產企業:珠海億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10980077,規格:63 000 IU/15 ml)262.5 IU/cm2注入創面,當溶液充分浸潤創面15 min后開始負壓引流。治療后患者均給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兩組均連續治療2 w。
1.3觀察指標
1.3.1觀察臨床療效 參照治療療效評估標準〔10〕:顯效:治療后創面無疼痛感,創面完全愈合且表皮顏色與正常皮膚無差異,創面面積縮小>75%。有效:治療后創面疼痛感減輕,創面部分愈合且表皮顏色與正常皮膚無差異,創面面積縮小40%~75%。無效:治療后創面疼痛感變化不明顯,創面未發生愈合且創面面積縮小<40%。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2觀察臨床恢復情況 醫護人員對兩組患者換藥次數、創面愈合時間、感染控制時間和住院時間進行記錄。
1.3.3觀察潰瘍創面恢復情況 觀察潰瘍創面恢復情況,包括肉芽組織生長活躍天數、肉芽組織生長進度和肉芽組織覆蓋率。
1.3.4比較疼痛程度 醫護人員在治療前、治療后1、3、5、7、14 d分別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VAS為0~10分,其中0分表示無痛,1~3、4~6、7~9、10分分別表示輕度、中度、重度、劇烈疼痛〔11〕。
1.3.5比較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醫護人員對所有患者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記錄,包括感染、壞疽、潰瘍復發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2.00%,其中顯效53例、有效39例、無效8例)較對照組(81.00%,其中顯效38例、有效43例、無效19例)明顯升高(χ2=5.181;P=0.023)。
2.2兩組臨床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換藥次數明顯較對照組少,創面愈合時間、感染控制時間較對照組短,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恢復及潰瘍創面恢復情況比較
2.3兩組潰瘍創面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肉芽組織生長活躍天數明顯較對照組少,肉芽組織生長進度明顯較對照組快,肉芽組織覆蓋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4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治療前和治療后1、3、5 d兩組疼痛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5、7、14 d VAS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均P<0.05);治療后7、14 d,觀察組VAS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S比較分,n=100)
2.5兩組不良反應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7.00%,其中感染、壞疽各1例、潰瘍復發5例)較對照組(19.00%,其中感染5例、壞疽5例、潰瘍復發11例)明顯降低(χ2=6.366,P=0.012)。
糖尿病足潰瘍作為糖尿病足常見并發癥,其發病機制極其復雜,且潰瘍病變過程時間較久,對患者身心健康均有較大影響〔12〕。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足部神經及血管血流供應不足,局部組織易發生缺血缺氧壞死,長期組織壞死使創面細菌增生而無法完全治愈〔13,14〕,因此選擇恰當治療方式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足潰瘍主要采用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原則為控制感染和清除壞死組織,使組織血液供應恢復正常〔15〕。
VSD是通過負壓吸引機制清除細菌及其生存環境,最終修復創面,但其具有一定局限性〔16〕。rb-bFGF可促進血液循環使組織再生與修復能力增強,同時對緩解輕組織水腫也有一定作用,且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和肉芽組織生長,使創面恢復更快〔17〕。液體傷口敷料中含有聚已雙胍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同時液體傷口敷料對肉芽組織生長具有促進作用〔1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療效比對照組好。
本研究結果與劉佳蒞等〔19〕研究結果類似,說明聯合rh-bFGF、液體傷口敷料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臨床恢復能力。本研究對潰瘍創面恢復情況與朱盛興等〔20〕相關研究結果類似,說明聯合rh-bFGF、液體傷口敷料治療可促進潰瘍創面恢復。分析原因,rb-bFGF可促進血液循環使組織再生與修復能力增強,增強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和肉芽組織生長能力,液體傷口敷料具有抗菌作用,為肉芽組織生長創造良好環境,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使創面恢復更快。
VAS是評估疼痛程度的常用方法,其靈敏度高,且方便簡潔,可快速檢評估患者疼痛情況〔21〕。本研究結果與王利嬌等〔22〕研究結果類似,說明聯合rh-bFGF、液體傷口敷料治療可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疼痛感,提高生活質量。分析原因,rh-bFGF、液體傷口敷料均有助于肉芽組織生長,加快創面恢復,從而減輕疼痛。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在治療期間可出感染、壞疽、潰瘍復發等不良反應〔23〕,本研究結果說明,聯合rh-bFGF、液體傷口敷料治療有助于減少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綜上,VSD聯合rb-bFGF、液體傷口敷料對老年糖尿病足潰瘍療效較好,其可促進血液循環使組織再生與修復能力增強,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使,縮短臨床恢復時間,加快潰瘍創面恢復,減輕患者疼痛感,且有效降低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存在一定局限性,后期需進行大樣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