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昱揚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穩,收入才能穩,人民群眾生活才更有底氣、更有干勁。實現就業,提升就業技能是關鍵。
近年來,南陽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要論述精神,堅持就業優先導向,立足“能就業、好就業、就好業”,將“雨露計劃”實施與“人人持證、技能河南”等工作有機融合,發揮政策疊加效應,深入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實現職業技能培訓與穩定就業增收“雙輪驅動”,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不竭動力。2020年以來,累計完成培訓17.4萬人次,發放資金1.64億元;職業教育補貼8.35萬人次,發放補貼資金1.23億元;雨露計劃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36%。
“5+2”聯動,精準鎖定意向群體
為確保“雨露計劃”服務對象精準、幫扶措施精準,南陽市創新實施“5+2”聯動機制,由鄉村振興部門牽頭,教育、人社、農業農村等重點行業部門及縣市區政府之間高效對接,協同發力,嚴格落實每月一次自查、一次匯報、一次核查,每季度一次排序、一次通報,以及信息共享、精準幫扶“兩項機制”,采取入戶走訪、電話提醒、短視頻推介等方式,廣泛深入宣傳“雨露計劃”的扶持對象、補助標準、扶持方式、申請流程,切實提高政策知曉度、“雨露播撒”覆蓋面;重點摸排掌握初、高中畢業生入讀職業院校意愿、“雨露計劃”在讀學生底數、“雨露計劃”畢業生就業意愿等信息,實現數據共享;分門別類建立數據臺賬清單,錄入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實現“一對一”動態監測幫扶。
“院校+”行動,產教融合促進就業
充分發揮南陽師范學院、南陽醫專、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陽農業職業學院等大中專院校人才培育優勢,開展“院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圍繞沿海地區企業用工需求和本地優勢主導產業發展需要,開發打造一批就業創業培訓優質課程,鼓勵“雨露計劃”畢業生考取職業等級證書,實現“畢業即持證”。探索實施“政府+高校+企業”模式,利用各方優勢資源,搭建“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將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實現“產教融合”,打造高質量培訓、就業平臺。牧原、想念、鴻旺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聯合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專業共建,在“校門”到“廠門”之間開辟綠色通道,“訂單式”培養“雨露計劃”扶持對象,實現“畢業即就業”。南陽醫專在桐柏縣設立的南陽艾產業學院桐柏分院,為當地培育中醫藥產業發展技能人才1368人。
“服務+”促動,攜手奮進共創未來
為充分激發“雨露計劃”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的熱情,南陽市在“就業”服務上,采取“現場招聘+線上招聘+直播帶崗”相結合的形式,面向“雨露計劃”畢業生組織專場招聘會13場;動員業績好、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降低技能、學歷、年齡等門檻,開展“送政策、送服務、送崗位”活動,幫助3534名脫貧和監測家庭應屆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在“創業”服務上,制定出臺“含金量高”的優惠政策,對選擇自主創業、申請創業貸款的“雨露計劃”畢業生,提高貸款額度,放寬貸款條件,簡化辦理流程;對貸款10萬元以下的,免除擔保要求,財政全額貼息,破解創業人員“擔保難”問題。2022年全市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001筆9.98億元,扶持自主創業5181人,帶動就業15049人。在“黨建”服務上,市、縣兩級在外商會組織自發成立“雨露計劃”務工服務保障黨小組和愛心服務小分隊,即時幫助解決難心事、煩心事,僅去年一年,就為在外務工脫貧勞動力解決勞務糾紛、拖欠工資等問題79起,挽回經濟損失30余萬元;及時收集掉崗失業人員信息,就近安置新的就業崗位,確保失崗不失業、舊崗換新崗。
春風化雨潤無聲,點點滴滴總關情。“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為擴大鄉村人才供給、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南陽,必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扎實推進“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不斷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臺階、鄉村全面振興見實效,全面加快現代化副中心城市建設,高質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出彩書寫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