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面對高山,人們有這樣三種態度:或是放棄攀爬領略別地風景,或是遠離險峻亦人生無悔,或是凌絕頂賞奇偉之景。三種態度,有不同的人生,我們要靈活地選擇相適應的方式、態度,才能彰顯我輩青春智慧。
貧瘠的高山會帶來無意義的攀爬體驗,加之路途艱辛、奇險莫測,故要及時止損,毅然放棄攀爬。東晉詩人陶淵明幾度因官場的排擠而掛冠返鄉。看到官場的腐朽,他寫下“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他擺脫了官場的束縛,才得以在閑暇之時賞菊品酒、享人生之歡愉。人生難免遇到許多岔路,我們在面對奇險而未知之時,抑或已入而覺非的情況下,毅然脫身,當為上選。
遇奇麗之山,欲“一覽眾山小”,而又在路途中被險峻阻擋。無論峰頂是否有奇偉之景,都要量力而行。明朝的李景隆出身不凡,但終日紙上談兵,缺乏戰斗經驗,雖然統率五十萬傾國之兵攻打朱棣,奈何經驗、心理、閱歷差距大,屢戰屢敗。朱棣笑他缺乏計謀又驕傲自負,外表強硬而內心缺乏勇氣,刻薄善妒卻又不肯接受別人的意見,朝廷將傾國之兵托付于他,必有趙括之敗。然而李景隆卻無法清楚認識到自身與敵人的差距,一意孤行,自以為憑其紙上學得的兵法便能力克敵軍,結果如朱棣所言,成“趙括之敗”。由此觀之,追求“絕頂”的過程中,若遇自身不能應對的艱險,要量力而行,及時止損。
對于青春一代的我們,時代風云變幻,注定了我們會面臨風險與機遇并存的情況。青春可肆意進取,但不可肆意妄為,知己知彼,切實地思考、評估風險,才能更好地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相對的,在自身能力能克服的艱難面前,我們沒有退卻的理由。新時代,涌現出一批又一批有著淵博學問、投身于祖國建設的青年。“黃大年們”攻堅克難,成為祖國的棟梁;“林鳴們”鞠躬盡瘁,夯實國家基建的基礎。天宮、嫦娥、祝融在不斷追求的科學家手中飛向太空;蛟龍號、奮斗者在持續探索的青年奮斗者手中入海。
新時代,是大有可為的舞臺,而其中亦有風險。青年要以奮進為第一要務,選擇合適的生活方式,彰顯自己的青春智慧,讓前進之路更加科學。
【河北廊坊一中高三年級】
點評
考生審題非常準確,能很好地理解材料的中心,主要圍繞兩種態度立論,做到了二元融合。作文從歷史談到當下,采用遞進式結構設置分論點,二元思辨論證中運用了典型事例,最后以青年的視角給出要選擇合適的生活方式的思考,發出號召,收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