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英 董文濤 聶飛



摘要:作者針對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網絡資源優化的需求,將云計算模式引入高校學生工作領域,綜合考慮學生教育、服務、管理等職能,選定云輔導體系架構關鍵要素,基于面向服務的體系框架技術,建立開放式、松耦合的、面向服務的學生工作云輔導體系架構,并結合具體實例進行分析,以期能夠為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網絡育人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生工作;面向服務;云輔導;體系結構;網絡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3)15-0110-03
引言
學生工作是高校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三全育人”的“主陣地”。[1]近年來,網絡技術迅猛發展,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行為和文化教育,也推動高校教學方式的變革和學生學習模式的變化,使高校學生工作面臨著一系列的新形勢和要求。[2-3]
當前,探究如何準確把握“三全育人”內涵,將網絡育人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推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很多高校已經在微博、微信、易班等平臺進行了積極實踐,使其在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管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4-5]但是,當前部分高校學生工作的網絡資源分別由不同的部門獨立負責,各部門協同聯動不足,各要素之間的有序配置和有效整合不夠,各群體、各崗位的育人元素挖掘不足,尚未形成全員參與的態勢,育人效果還未充分發揮。各要素協同發力是“三全育人”系統高效運行的先決條件。因此,高校學生工作亟待整合網絡教育資源,堅持“立德樹人”一個中心,抓牢“三全育人”三個基本點,從“云工作模式”中汲取經驗,整合網絡育人資源,豐富網絡教育內容,完善網絡育人功能,優化網絡教育實踐路徑,通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教育和引導學生,來提高學生工作的實效性和時效性。
高校學生工作信息資源分析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工作主要包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生發展指導工作、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三個方面。[6]高校學生工作資源組成如圖1所示。
云輔導體系架構構建
為統籌學生工作信息資源,構建基于網絡的全方位育人平臺,筆者將云計算模式引入高校學生工作領域,研究構建一種高校學生工作云輔導系統。要想有效整合現有學生工作資源,實現“三全育人”目標要求,高校學生工作云輔導系統應是一個開放式的、松耦合的系統,云輔導體系架構應是信息共享的結構。
建立開放式的、松耦合的學生工作云輔導體系架構,不僅需要采用開放的框架模式,還需要標準化體系關鍵要素。筆者從分析高校學生工作過程中的要素入手,從影響學生教育、服務、管理等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三項職能綜合考慮,研究制訂學生工作云輔導關鍵要素的篩選標準,選定云輔導體系架構中的關鍵要素。根據學生工作云輔導的環境和技術特點,結合面向服務的體系框架技術,建立了開放式、松耦合、面向服務的學生工作云輔導體系架構,如圖2所示。
結構包括物理基礎層、資源服務化層、服務總線層、應用服務層四層。
1.物理基礎層
該層為體系架構的基礎層,是提供各類服務的物質基礎,主要包括便攜式云輔導終端設備、云輔導服務平臺以及連接兩者的通信網絡系統等物理資源。
2.資源服務化層
該層包括許多細粒度的學生工作服務,主要包含四類服務,即數據資源服務、軟件資源服務、平臺資源服務和基礎設施資源服務。
①數據資源作為服務,即Data as a Service(DaaS),包括學生思政工作信息、就業創業知識、獎助學金數據等數據資料,為需要的高校學生、輔導員、學生家長等人員服務,有效地支持高校學生工作的信息共享和應用。
②軟件資源作為服務,即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包括資助信息平臺、輔導員之家、就業信息發布平臺等軟件和升級程序,為學生、輔導員、學生家長等人員提供服務,相應人員需要時登錄云輔導服務平臺下載安裝,并根據人員類別獲得相應功能授權即可使用軟件。
③平臺資源作為服務,即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包括軟件開發環境、學生管理平臺、基礎信息平臺等資源,學生、工作人員可以在平臺上實現應用程序的訂制開發、學生管理數據分析、基礎信息查詢。
④基礎設施資源作為服務,即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包括資源虛擬化和服務化技術,將云輔導服務平臺的數據分析系統、課程資源開發平臺、服務器等整合成虛擬的資源提供給需要的學生、輔導員、學生家長等。
3.服務總線層
該層是系統中的連接中樞,主要完成服務的發布、請求與提供等方面所涉及的服務管理、消息轉換、消息路由、協議轉換等功能。
4.應用服務層
該層針對學生群體、輔導員、學生家長、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等客戶端提供學生基礎信息、大學課程知識、就業數據分析、心理輔導、困難資助、創新創業輔導等服務。
實例分析
筆者所在學院基于云輔導體系架構,開發了智慧校園學生工作平臺,將走訪課堂、談心談話、宿舍走訪、組織活動、召開班會、困難認定、獎學金、助學金、學生請假、宿舍衛生、智能查寢、學生質量發展測評等學生管理資源集成于平臺(如圖3),豐富了網絡育人內容,有利于教學、管理、服務等各類人員全體參與,生成育人合力。
通過智慧校園平臺應用,創新了輔導員與學生的交流模式,初步實現了輔導員對學生進行遠程管理功能,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輔導、就業創業輔導和學生的健康情況、出行狀況監測手段,推進“三全育人”深入開展。
結論
高校學生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教師要積極應用創新技術,基于開放式、松耦合、面向服務的學生工作云輔導體系架構,統籌運用網絡育人資源,加強各要素協同,更好地服務學生發展與學校育人工作,支撐“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實現。
參考文獻:
[1]姚敏,戴少剛.高校學生工作部門“三全育人”的現實困境與路徑優化[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9(01):103-105.
[2]施漢生.網絡環境下的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路探討[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8):59-61.
[3]姜慶華,張晨曉,馬偉娜.高職院校網絡育人的現實挑戰與增效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02):69-71.
[4]劉旻,奚婧,李吉彬.大數據視角下的上海高校大學生網絡學習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以教育部易班平臺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13):179-181.
[5]俞淼.以新媒體為導向推進網絡思想教育創新發展[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03):104.
[6]王國彥.我國高校學生工作歷史演變及目標、內容、方法邏輯關系研究[J].亞太教育,2016(20):249-251.
作者簡介:趙英英(1983—),女,河南新鄉人,講師,碩士,工作單位為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研究方向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