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夏天來了,很多小伙伴已經按捺不住想吃燒烤的心情了,但是飲食問題會引發一系列消化道疾病,膽囊炎就是其中常見的疾病之一。膽囊炎發作時會讓人痛不欲生,許多人因此深受折磨,也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膽囊炎這個話題。
膽囊炎是由膽汁滯留和細菌感染引起的膽囊炎癥。當膽囊管受結石或其他因素梗阻時,導致膽汁排出障礙,細菌則在積聚的膽汁內繁殖,進而引發了膽囊炎癥。根據發病的急緩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的病因包括膽囊管梗阻、膽汁淤積和細菌感染等,患者臨床表現一般為發熱、右上腹絞痛或右脅肋脹痛,可放射至肩背部,伴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嚴重者可兼有黃疸、墨菲征陽性(體格檢查診斷急性膽囊炎的重要證據)等表現。一般抽血檢查可見血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超聲檢查可見膽囊壁體積增大(膽囊橫徑≥4厘米)、膽囊壁水腫、膽囊壁增厚(≥3毫米)或毛糙。
慢性膽囊炎一般是由長期存在的膽囊結石引起的膽囊慢性炎癥,或者是由于急性膽囊炎反復發作遷延而來?;颊吲R床表現差異較大,可表現為無癥狀、反復右上腹脹痛或不適、腹脹、暖氣、厭油膩感,右上腹部有輕度壓痛及叩擊痛等體征,也可出現炎癥的急性發作癥狀。典型腹部超聲檢查表現為膽囊壁增厚(壁厚≥3毫米)、毛糙,合并膽囊結石的患者可表現為膽囊內強回聲及后方聲影。
對膽囊炎急性發作的患者,一般應積極給予有效的解痙止痛治療來緩解患者的膽絞痛癥狀。推薦使用非甾體類止痛藥物f如雙氯芬酸和吲哚美辛)或鎮痛劑(如哌替啶)治療,常用解痙藥包括有阿托品、山莨菪堿(654-Ⅱ)、間苯三酚和曲匹布通等。因嗎啡可能促使十二指腸乳頭(Oddi)括約肌痙攣進而增加膽管內壓力,故一般禁用。當患者出現發熱、寒戰等表現,且抽血化驗提示炎性指標升高時,可采用經驗性抗菌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在明確致病菌后應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進行精準治療。同時,患者應嚴格禁食水,必要時進行胃腸減壓;通過靜脈輸液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
慢性膽囊炎患者除了可以使用解痙止痛治療外,也可加用鈣離子通道拮抗劑(如匹維溴銨)治療與膽道功能紊亂有關的疼痛,同時可配合使用補充促進膽汁合成和分泌的消化酶類藥物(如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以改善膽源性消化不良癥狀。
傳統中藥在膽囊炎治療方面有著悠久歷史,可根據患者不同的臨床表現辨證施治。中醫雖無急性膽囊炎及慢性膽囊炎的病名,但早在《內經》便有相關論述。根據急性膽囊炎右上腹疼痛為主的臨床表現,中醫病名為“脅痛”;慢性膽囊炎右上腹脹滿或隱痛,伴見惡心、腹脹等表現,中醫病名為“膽脹”。常用中成藥有消炎利膽片、膽寧片、膽舒膠囊及膽炎康膠囊等,主要作用是疏肝利膽、清熱祛濕,同時可配合中醫其他療法,如針灸、耳穴、藥物貼敷等,也有一定效果。
根據膽囊內是否存在結石,分成結石性膽囊炎與非結石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又分為膽固醇結石或以膽固醇為主的混合性結石以及膽色素結石。據調查,我國膽固醇結石占70%以上。國內也有專家推薦對X線檢查陰性、膽囊收縮功能正常的膽囊膽固醇性結石患者,可考慮口服溶石治療,常用的藥物為熊去氧膽酸膠囊,但其臨床效果因人而異,一般不作為主要推薦的治療手段。
至于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和經皮膽囊碎石溶石等,已被臨床證明基本無效,且可能導致膽管結石而誘發急性膽管炎或胰腺炎,臨床危險性較大,同樣不做推薦。
目前大多數急性膽囊炎患者通過積極的非手術治療,癥狀可以獲得緩解,但少數急性膽囊炎重癥病例或并發膽囊積膿、壞疽、穿孔者,易導致感染加重,甚至發展為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并危及生命,因此,需要積極對患者膽囊炎的嚴重程度、全身狀況和并發癥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盡早判斷患者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對慢性膽囊炎患者,治療目標為祛除病因、緩解癥狀、預防復發、防治并發癥。在保守治療的基礎上,如果出現以下表現,則需考慮外科手術治療:①疼痛無緩解或反復發作,影響生活和工作者;②膽囊壁逐漸增厚達4毫米及以上,或膽囊壁局部增厚或不規則疑似膽囊癌者;③膽囊壁呈陶瓷樣改變;④膽囊結石逐年增多和增大或膽囊頸部結石嵌頓者,合并膽囊功能減退或障礙。
目前膽囊炎手術治療方式根據是否切除膽囊,分為切膽類和保膽類治療兩類。
第一類就是我們常見的膽囊切除術,也就是對病變膽囊行根治性切除。主要方式有開腹膽囊切除、小切口膽囊切除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1882年,德國Langenbuch醫生開展了世界首例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獲得成功;1987年,法國Mouret醫生完成了世界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由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切口小、創傷低、恢復快,現在已成為膽囊切除微創治療的首選手術方式。
第二類是保膽類治療,可分為內鏡微創保膽取石手術(CGPC)、經口膽囊超級保膽取石手術(POC-GBS)以及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NOTES)等。20世紀90年代,我國張寶善教授創立了內鏡微創保膽取石手術,強調將膽道鏡技術與外科手術相結合治療膽囊疾病,適用于膽囊結石伴或不伴臨床癥狀、膽囊結石合并肝內外膽管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息肉)合并局限型膽囊腺肌癥的患者。但該項技術目前尚有爭議,主要是由于保膽術后結石復發率高,且保膽術后的膽囊是發生膽囊癌的高危因素,因此也有專家不建議對患者實施“保膽取石”等治療。
經口膽囊超級保膽取石手術是利用經口胰膽管鏡直視技術,經膽總管進入膽囊,以人體自然腔道為手術入路進入膽囊,完成碎石取石。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是指經身體的自然孔道(如胃、臍、陰道)置入軟性內鏡,通過其切口經內鏡潛道置入操作器材進行消化道壁外的手術,能夠做到腹壁無疤痕的美容效果。這兩項技術目前均處于起步階段,操作復雜并存在較多技術難點,需要進一步開展研究,臨床尚未推廣應用。
無論患者采取何種治療方式,除了要積極治療、預防嚴重并發癥的出現,均需注意飲食和心理治療。建議患者以低脂肪、低膽固醇、適量蛋白和高維生素飲食為宜,禁煙酒,并提倡定量、定時的規律飲食方式,同時應注意起居有常,勞逸結合,適當鍛煉運動,保持心情舒暢,這樣才能更好享受生活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