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崗
聽了、受了也搞了那么多愛這愛那的“愛的教育”,從評估、總結角度反思,繼而刨根問底,捫心自問:愛是教育出來的嗎?是怎么教育出來的?
我愛父母姐弟,愛妻子兒子,愛老師愛親朋好友,愛家愛家鄉愛祖國,愛歷史文化名城,愛古鎮古村落,愛大海愛山川河流,愛美食愛雜文,愛很多很多。然后反問自己,天地人親師,所愛那么多,哪樣是教育出來的?細想一下,都是教育出來的,又都不是教育出來的。究竟怎么來的?于是,就有了一個發現:愛因愛生,因愛生愛,即“因為愛,所以愛”,其中關鍵元素是“愛因”,即愛的原因緣由,它是發自內心的好感。
愛父母是因其生養了我,愛兄弟姐妹是因情同手足,愛發小是因一起長大,愛家鄉是因其滋養了我、眷顧著我。愛祖國因其是放大了的家鄉,承載著我、呵護著我。愛黨是因其領導人民爭自由、求解放、做主人、要富強、向文明。愛老師是因其授業解惑、教我求真。愛醫護是因其救死扶傷、仁濟天下。我愛我的同事,彼此共情共歷、互幫互助;愛有的領導,因其不端官架、不虛偽,能說心里話,為下屬著想。萬里長江示我滾滾向前、不可阻擋之勢;天下黃河九道彎啟我遇山知返、峰回路轉、艱難向前的道理;伊瓜蘇瀑布給我壯觀;莫雷諾冰川予我驚奇;復活節島讓我見識地球肚臍的地理以及摩艾石像的神秘……都給了我新的認知、美感和愉悅,它對我好,于我有益,我自然就喜歡它、愛它。千言萬語凝結為列寧說過的一句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蛾撲火,火焦蛾,莫謂禍生無本;果種花,花結果,須知福至有因”。張生與崔鶯鶯是一見傾心,《上錯花轎嫁對郎》屬日久生情;齊白石愛畫蝦緣于兒時水塘邊釣蝦,徐悲鴻愛畫馬乃以馬抒情。父母生養是“愛因”,師者啟蒙是“愛因”,朋友相助也是“愛因”,恩惠情義無不是“愛因”。因恩生愛,因情生愛,因趣生愛,愛,都是有因由的。
愛因愛生,不僅人類如此,動物界也可見,尤其是靈長目動物。有個猴子在獲救四年后攜全家訪恩人的故事,說的是2010年3月,貴州沿河縣村民肖志堅上山砍柴,見一只黑葉猴左前腿被當地獵人設置的野豬夾夾住,地上全是血。他雙手拉開鐵夾,取出猴腿,將黑葉猴抱回家,找來草藥給它療傷,待它痊愈后將其放歸山林。2014年11月的一天早晨,肖志堅起床開門,只見幾只黑葉猴坐在家門口的石頭上,一只年長的黑葉猴正打量著自己。肖志堅一眼就認出,它正是自己在幾年前救的那只猴,另外六只應當是它的子女。肖志堅感動得像老朋友一樣抱住了老猴,從此,人與猴結下了不解之緣。
回頭來看,說教式“愛的教育”的作用機理,全在啟發認知,生發“愛因”。唯如此,“愛的教育”才能有好的效果。沒有“愛因”的“愛的教育”,是無論如何也說教不出愛來的。正如我們能教育人們愛地球、愛人類、愛和平,卻不可能教育人們愛戰爭、愛戰犯、愛侵略者。不信,你教育耗子愛貓、教育受害人愛竊賊、愛罪犯試試?
愛因愛生原理,給“愛的教育”三點啟示:一是“愛的教育”須在啟發認知、生發“愛因”上下功夫,足夠的認知必能啟發足夠的“愛因”;二是啟發認知的材料是有情有理的事實而非口號,口號不能啟發認知和生發“愛因”;三是用行為語言施行“愛的教育”,即向教育對象布愛施愛,多行善舉,多做好事,就像母親于子女添飯加衣,讓教育對象擁躉足夠“愛因”,自然因愛生愛。大量“老總愛員工,員工愛企業”“老師愛學生,學生愛學校”的事例就是明證。愛不是說教,是身教。
【原載《義烏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