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波 呂港建 何艷海 王玉安 賈海波 栗 歡
中國石油測井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280
石油工業的不斷發展,促進了鉆采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了勘探開發的需要,出現了大量大斜度井、水平井,同時井筒扭方位、垮塌、溢流等復雜井況也越來越多,裸眼井電纜測井施工難度越來越大。為應對復雜井況,降低施工風險,越來越多的油井采用泵出式測井技術[1],又稱過鉆桿存儲式測井技術。
泵出式測井是鉆具下至目的層后,將測井儀器串從鉆具中釋放出去,起鉆時數據采集存儲在儀器中[2]。包括兩種方式:鉆桿輸送泵出式存儲測井和電纜輸送泵出式存儲測井。目前天津分公司投入使用的φ70 存儲式儀器(70 系列)采用鉆桿輸送泵出式存儲測井技術,在井口按照下懸掛器、保護套、上懸掛器的連接順序,將直徑70mm儀器串安裝到保護套中,最上端連接釋放器后坐在上懸掛器中;鉆具到達預定深度后,井口投棒打壓切斷釋放器剪切銷釋放儀器串,接著上提鉆具至儀器串完全釋放出去的高度;再通過壓力對比信號變化確定儀器串完全固定在下懸掛器中;釋放過程完成,起鉆上測;待鉆具起出,讀取儀器中存儲的數據,結合時間深度文件進行轉換匹配,最后用5700 系統回放正式資料。
天津分公司在用φ70 泵出式測井系統采用175℃/ 140MPa 及200℃/ 140MPa 兩種溫度壓力指標,服務項目包括井斜方位、自然伽馬、補償中子、巖性密度、井徑、高分辨率陣列感應、雙側向等完井項目,以及交叉偶極子陣列聲波、自然伽馬能譜等特種項目。
由于每個測井項目的儀器單獨供電,不同項目儀器之間只有機械連接,沒有電路連接,因此不會出現某支儀器電池故障導致全部儀器不工作的情況,提高了儀器測井成功的可靠性;儀器輕、工藝相對簡單、作業時間短,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員勞動強度;下鉆過程中儀器在保護套中,相對常規鉆具輸送電纜測井盲下過程,安全性大大提升;泵出施工整個過程中,井筒可以充分建立循環通道,有效地為復雜井況提供了測井解決方案;對套管短、水平段長的井,大幅度縮減了測井施工時間[2],提高測井效率;測井資料采用5700 格式,解釋與5700 兼容。不同井測井方式優缺點對比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井測井方式對比
由于每只儀器單獨供電、沒有電路連接,導致儀器串整體偏長,完井施工中側向和陣列感應項目都需要時,整串儀器長59.6m,最上方的巖性密度、補中、伽馬的曲線延遲都在50m 附近,如果施工井口袋不夠會導致一些曲線部分層位漏測;該系列儀器通過鉆具作為保護套,通過調長短節儀器與保護套長度匹配,一旦儀器長度略長于單根保護套長度時,至少需要增加8m 調長短節儀器,使整體儀器變長,增加施工風險;目前尚無三參數,無法采集相關數據;從儀器安裝完成到最后起出,中間過程無法監控儀器狀態;相對于常規89mm 完井儀器,個別資料質量精度稍顯不足。
泵出式儀器釋放器中安裝6 個剪切銷釘,正常投棒后球座口5.1MPa 切斷剪切銷,儀器即釋放(表2)。在下鉆過程中,要求鉆井隊循環頂通時泵壓不超過5MPa。受泥漿性能、靜止時間等情況影響,在開泵循環時可能導致憋壓。例如在莊X 井施工中,600m 頂通單泵單閥爾泵壓1.2MPa;870m 頂通時泵壓急劇升高至5MPa,多次停泵開泵后建立正常循環,泵壓1.5MPa;下至1150m 頂通,開泵升壓至7MPa 馬上停泵,壓力不回零,起鉆5 柱檢查,泵壓仍不回零。現場判斷分析認為是泥漿原因導致憋壓,決定起鉆檢查。起出后發現儀器未釋放,上懸掛器被砂石子堵住釋放器水眼,下懸掛器由于未能正常循環被泥餅糊死(圖1)。隨后,井隊加扶正器通井,加長循環時間;再次測井時縮短頂通循環鉆柱數,儀器順利到底,施工順利完成。
圖1 釋放器上懸掛器及下懸掛器被砂石子和泥餅堵塞
表2 剪切銷個數與球座口剪切力對照表
目前采用的投棒釋放,一般根據泥漿到達釋放器位置計算時間,不可避免會與實際到達時間有偏差。為防止儀器提前釋放后,活動鉆具導致儀器承壓受損,一般提前將鉆具靜止在距井底0.5m 左右一段時間,以提高施工安全性。測井施工前會告知鉆井隊做至少15min 鉆具靜止實驗,確保釋放后起鉆不粘卡。部分井若無法滿足鉆具靜止15min 要求,可以采取靜止- 上提- 靜止- 上提的方式實現安全測井。例如在板X 井憋壓后上提卡鉆,卡鉆后將鉆具下放至鉆具懸重,緩慢旋轉鉆具解卡。第二次施工通過加微珠、石墨的方式調整泥漿,最終能達到7min 左右靜止時間。采取每靜止7min 將鉆具上提3m(略大于鉆具伸長量)左右再靜止,最終儀器成功釋放,且儀器外觀正常,數據齊全。
目前,天津分公司φ70 泵出式測井施工釋放成功率在98%以上,高于國內其他泵出系列。在下鉆過程中,頂通和井底的循環非常重要,下鉆頂通泵壓不應超過5MPa,到底后必須循環徹底,確保保護套中無雜物,投棒釋放后采取合適的泵壓小排量推靠儀器。在某井施工中,井徑推靠臂中卡石子導致儀器無法釋放。在歧X 井施工中,套管中20 柱一頂通,裸眼中10 柱一頂通。儀器釋放前,泵壓單泵單閥爾3MPa,對比高壓3 閥爾12.5MPa。從儀器釋放后到鉆具起至儀器完全釋放出去的位置,循環泵壓保持3MPa;再次打高壓信號時,泵壓升至9.0MPa 后立即下降至7.0MPa,馬上又上漲至16.0MPa;立即停泵再開,泵壓漲至21.0MPa;第三次開泵,泵壓穩定在15.0MPa。單閥爾泵壓由起鉆前3.0MPa 上漲至4.0MPa。起鉆完檢查,發現儀器釋放不到4m,卡在鉆具中;接無拉力棒打撈頭,拉5.5t 解卡,發現感應、井徑、聲波儀器有劃痕或擠壓痕(圖2)。針對以上問題,天津分公司優化改進制作一批帶拉力棒打撈馬龍頭,確保了施工的安全性。
圖2 儀器劃痕和沖壓痕
φ70 泵出式測井由于起下鉆過程中無法直接觀察儀器狀態,因此會面臨一些其他異常情況。
(1)儀器本身出現故障,導致錄取數據不全。需要及時進行儀器維護保養,對內部電路部分仔細檢查。
(2)帶推靠臂儀器在起鉆時卡斷,扶正器在井眼中磨斷等(圖3)。因此,在生產準備過程中,要及時更換扶正器簧片,檢查儀器螺絲、定位頂絲等,確保儀器機械部分正常。
圖3 偏心弓斷裂
(3)為保證儀器安全,通常做法是鉆具下至井底釋放。因為一些特殊原因,采取目的層懸空釋放,儀器從鉆具中出去軌跡不好控制,如果速度過快就會造成儀器損壞,尤其是聲波儀器及帶晶體儀器。懸空釋放前要確保井眼正常,同時循環泵壓、排量控制在合理范圍,不能太大。
(4)施工中遇到溢流、井漏等風險。例如,在官X 井投棒后循環打壓時發生井漏,無法觀察壓力顯示情況。如果井漏在投棒前發生,相關方一定會放棄測井。面對這種投棒后發生井漏的情況,雙方及時溝通后,緊急處理泥漿,及時灌漿確保井筒相對安全,最后儀器成功釋放,獲取全部資料。溢流井相對簡單一些,首先要確保水眼暢通,必要時加大排量,調節泥漿密度,滿足測井要求時再施工。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前要確定安全時間,確保儀器電池工作時間足夠,儀器滿足較長時間井底停留的溫度壓力要求。
φ70 泵出式測井系統,面對復雜井、水平井等施工中有著極強的可靠性,釋放成功率高,有效降低了測井風險,提高了測井時效[3],為油田勘探開發節省了成本,獲得了齊全的地質資料。天津分公司在應用過程中,通過不斷改進完善,形成了一系列成熟可靠的施工工藝流程。同時,該系列泵出式儀器在儀器可靠性、保護套匹配等方面仍有可改進的空間。針對油氣上竄速度過快、井控風險大、狗腿度大扭方位、井眼工程復雜,以及井筒處理時間長等情況,施工人員要具備應對處理復雜工況作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