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偉
(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經濟發展服務中心,上海 201317)
地產農產品信息安全追溯是指運用信息化的方式,跟蹤記錄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產品流向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是可滿足政府監管、企業經營和公眾查詢需要的重要手段,也是推進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有效措施。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根據《關于做好浦東新區農業生產作業信息上網直報工作的通知》,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于2020年12月1日制定了《航頭鎮農業生產作業信息上網直報工作計劃》,經過1年多的實施,浦東新區地產農產品信息安全追溯系統(以下簡稱追溯系統)在航頭鎮的推廣應用初見成效。在此背景下,筆者擬對追溯系統在航頭鎮的應用效果、運行現狀和推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梳理和總結,并依此提出進一步推廣的建議,以期促進追溯系統更好地推廣應用。
追溯系統的主要內容包括: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基地情況(基地概況、生產產品與合格證、地塊信息)、生產記錄(種植、施肥、用藥、采收)、銷售記錄、庫存記錄(農藥、種子、肥料)等。目前,航頭鎮種植業[糧食、經濟作物(西甜瓜、草莓等)、果樹]和漁業條線的生產信息直報已納入追溯系統,且與浦東新區農用地管理信息系統保持同步。
追溯系統經過1年多的推廣實施,在航頭鎮起到了一定的應用效果,現將相關應用效果介紹如下。
追溯系統在航頭鎮經過1年多的推廣應用,實現了生產經營主體和種植品種的全覆蓋。目前,航頭鎮的13個行政村、79家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涵蓋了航頭鎮食用農產品的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村經濟合作社等)已全面納入追溯系統,并進行生產管理,監管覆蓋率達100%。另外,通過與浦東新區農用地管理信息系統同步,追溯系統對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各個農產品進行了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管理,相較于傳統的各種植條線發放紙質檔案的管理辦法,應用追溯系統有效避免了基層監管盲區。
傳統的紙質檔案存在保存時間短、易遺失等問題,而追溯系統的溯源信息可留存的時間更久,且不易遺失。以航頭鎮豐橋村的1 家果蔬專業合作社為例,追溯系統后臺清晰地記錄著該合作社于2014年12 月15 日種植了水蜜桃2.2 hm2,以及之后幾年的施肥、用藥、剪枝、除草等農事管理情況,且包含操作日期、肥藥品種和用量等,最新記錄定格于2022 年7 月30 日采收、銷售水蜜桃1 650 kg。
依托追溯系統,浦東新區從技術上實現了合格證與追溯系統的銜接,并以合格證為載體推進了與市場農產品準入制度的銜接。消費者只需掃一掃合格證上的二維碼,就可查詢到相關農產品從種植到施肥用藥再到采收銷售的全過程,實現了食用農產品“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菜籃子”“果盤子”安全。截至2022 年8 月底,航頭鎮有19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通過追溯系統,實施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累計開具合格證4萬張,附帶合格證上市的農產品達235 t。
2022 年1 月1 日至8 月31 日,追溯系統中航頭鎮已填報數據達191 820 條,其中包括種植業數據191 590 條、漁業數據230 條。2022 年7 月19 日至8月18日,航頭鎮糧田、經作、果樹入網率(入網率=追溯系統入網面積÷區農用地系統面積)為99.63%,填報主體59 家,填報數據57 671 條,填報率[填報率(活躍度)=追溯系統填報主體數÷追溯系統主體總數]為74.68%;漁業入網率為84.56%,填報主體5 家,填報數據198 條,填報率達100%。
通過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宣傳,目前航頭鎮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對追溯體系建設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仍有部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認為追溯系統的填報對其正常銷售并無影響,故其主動、及時填報生產信息的意識與積極性不高。另外,追溯系統的使用需投入計算機設備與一定的人工,且目前航頭鎮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年齡偏大、學歷水平較低,在追溯系統上進行信息上傳時需聘請專人來完成,而部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不愿投入更多的成本在此項工作上。
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辦法(試行)》的相關要求,航頭鎮轄區內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需準確采集并填報產品名稱、來源去向、產品數量等農產品追溯的基礎性指標信息,完整、真實、有效地填報投入品使用、農事操作等生產過程信息。但是,安全監管員在抽查中發現,部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存在農產品銷售去向填報不及時、不完整,填報的肥料、農藥名稱與實際使用不符,農藥超范圍使用,填報的農藥品種少于實際使用等情況。
在追溯系統的實際填報操作過程中,部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遇到了登錄密碼遺忘、系統不穩定無法登陸、基礎信息錯誤、填報信息冗余、自身操作失誤等諸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填報積極性。另外,在追溯系統管理中,統計數據的精確性有待提高,管理員無法針對某一作物的操作數據進行分類統計,只能匯總某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在某段時間內填報的數據總量,這給進一步督促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填報作物生產信息帶來了諸多不便。
建議航頭鎮對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是否能規范、及時填報農業生產信息進行考核,以系統自主形成考評分數為主、人工審核為輔的方式,依據考評分數對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分類定級,并將其作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享受農業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據。除剛性扶持政策之外,降低對生產信息錄入考核不合格者各類工作的扶持力度,如土地租賃年度評審、農業企業用工補貼申報、農業財政項目申報等。
為進一步保障追溯系統數據填報的真實性,要聯合相關部門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對上市的地產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并將檢測報告與追溯系統填報的數據進行比對核查,對信息不符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執法檢查,要求其解釋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從而使追溯系統推廣工作形成閉環,并做到有部署、有要求、有檢查、有督查、有落實、有成效。
追溯系統運行主管部門要根據上級部門的工作要求與系統服務對象的體驗和需求,對追溯系統進行迭代升級,完善系統功能,提升操作的便捷性和穩定性。此外,追溯系統考核主管部門要規范數據錄入標準,制定數據考評指標,形成考評標準,并下發至各基層管理單位,以便基層管理單位依據標準化的考評指標,對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指導和培訓,從而進一步推廣應用追溯系統。
經過1年多的推廣實踐,浦東新區地產農產品信息安全追溯系統在航頭鎮起到了提升監管覆蓋率、加長追溯信息保存時間、推動追溯+合格證制度實施等作用。但是,在追溯系統推廣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對追溯系統的填報積極性不高、投入不足,追溯信息填報的真實性、便捷性與管理的精確性有待提高等問題。今后,相關單位可通過實施定級考核制度、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優化系統規范考核指標等措施,提高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對追溯系統的填報率、精確率。隨著追溯系統的逐步推廣應用以及追溯+合格證制度的推動實施,航頭鎮可在保障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同時,拓展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銷售渠道,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