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過去,年輕人爭相跳出農門,現在,跳回農門正在成為新時尚。
見過了大城市的燈紅酒綠,快節奏的生活,始終找不到的歸屬感,壓抑焦慮的情緒,上照顧不了父母、下陪不了孩子的窘境,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重新回到家鄉。他們給家鄉帶來新氣象、新理念、新模式,也讓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可能。
除了對故鄉的眷戀,國家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也讓年輕人看到了創業成功的希望。另外,互聯網數字化逐步填平了城市與鄉鎮之間的鴻溝,各大電商平臺早已瞄準了鄉村市場。在各個直播平臺上,來自農村的創作者越來越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2 年至2022 年底,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數量累計達到1220 萬人。對于回鄉創業的他們來說,家鄉的特色產品就是最好的創業項目。
今年年初,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火爆一時,劇中男主角謝之遙辭去北京的高薪工作回鄉創業,帶動家鄉群眾共同致富,為觀眾呈現了一幅動人的鄉村振興圖。而在現實中,有許多的“謝之遙們”,在廣闊的鄉村田野中揮灑青春。本期策劃中,曾被村民認為吃不了苦、干不成事的魏瑾,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種瓜能手,不僅將自己學到的嫁接本領教給村民,還為當地瓜農對接了市場;返鄉的王俊凱,帶動大伙一起致富,使得打鼓嶺景區經營客棧的村民從5 戶增加到了13 戶;以藍莓引流的朱朕,帶動全縣其他特色農產品拓寬銷路;用鏡頭對準家鄉美景的烏音嘎,不但助推了錫林郭勒大草原的旅游業,還幫當地牧民銷售了牧區產品。
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除了有這些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也離不開農村基層干部的擔當作為。如今,農村干部越來越年輕化,一批批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強的年輕人陸續走進農村干部隊伍。就如打造“彩虹村”的村支書張桂芳,她以年輕人的沖勁、闖勁,帶動了村“兩委”和黨員群眾的干勁兒,用新思維、新方式給老村莊帶來了新活力。
隨著農村環境的不斷變化,鄉村正逐漸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變成“有風的地方”。在故鄉這片“有風”的沃土上,許多年輕人正在找尋另一種活法,實現在城市里實現不了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