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怡



摘要:對Alessi創立初期的第一次材料替換為分析案例,探討產品中材料選擇的因素和影響。運用文獻研究法,對意大利總體工業進程、所在工業區發展條件,意大利經濟發展和制造成本以及金屬制成的小型家庭用品的使用情況3個方面,整理歷史依據進行分析研究。Alessi第一次材料替換與意大利社會中的技術、經濟以及人文因素相關。Alessi品牌從加工生產向設計公司的轉變過程中,保持對技術、經濟和人文因素思考,進一步開展設計與制造工作的經驗值得借鑒。
關鍵詞:Alessi 材料選擇 駐廠設計師 制造轉型 設計與制造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3-0104-04
Abstract:To analyze the first material replacement of Alessi in its initial stage and explore the factors and influences of material selection in products. Using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the historical basis was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the overall industrial process of Italy,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the industrial areas,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cost of Italy,and the use of small household goods made of metal.Alessis first material substitution was related to technical,economic and human factors in Italian society.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Alessi brand from processing production to design company,it should keep thinking about technical,economic and humanistic factors and further develop the experience value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work.
Keywords:Alessi Material selection Resident designer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通過合作創新的設計模式,Alessi品牌不斷創造出備受青睞的經典作品(圖1)。其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激發了眾多企業和設計師對設計的新思考。據現有資料分析,該品牌百年之中歷經兩次材料變化,第一次是黃銅向不銹鋼的轉變,第二次是引入新材料塑料與不銹鋼共同使用。不難看出,第二次材料使用的轉變對整個Alessi品牌而言是意義深遠的決定,市場和業界都對此給予高度認可。但首次材料更替中,黃銅和不銹鋼都歸屬于金屬材質,其并未在后續的設計制作中呈現出明顯優勢。因此,Alessi品牌第一次用材的變化還具有設計以外的考量,本文將從技術、經濟和人文角度探究用材的多元因素以及后續設計與制造發展的潛在經驗價值。
國家工業發展與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等產業緊密相連,其綜合生產技術直接影響相關企業發展,而企業的發展也時時刻刻反映了國家技術條件和水平,這意味著Alessi品牌的首次材料更替與自然資源、加工技術與市場需求相關。因此,Alessi品牌的首次材料變革與意大利工業發展條件和水平緊密相連,應對材料更替所在時期的工業概況有清晰的認知。
(一)自然資源是工業發展的物質基礎
充足的自然資源是工業相關產業的物質基礎,但對早期工業起步階段的意大利而言,資源問題是對其最大的掣肘。自國家統一后,于二十世紀初逐步實現從手工藝生產向工業生產的轉變。十九世紀末工業發展階段,意大利對本國的煤鐵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持有較為樂觀的態度,但是隨著工業進程的大力推進,才逐漸意識到本土資源不足以支撐其工業發展目標。來自海外質優價廉的鋼鐵產品更具競爭優勢,意大利不得不依靠關稅保護,對本土鋼鐵產業、機械產業進行扶持,才使得意大利工業逐步走上正軌。
(二)加工技術是工業發展的必備條件
意大利的工業發展相較于英、法、德等國而言具有一定滯后性,但得益于引進國外較為成熟的技術和管理體系,本土工業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才達到推進建設工業化進程的目的。從微觀層面來看,Alessi品牌所在工業區具有以生產金屬家居用品為主要品類的生產特點,工業區技術交流與市場動向交換的氛圍,推動各企業在加工技術方面不斷革新和發展。
本文選取4個企業發展歷程作為例證:首先是Carlo Calderoni先生于1851年在德國學習錫加工后,回到家鄉創立家居用品Caledonia Fratelli公司,并在十九世紀末開始使用黃銅和錫镴制造餐具用品。其次是Alfonso Bialetti先生將其在巴黎與都靈學習的鋁加工技術進行再運用,于1918年開設了自己的制造工坊,其設計的摩卡咖啡壺成為意大利家居用品的象征和現代主義設計的經典作品。再者,Carlo lagostina先生在Caledonia Fratelli公司學有所成后,與機電工程專業背景的兒子于1901年創辦了 Lagostina公司,主要從事鐵制品生產;早期掌握鍍錫去除鐵銹的技術再利用廢鐵,隨后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攻克不銹鋼材料的加工技術,該公司瞄準較低的炊具產品市場,逐漸成為意大利第一家且為數不多的不銹鋼炊具企業。Alessi品牌的創立者Giovanni Alessi先生,是一位熟練的手工藝金屬加工者,其精湛的加工技術受到委托人的青睞,并于1921年成立FAO(Fratelli Alessi Omegna)公司,后于1947年更名為Alessi Fratelli。
早期意大利中小企業的金屬加工技術主要以引進為主,暫時還未達到自我革新和研發的水平,但技術的直接引進為意大利提供了基本生產條件。由此可以推斷,早期Alessi品牌實質上是加工制造企業,在工業區的技術引入和市場需求的刺激下建立和發展,為導入設計力量而進行技術沉淀和資本積累的階段。

(三)材料革新是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技術條件有限的生產環境之下,加工企業是基于現有材料認知,在能力范圍內選擇更為高效的加工技術;也就是說,在未掌握成熟加工技術的前提下,無法自由選擇加工材料批量生產。根據文獻表明,Alessi品牌的第二任負責人Carlo Alessi,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對不銹鋼材質生產技術極為重視并進行了研究,其設計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反饋。直到1945年,Carlo Alessi先生有工程教育經歷的弟弟Ettore Alessi加入后,金屬冷壓技術的引入才使得該品牌更好地實現了量產不銹鋼產品的目標。此后,該企業同時擁有銅和不銹鋼兩種金屬產品的生產能力,Alessi品牌在隨后的產品設計和研發中并未完放棄原有銅材料的使用,反而是根據設計目標選材。
(四)市場需求是工業發展的助推力
市場反饋的需求直接刺激和推動工業發展,而Alessi品牌所處戰爭時期的軍工生產需求同樣具有推動企業成長的作用。意大利國家政策為滿足戰時需求而動員社會投入軍工生產,一戰的軍工需求和利潤增長很好地刺激了意大利工業發展,但戰時需求對企業甚至整個產業而言并非健康、可持續的。伴隨一戰結束軍工需求迅速萎縮,二戰中工業情況進一步惡化,財政赤字、資源匱乏、價格暴漲使得意大利工業甚至農業、手工業資源都不得不限制供應。根據文獻表明,特殊時期的Alessi品牌同樣有為戰爭生產軍工所需零部件的經歷,促進了Alessi品牌的資本積累。
從意大利的工業發展情況、所在工業區的同領域企業中具體案例,以及國際國內的市場需求,可以看出加工制造企業的材料選擇是對國家工業發展現狀的真實反應。Alessi品牌是基于意大利的工業區發展條件和進程,從最初選擇黃銅作為生產材料,到技術升級后轉變為生產不銹鋼制品。這一時期的Alessi品牌并非是以設計力量驅動發展的品牌,而是不斷優化生產基礎的加工制造企業,其材料的更迭是基于新材料的優良特性和金屬加工技術革新作出的適應性調整。
一戰對意大利的工業發展尚有助推作用,而二戰則是加重了一戰帶來的后遺癥。由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歐洲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意大利在一戰結束后因戰爭需求的驟減而出現經濟混亂,至此意大利法西斯政權上臺,實施一系列軍事備戰政策。但自然資源本就不夠充裕的意大利,由于法西斯政權參與二戰,原維持國內需求而進口的60%的食物和原材料,都遭至交戰國的經濟封鎖,由此導致的國內生活生產出現物資匱乏的狀況,這對意大利而言是巨大的挑戰。
物資匱乏使得工、農業生產逐步下降,社會經濟受到重創。根據Alberto Baffigi先生關于意大利經濟史的工作報告研究,以不變價格核算的國民經濟總量數據概述意大利經濟狀況,本文整理了意大利國家統計局ISTAT(Itali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tistics)公布1861-1975年期間統計摘要中的數據(部分)。數據表明,在1940-1945年期間,意大利經濟總量呈現出下滑狀況,1945年的國民經濟總量衰退至1930s的平均水平(圖2)。

論述意大利工業發展概況時,所提及自然資源不足以支撐工業發展的情況,在金屬原料、金屬制成品進口量和金屬產出量的數據中有所體現。意大利工業進口品主要集中在鋼鐵原材料、鋼鐵廢料以及鋼鐵制品,且國內金屬產量中,鐵材料產量遠高于銅材料產量,銅材料產量從最高峰1900s的121,000噸跌至1930s的9,000噸(圖3),隨后的銅產量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與此同時,銅材料在1930s產量降低的同時,其價格持續上漲(圖4)。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銅材料價格從1940年的每公斤700里拉漲至1946年的每公斤13,895里拉。銅材料的價格上漲意味著Alessi品牌的材料成本上漲,從制造成本的組成部分和制造比重來看,其對Alessi品牌的影響是消極的。
(一)材料成本是制造成本的重要組成
在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中,原材料價格上漲毫無疑問增加了加工制造企業的生產壓力。根據制造業成本核算與管理的論述,絕大多數的產品制造成本占銷售價格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一般產品成本主要包括:受不同形狀、表面、尺寸等因素影響的材料成本;實現批量加工生產的工具成本;房租水電等固定成本;由多種成本共同組成的資本成本;以及與勞動相關的直接勞動成本和間接勞動成本。且根據典型制造成本的比重來看,材料成本占據制造成本的百分之五十。由此可見,材料成本的上漲對企業而言不容忽視。為了減少Alessi品牌因材料成本帶來的生產壓力,必須合理削減制造成本。
(二)材料更替是削減制造成本的重要手段
為緩解成本壓力,應針對產品特性和企業特點,對制造成本的組成部分進行剖析。一般成本中的材料成本,會受到不同尺寸、規格、加工方式等因素的影響。企業不僅可以選擇購買市場現有材料直接生產,還可以選擇購買原材料,將其加工成可生產材料再進行生產,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核算再做決策。而Alessi品牌是選擇通過掌握生產不銹鋼產品技術,直接替代價格飛漲的銅作為新生產材料。
削減制造成本的方式不拘泥于單一途徑,需要企業深入研究內部制造成本之間的關系。Alessi品牌在選用不銹鋼替換銅材料的基礎上,也進一步調整和更新生產技術與擴大生產規模,由此看來,企業還可以提升一般成本中的工具成本,從而實現減少直接勞動成本、提升整體產量達到削減成本的目標。削減成本的組合方案眾多且不易復制,面對銅材料的價格上漲和市場經濟低迷,不得不在多個成本方案中抉擇出符合市場規律的成本削減方案。從今天來看,Alessi品牌為企業生存而做出的生產調整不僅受市場規律的考驗,更為未來的設計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生產基礎。
金屬材料的使用在人類生活生產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早期由于開采和冶金技術有限,許多金屬難以被發現和使用,據文獻表明,考古學家認為距今七千多年前,金、銀和銅就已被發現和使用,銅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06%,金銀的含量比銅更少,鐵和鋁分別在地殼中的含量為6%和8%。盡管金銀銅這三類材料含量相對較少,但因其易加工的優勢而最早被人類開發使用。正是由于早期金屬材料因技術有限而不易獲取的特點,在人類社會中發揮著特殊作用。
(一)金屬餐廚具的應用演變
人對金屬的感性認識,與其光澤質感和不易獲取的特征相關。由于銅器時代生產金屬制品的材料稀缺和技術落后,使統治者能夠通過掌握獲取、生產金屬的技術,達到控制金屬流通量以維持對金屬管控的目的。因此,使用金屬的權利也是體現人在社會中權力地位,這使得金屬材料本身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彰顯權力地位的象征作用。
具體分析金屬在餐廚具領域的發展進程,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金屬刀具只滿足切割食材的基本需求,并未為餐桌進食這一使用場景而制造專用的餐廚具。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30年的青銅時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金屬制成的狩獵或雕刻刀鋒利實用,同時也常直接用于處理食材和幫助進食,這種極具攻擊性和威脅性的刀具直接帶進會餐場景中,會給其他共同用餐者帶來強烈的不安感和危機感,導致進餐過程中極易發生暴力沖突,由此餐具的形式也在不斷演變;發展到中世紀,依舊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可隨身攜帶、小巧精致的專用金屬餐具;直到十八世紀,才形成如今常見的餐廚具形式和特有餐桌禮儀。總的來說,金屬餐廚具隨著社會對于用餐形式的要求而變得更易用和富有美感。
伴隨著金屬餐廚具的使用,其在人類社會中也產生了除實用價值外的人文價值,也就是說,第二階段的金屬餐廚具發展成為具有彰顯權力財富和社會地位的價值載體。十五世紀的銀制餐具主要由富裕的精英家庭使用,擁有銀質餐具是一種炫耀財富的方式,同時也被當作儲存財富的手段。盡管銅材料并不如金銀般被視作絕對的財富,但是其在金屬資源有限的時代中,有與金相似的色澤和質感,同時其硬度優于金銀,可以說是貴重金屬材料良好的功能和視覺替代品。正是因為貴族與宗教人士常使用金屬制品彰顯身份,使得金屬材料的使用能呈現出特有的人文價值,良好的物理特性、耀眼的光澤以及使用時發出的悅耳音色的特點,都易將其與權貴勢力或宗教信仰聯系起來,因此金屬餐廚具在歐洲具有特殊的人文價值。
(二)材料的本土化選擇
以上研究表明,二十世紀初,意大利工業區中企業所生產的金屬家居用品,大多與前期本土餐廚具用材高度相似,選擇金屬作為餐廚具的加工材料,與歐洲餐飲文化和用餐習慣相關。對Alessi品牌而言,早期產品生產所面向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并不需要過度強調材料選擇的價值,甚至可以說,Alessi品牌的材質選擇也是對意大利餐飲文化的反映和體現。
當企業需要開拓具有獨特地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新市場時,就需要對消費人群的飲食習慣有較為深入的調研分析。這同樣能在Alessi品牌隨后設計的具有中國元素的產品中有所體現,其重視使用者的人文因素影響對產品的判斷和偏好。盡管意大利有使用黃銅、錫镴餐廚具的歷史淵源,但這并不意味著企業使用不銹鋼作為原材料是對人文因素的忽視和拋棄,使用不銹鋼材料不僅符合金屬餐廚具的使用習慣,同時使得產品達到更輕、更薄,并且防銹能力更強的目標,滿足人對餐廚具的功能需求,既是對本土餐廚具使用習慣的延續,也是所處時代的生產水平的象征。對設計而言,可選材料豐富多樣對設計師的思維嗅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設計中針對不同細分市場和目標人群,要深入思考本土人文歷史,使藝術創新更好地展現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

Alessi品牌首次材料更替是對技術、經濟和人文因素考量的一次生產調整,為后續的設計工作沉淀生產基礎。盡管Alessi品牌于二戰后以不銹鋼為主要勞動對象和以工業規模化、批量化作為生產目標,但該品牌同時也保留了原黃銅材料和所對應的手工藝生產。在隨后分化出三個品牌中的Officina Alessi品牌中就有所體現,Officina Alessi品牌產品手冊中部分作品可以證實黃銅材質依舊正在被使用(圖5)。Alessi品牌首次用材轉變立足于加工制造企業的實力,隨著加工制造業和設計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設計價值,需要設計力量對產品進行改良升級,設計師也逐步參與到實體制造業的發展過程當中。
(一)設計與制造的合作關鍵
案例Alessi品牌為我們生動地展示了加工制造企業的優勢和未來設計發展道路的可能。早期作為加工制造企業,在企業內設計師的參與和與獨立設計師的合作中,才逐步實現橫跨多領域融洽協作的加工制造企業。其發展關鍵在于Carlo Alessi先生的設計介入,正因其對所在企業的技術和生產特點都有較為詳盡的了解,同時又具有一定設計素養,一旦企業需要獨立設計師帶來新的設計靈感和創新創造時,可以更高效地與獨立設計師進行溝通。
Carlo Alessi先生“扮演”著駐廠設計師的角色,其作用能在技術、經濟、人文因素的分析中有所展現。從技術層面分析,首先,駐廠設計師因長期服務于所在企業,對所在工業區內不同企業擁有不同材料的生產技術,以及所在企業技術人員和加工水平都有較為清晰的了解。其次,駐廠設計師基于眾多企業的生產技術進行溝通與交流,促進工業區內的技術更新和合作,更好地推動產品設計研究。同時,當所在企業需要獨立設計師為本企業創新產品,駐廠設計師則可以與獨立設計師進行技術上的交流,針對獨立設計師提出的相應方案,立足企業提供良好合理的技術支持,共同完成新的設計項目。
從經濟層面分析,首先,駐廠設計師能敏銳捕捉到企業產品在市場中的反應反饋,清晰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重大風險,能針對企業對多重成本的考慮進行產品改良。其次,當企業需要與獨立設計師或藝術家進行合作時,駐廠設計師的作用就在于與企業溝通,對產品研發成本進行彈性調整,為獨立設計師預留出創作條件和空間,不斷利用企業生產條件和市場需求為獨立設計師和企業規避潛在風險,幫助二者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和額外時間。
從人文層面分析,駐廠設計師可根據企業產品所面對的新市場存在的使用習慣、文化背景、習俗風俗等人文因素對設計進行調整,當獨立設計師提出有悖于人文因素的提案時,可以快速調整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在傳統和創新中間找到適宜的平衡點。綜上所述,駐廠設計師是設計師與加工制造企業合作的“潤滑劑”,Alessi品牌因重視設計力量而在設計領域具有巨大影響力,并且在后續發展中采用設計師合作模式,為所在市場帶來新活力。
(二)設計與制造的發展可能
設計行業常常需要面對與制造企業在合作中的溝通不暢、效率低下等問題,這不僅不利于實體產業的轉型發展,同時更有悖于設計依靠生產這一重要原則。本文是基于加工制造業的生產思路,探討技術、經濟和人文等因素對生產效益的影響,而絕大部分的獨立設計師更多是基于人機工程、心理學、用戶體驗等與使用者相關因素的思考,一旦加工制造企業與獨立設計師直接進行合作,二者思維模式的不同會出現設計提案與生產目標相矛盾的問題。許多中小型的加工制造企業認為,聘用生產加工外的設計師是一筆不小的人力開支,他們更希望選擇與企業外的設計事務所升級產品,但這也不得不面臨獨立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消耗的時間、材料、模具、測試等多重成本的問題。
為了我國實體企業更好地可持續發展和產業轉型,需做出一定的觀念調整。首先,從加工制造企業角度分析,對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經濟實力的企業而言,由于所在區的各個企業加工技術和制造能力的差距逐步減小,則更應當重視駐廠設計師的重要性,在遵循技術、經濟、人文等生產因素的同時,同時為設計師提供更多的條件與發揮空間;其次,在生產中不能盲目追求材料和技術的創新,必須充分結合產品特性、企業發展理念和品牌定位等多重要素,在制造中找到最優解。其次,從設計師角度分析,駐廠設計師的設計才能需要依靠制造業的支持,更應當考量企業發展情況和問題現狀,針對市場情況和消費者反饋為企業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方案。最后,結合Alessi品牌發展經驗來看,當企業進一步發展到更大規模時,除了能與獨立設計師合作外,還能追求和推動有助于未來實體產業的跨學科、跨領域合作,在更多領域進一步研究和謀求合作與多元化發展。在這種合作模式和條件下,實體產業將會迎來更為健康開放的發展可能。
參考文獻
[1]易曉蜜,鄭伯森.情景化設計的趨勢研究[J].設計,2013(02):148-149.
[2]毛艷,鄭旺苗,張強.基于設計趨勢的故事化設計思維研究[J].設計,2016(07):42-43.
[3]蘆曉軒,石磊.關注體驗、關于設計——體驗設計的未來[J].設計,2014(12):175-176.
[4]陳旭:《意大利設計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50-51.
[5]Petracca F. Il design del made in Italy: il caso Alessi[D]. University of Luiss Guido Carli, 2020.
[6]戎殿新,羅紅波著.意大利工業化之路[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1.
[7]Ressico A. Struttura ed evoluzione di un distretto industriale piemontese:la produzione di casalinghi nel Cusio[M]. CERIS,1999.
[8]Baffigi A. Italian national accounts, 1861-2011[R]. Italy: Bank of Italy Economic History Working Paper, 2011 (18).
[9]Istituto centrale di statistica(Italy). Sommario di statistiche storiche dellItalia 1861-1975[M]. LIstituto,1976.
[10]張彥華譯者;塞洛普·卡爾帕基安,史蒂文·R.施密德:《制造工程與技術 熱加工 翻譯版·原書第7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23.
[11]譚湘,葉銦:《制造業成本核算與管理》[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486-490.
[12]Radetzki M. Seven thousand years in the service of humanity—the history of copper,the red metal[J]. Resources Policy,2009,34(4):176-184.
[13]Dennis F. Cooking pots,tableware,and the changing sounds of sociability in Italy,1300–1700[J]. Sound Studies,2020,6(2):174-195.
[14]Heyd V, Walker K. The first metalwork and expressions of social power[J].The Oxford Handbook of Neolithic Europe, 2014: 673-692.
[15]Nishimura J S,Queiroz S G. Material culture and food:The evolution of tableware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behaviors during the mealtime/Cultura material e alimentacao:A evolucao dos utensilios a mesa ea consolidacao de comportamentos durante a refeicao[J]. Demetra:Food,Nutrition & Health,2016,11(4):95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