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至8月6日,由福建省美術館主辦的“問漆——福建省美術館館藏漆藝術作品展”在福建省美術館展廳展出。該展覽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3 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目錄。
本次展覽以探討當代漆藝術發展的可能性,展示中國漆藝的獨特魅力為主題,分為“百工制漆”“漆維其巧”“他山之石”“漆來無止”四個篇章,共陳列作品近百件。展覽呈現從漆藝的材料、漆的傳統技法,慢慢演進到漆藝在不同階段的變化與發展,最后呈現漆材料本體語言的當代表達。
篇章一“百工制漆”:漆藝所用的材料大漆,源于漆樹,我國漆樹分布廣泛,云南、四川、貴州三省的產量最多。漆農需割漆取得原料——生漆,再通過復雜的煉漆技法,將生漆冶煉成為可以使用的精制漆。在第一篇章里,展覽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影像資料,向觀眾科普了割漆、制漆、漆藝工具、漆藝技法等,并輔以實驗性質的漆藝作品,讓觀眾從源頭認識什么是“漆”。
篇章二“漆維其巧”:中國漆藝有著悠久歷史,并帶著歷史長河中沉淀下來的中華民族文化根性。傳統的技法表現是漆藝的一大特色,此篇章中,件件作品都運用了不同的工藝技法,有雕漆、鑲嵌、薄料、研磨彩繪、填漆、變涂、罩明等,不同的技法造就了漆畫不同的美感。
篇章三“他山之石”:中國漆藝術在漫長的發展演變中,開始學習借鑒國畫、油畫、版畫、農民畫甚至皮影等繪畫風格。此篇章中展示了帶有一定其他畫種特點的漆畫作品,不僅注重技法,而且通過在構圖、造型、色彩上的融會貫通,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讓中國漆藝在藝術性方面得到了長足的提高。
篇章四“漆來無止”:漆藝術不僅是傳統的,也是未來的,隨著藝術家們對于漆藝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漆藝的本體語言也發生了重大的變革。此篇章中不僅展示了大量當代漆畫、漆器作品,還有裝置互動。如今,漆藝術還在不斷地激活自身屬性,建立與當代思想體系的關聯,構建其獨特的藝術語言。
除了展示漆藝作品外,展覽也進行了深入扎實的研究和文獻梳理,并配套線上展廳及線上講座。福建省美術館希望觀眾們在欣賞漆藝作品獨到手工技藝的同時還能夠更深入了解漆藝術的發展歷程,體驗漆藝術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圖文來源于福建省美術館)